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懼經濟下行壓力 多家母基金稱加大在華投資力度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壓力的背景下,仍有多位大型母基金管理人公開表示看好中國市場,要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

近日,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人許明茵在北京一場論壇上表示,“我們對中國還是樂觀的,我們最新一期50億美元起投的基金,里面至少20%要投放在亞洲,並且只做中國、印度、韓國、日本這4個國家。我們從韓國、日本是買合理價格的東西然後吸引到中國、印度來。”

她還強調,現在中國市場上錢太多了,想要找到好標的則非常困難,經常需要同其它基金合作才能共享到資源。

高達投資主管合夥人楊浩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人民幣可能會有一些貶值,但這是很有序的貶值,作為投資機構,要更長久地看到改革帶來的未來發展的動力,這個回報率是遠遠高過貨幣貶值的幅度。“這方面我們對整個中國市場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所以我們還在加大投資力度。”

根據清科集團私募通數據,今年10月,中外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共計58支,其中53支基金披露募資金額,募集金額約38億美元,環比下降30%,同比下降71%。不過,新設立的99支基金披露目標規模金額環比上升92%。

投資方面也遇冷,投資規模大幅下降。私募通數據顯示,今年共發生投資案例255起,披露的總投資金額達40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1740萬美元。案例數環比減少16%,金額規模環比減少42%。

對此,行健資本集團合夥人蘇維洲認為,投資下滑與投資者觀望態度有關。“從外面往中國看,考慮到經濟發展速度、貨幣、房地產、銀行壞賬等因素,外面的投資者不太了解情況,普遍有比較懷疑的態度,感性上會把步伐放穩一點。”

不過他指出,到亞洲來的資金在過去兩三年里並沒有真正的減少,是持平的狀態。由於美國資產價格已經回到金融危機之前的高水平,大家比較擔憂泡沫。所以,目前全球投資者還是看亞洲,亞洲看中國。中國仍然在保持增長態勢,此外中國還有有很多高質量的、持續增長的GP資金管理機構。

盡管看好中國市場,但蘇維洲提醒道,中國一級市場中機構投資人的數量比較少,仍以高凈值人群為主,市場發展處於比較畸形的階段。此外,中國私募市場的監管還需要朝更市場化的方向走,讓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亞洲區私募投資董事歐陽笑梅也表示,會督促國內的GP能退出就退出。“因為中國公司商業周期太快,資本市場的厚度又太薄,想利用公開市場在比較大型公司實現退出花的時間精力都很大。”

對於中國市場發展不夠成熟的情況,中金公司引導基金管理部董事總經理曲家浩解釋,中國市場大量的個人投資人對現金回流的期望較高,經常會有人民幣GP為了迎合LP的需求,證實自己的業績而投資自己並不擅長的項目。因此,希望有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到PE、VC市場,促使GP在合理的預期下做出投資決策。

曲家浩還透露,自己加入中金後會參與一支由發改委和財政部發起的國家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的管理工作。

他表示,這次政府引導基金的運作將會更加市場化,不但選聘了市場化的引導基金管理人,而且只要投資不超過限額,未來的投資決策都會在管理人層面進行,不受到行政幹預。這種模式由於擁有政策優勢,還會通過各地資源的支持,選擇當地各方面有優勢的基金,在探索市場化的同時加強專業化。

楊浩鋒認為,境外的主權基金是比較商業化的運作,國內的政府基金可能更多的是引導的作用。不論LP是國內政府基金還是境外的主權基金,都可以利用政府資源,進行跨國投資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