📖 ZKIZ Archives


調控威力顯現!11月9熱點城市房價開始下跌

在9月30日各個熱點城市收緊調控舉措後,樓市也隨之迅速降溫。11月,有9個熱點城市的房價開始下跌。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分別比上月減少7個和8個;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分別比上月增加4個和7個。

從全國房價上漲看,15個房價上漲龍頭城市在11月下半月除濟南、鄭州、武漢、廣州外全面出現了環比下調或持平。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廈門、福州、天津、無錫等之前的上漲城市在11月下半月第一次出現了環比下調。

表1:15個熱點城市11月房價指數

城市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指數

11月下半月

11月

10月

北京

99.9

100

100.6

天津

99.7

100.5

101.3

上海

99.8

99.9

100.5

南京

99.9

100.2

102.4

無錫

99.1

100.8

104.9

杭州

99.3

99.6

103.2

合肥

100

99.9

101.5

福州

99.5

100.9

102.6

廈門

99.8

99.8

100.5

濟南

100.9

101.1

103.4

鄭州

100.3

100.5

103.5

武漢

100.7

101.6

103

廣州

100.7

100.9

101.3

深圳

99.8

99.7

99.5

成都

100

100

99.2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政策變化是樓市各項指標漲幅回落的原因。從9月30日開始的這一輪樓市調控以來,各地已經有超過25個城市出臺了共計50多次樓市調控措施。

從環比數據來看,過去的無錫、鄭州等龍頭城市全面熄火,僅一個城市房價漲幅超過2%,房價上漲前三城市全部非一二線城市。這也是近一年半來的首次。

表2:今年3月以來房價漲幅前三名城市

新建商品房住宅

漲幅第一

漲幅第二

漲幅第三

3月

廈門5.4%

合肥4.6%

上海4.3%

4月

合肥5.8%

廈門5.3%

南京4.4%

5月

廈門5.5%

合肥5.1%

南京4.1%

6月

合肥4.9%

廈門4.7%

南京4%

7月

廈門4.6%

合肥4.2%

南京3.6%

8月

鄭州5.6%

上海5.2%

無錫4.9%

9月

無錫8.2%

鄭州7.6%

杭州5.5%

10月

無錫4.9%

長沙4.5%

鄭州3.5%

11月

泉州2.1%

韶關1.9%

揚州1.9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今年3月後,由於一線城市房價較高,加上調控收緊,因此部分投資投機資金開始撤出一線城市,進而進入二線城市,這使得以廈門、合肥、蘇州、南京為代表的二線“四小龍”的價格漲幅開始超越一線城市。隨著此類城市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到來,房價漲幅開始回落。其後無錫、長沙、鄭州等二三線城市的上漲態勢更明顯,此類城市控制房價的壓力也開始增加。

而在9月30日隨著調控收緊,這些城市的漲幅明顯回落,部分城市房價開始下跌。在11月環比下跌的城市中,杭州和深圳的跌幅最大。

值得註意的是,在熱點城市下跌的同時,這些城市周圍的不少三線城市則出現了明顯升溫。比如11月,廈門環比漲幅下跌了0.2%,但毗鄰廈門、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泉州卻環比上漲了2.1%,位居70個城市榜首;在南京、無錫、上海降溫的同時,蘇中地區的古城揚州卻上漲了1.9%,位居第二。

類似情況的還有珠三角核心城市深圳、廣州附近的惠州和韶關,京津附近的秦皇島,鄭州邊上的古城洛陽等。這也說明,在這些熱點城市調控收緊的同時,部分資金外溢到周邊的三四線城市。

嚴躍進說,三線城市政策總體寬松,受一二線城市政策調控的影響,部分城市近期購房節奏總體較快,房價上漲節奏快過一二線城市。

分城市類型看,易居研究院通過對一二三線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進行簡單算術平均計算得知,11月份,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增幅分別為0.1%、0.4%和0.8%,而10月份分別為0.5%、1.3%和0.9%。三類城市增幅均有收窄,其中二線城市最明顯。

嚴躍進說,針對今年1-9月份房價上漲過快的現象,10月前後各地紛紛出臺了限購限貸等政策。此類政策對於防範違規資金進入樓市、規範房企項目的銷售行為、穩定市場預期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從10~11月份數據來看,房價環比增幅呈現了明顯的回落。預計12月份隨著政策調控效應的釋放,此類增幅會繼續收窄,進而利好房價的平穩運行。

表3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後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合  肥 47.6% 錦  州 -3.3%

廈  門 43.9% 烏魯木齊 -1.9%

南  京 42.8% 牡 丹 江 -1.8%

無  錫 35.3% 丹  東 -1.2%

上  海 34.8% 包  頭 -0.3%

杭  州 30.1% 呼和浩特 1.1%

福  州 29.2% 濟  寧 1.2%

鄭  州 29.0% 遵  義 1.5%

北  京 28.9% 南  充 1.5%

深  圳 28.2% 銀  川 1.5%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