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资与利率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92463.html

某种意义上来看,银行相当于一个中间商,存贷利差就是它们的买卖价差。为方便起见,我们忽略掉这个中间商的经营成本与利润,姑且把存、贷款利率视为相等,来考虑投资与利率的问题。

假设目前手头有一个投资项目,预计年回报率为7%,而银行贷款利率为8%,显然这个项目贷款投资不可行;换一种情况,假设目前手头有一笔资金,银行存款利率为8%,某项目预计年回报率为7%,那么理智的做法依然应该把这笔资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而不应去做项目投资。

乍看之下,似乎我们只要将利率降低,就可以促进投资,增加社会产出,推动经济增长。在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如果社会总投资增加10%,GDP就能增长10%;总投资增加30%,GDP就能增长30%……

但是,这仅仅是一种错觉,因为这里面并没有考虑到劳动力因素。

稍微多思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任何实业投资,除了需要资源与资本之外,还需要劳动力来从事具体的生产。譬如社会总的失业率为5%,总投资增加 20%,能够使社会增加多少产出呢?即使失业率降为0,达到100%就业的状态,最多也不过增加5%的产出;如果失业率没有下降的话,产出不会有任何的增 加——不知道这个结论会不会令经济学家们大吃一惊。

换一种情况,当利率上升而就业率没有下降的时候,社会产出也不会有任何的减少,甚至可能增加。原因在于,有些经济学者把利率与投资的因果关系给倒置了。

与商品的供应曲线与需求曲线决定均衡价格相类似,同样也存在着资金的供应与需求曲线,两者的交点即为均衡利率。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当经济前景看好、未来收益预期上升时,资金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上升;而当经济衰退、收益预期下降时,资金需求曲线则向左移动,均衡利率下降。所以,利率实际是投资需求变动的结果,而非原因。并且,利率水准与经济荣衰往往是正相关的。

现在,如果政府通过干预,把利率压低至均衡利率之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显然,资本的供应将会减少,而投资需求会增加,出现缺口。市场中出现短缺的话,人们需要排队等候,而政府一旦参与进来,由于拥有权力,就能优先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

当政府开支增加、支持某些投资项目时,所需要的劳动力其实是从其他行业转移过来的。这些劳动力参与了政府投资项目,就不能从事其他的一些工作。只有 当政府投资项目的生产效率比他们先前从事工作的效率更高,社会总产出才有可能增加。遗憾的是,政府项目总是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这是因为:需要扶持、低息 资金才能实施的项目,必然意味着低效率——即较多的花费以及较少的成果。

与此同时,江浙一带的民间拆借利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意味着同等的资本投入,他们能收获更多的成果。亦有统计数据表明,民企的资产收益率要高于国企。

所以,市场才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无论是商品的价格还是资金的利率,都应当由市场来决定。尽管市场有时也会失灵,政府的介入能够做出一些改善,但那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而今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可能已经超过了必要的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