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海證券PK“蘿蔔章”: 究竟誰之過?

12月14日,有消息稱,華龍證券出現了約5億元的債券交易違約,國海證券員工私刻蘿蔔章,涉及債券代持規模近百億,震驚債市。不過12月15日,華龍證券就發表公告,稱已完成“違約債券”的交割。近兩日國海證券也連續發文,稱將追究偽造公司印章“失聯員工”刑責,且不存在違規債券交易行為。

但即使如此,國海證券的公告並不能打消市場疑慮。蘿蔔章是想刻就能刻的?最終誰又該為這100億元代持債券兜底?

國海證券風控存疑

12月14日,有傳言稱國海證券一個債券團隊負責人因請某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券浮虧巨大,最為關鍵的是當事人已出國失聯,且使用的是蘿蔔章。

隨後,國海證券公告稱:“經核查,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我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純屬偽造。公司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文中所提及的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楊、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張楊、郭亮為我司資產管理分公司原老團隊員工,張楊已於2016年8月1日離職,郭亮目前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

對於“蘿蔔章”,有業內人士質疑,業務協議可以偽造公章蓋章,但銀行間市場用於資金結算的公司或產品,其結算賬戶的公章如何偽造呢?

對此,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的債券交易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債券代持在業內尤為常見,我每月的債券代持業務少則幾十單,多則幾百單,每單至少5000萬元。在債券代持中,很多金融機構是不去審查這一公章的,很難審查出這一公章的真假。”另一固定收益部人士也稱,很難去想到要去偽造一個公章,銀行間債券交易的歷史上沒有出現過此類事件。

現在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誰該為100億元債券代持負責?

《第一財經日報》致電國海證券債券方面的一名負責人,並沒有得到回應。前述債券交易員則解釋:“若私刻公章為真,張楊、郭亮勢必要對此進行負責。但這也表明國海證券的風控存在一定問題。一般而言,債券代持要經過層層審批,要先後經過投資經理、部門總經理、公司法人的簽字,然後要經過交易員、結算運營部簽字。且還需在OA系統內留底備案。但顯然國海證券這一案例中,債券代持沒有經過層層審批和簽字,一個人搞定了所有流程。”

另一位中型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國海證券的公開表態還是不能讓人信服。100億元債券代持數量龐大,稽查、財務審查難道沒有發現問題?”

但也有某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我願意相信國海證券發出的聲明,相信機構之間的信用。但這背後到底實情如何,還真不好妄下結論。”

或導致多家機構違約

債券代持最大的風險是約定時間到期後,原委托方不贖回債券。多位被訪人士均如此表示。所謂債券代持是指,金融機構賣出債券,獲得資金,並和交易對手私下簽訂協議,約定好在未來某一時點以接近當初的成本價再將其買回。雙方也設定一個資金成本,作為代持機構所賺的錢。

前述債券交易員表示,券商和基金公司參與債券代持,更多的是為緩解資金的流動性難題。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多家金融機構參與債券代持,還有不同訴求。譬如,為承接國債承銷資格,銀行、券商均有意願成為代持方,用來沖擊交易量排名。同時,在季末年末等關鍵時點,一些機構為了掩蓋債券投資的虧損,就以代持方式向其他機構轉移這部分虧損。此外,對於銀行而言,在考核時點將債券暫時轉出來可降低風險資本占用量。

但銀行間債券市場屬於場外市場,采取一對一撮合的交易方式,市場監管更多地依賴行業自律,使得市場透明度大為降低。債券代持一直被視為灰色地帶。天風證券一位固定收益研究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自去年開始,債券代持被監管層認定為並不合規,委托方和代持機構方雖簽署協議,但一旦發生糾紛,協議是否能獲得監管層的認可和法律的支持,存有一定風險。”

“按照協議,債券代持到期後應將其再買回,這是機構之間的一種信任。但這種信任僅是一張白紙,如果因市場變化導致債券大幅虧損,也存在對方不想贖回的危險。因此盡管私下已經簽訂了回購協議,並加蓋公章,但這一協議具有何種法律效益,還很難說” 前述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100億元債券代持事件,震驚債市。這會帶來何種影響?

“我們一直在關註國海證券100億元債券事件,因為這件事情的影響太大了。”前述債券交易員說:“其一,100億元的債券體量尤為龐大,一般要找四五十家機構代持,每家機構代持2到3億元。但此次事件中,卻集中由一家機構代持。當下債市下跌,若委托方不能贖回債券填補這一漏洞,代持的機構將面臨巨大損失。更為重要的是,金融機構之間相互借錢稀松平常,代持機構也有可能欠別家機構的資金,加之當下資金面收緊,或引發連鎖反應,所有金融機構都平不了帳。一家金融機構違約,能導致十幾家機構違約。”

“其二,若國海證券接盤這筆100億元的債券,按照當前的行情,它將損失5億元,整個部門的業績都被抵消,也會影響國海證券整體業績表現。對於國海證券自身而言,此次事件說明其風控存在一定漏洞,有可能被監管層降級”。

更讓這位債券交易員擔憂的是:“每天很多機構均在做代持,如果國海證券假章事件成真,我要重新審視公章的真偽,到期後委托方是否會將其贖回。否則一旦出現類似事件,可能要自家機構兜底這些債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