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正在上演由價值藍籌驅動的估值修複行情,短短3個月上證指數上漲200點。不過,中小創個股仍在原地踏步。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在資產配置荒時代,股市走高並非偶然,大環境是房地產降溫、債券市場調整帶來了強大的溢出效應。從機構投資角度來看,產業資本、滬股通、社保、養老金、險資等長線配置型資金正在挖掘A股市場價值,而像公私募等向活躍機構在賺錢效應面前也選擇了積極參與。
眼下上證綜指兵臨3300點之際,一些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機構投資者依舊認為中小創的機會可能還未來到,短期風格轉換尚難實現。
債市資金遷移
資產配置荒似乎貫穿於2016年中國市場投資的始終。眼下,市場上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正處於微妙的變化中。如果說10月是房地產市場降溫的起點,那11月份則是固定收益市場回調的重要節點。
11月29日,10年期國債期貨大幅跳水,主力合約(T1703)成交3.85萬手,收報98.93元,單單一個交易日跌幅達到0.71%,無論是日跌幅還是成交量均創上市以來新高。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自10月24日以來的短短一個月時間內,10年期國債價格跌幅達到了2.58%。
不僅僅是國債在劇烈波動,整個中國債市都在調整。衡量中國銀行間債市整體表現的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0492)自2016年10月21日以來,累計下跌了0.95%。如此跌幅,相對A股上證綜指來說波動較為有限,但對一向穩健的中國債市則較為罕見。
股債之間天然維系著“蹺蹺板”的關聯。尤其在股災之後A股陷入弱勢整理期間,債券市場資金則並入了牛市高潮。而如今,時移事易,股債兩市之間正在發生資金遷移。
11月29日,在上海一家中型基金舉行的投資策略會上,該公司總經理張華(化名)表示,面對債券市場調整,公司承接的委外業務投資策略將發生變化,選擇“固定收益+”增強策略,增加權益資產配置比重。
在張華看來,公募委外資金絕大部分是從銀行等機構資管平臺平移過來的,這些機構對“保本”要求極高。面對債市調整,公募基金當前的應對策略普遍是大量賣掉手里的長期限債券,持有短券直至到期。“債券風險浮現,基金公司考慮通過其他渠道來對沖風險和保證收益。我司正在增加打新和權益類量化對沖的比重。”
與張華所在公司類似,《第一財經日報》從上海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況是,當前在債券市場調整而收益率處於低位的背景下,行業內普遍采用了“固定收益+”的策略,打新、定增、量化對沖策略成為熱門配置。
據申萬宏源債券研究部資深高級分析師孟祥娟估算,截至2015年底,銀行全口徑委外資金規模約為20萬億元。過去數月,公募基金業正在經歷由巨量委外資金重塑行業格局的過程。若如張華所言,如今公募委外資產中的一部分將要分流至股票市場。
當債券市場遭遇市場價格回調風險的時候,貨幣市場則遇到了贖回風險。據《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近日大成、銀華等基金公司恢複旗下多只貨幣基金的大額申購業務。
國內一家大行上海分行投資經理對本報稱,最近貨幣基金正在遭遇贖回壓力。貨幣基金本來是現金管理的工具。但很多機構的資金是有成本的,如今回購利率比貨幣基金收益率還高,行業內投資熱情大減。11月29日,滬市逆回購多數上漲,其中4天期品種上漲58.5個基點,報4.725%,14天期品種走高43個基點報3.5%,兩天期品種上漲17.5個基點至3.095%。與此相比,當前的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多數不足3%。
正因如此,貨幣基金正在遭遇贖回壓力,從上市交易的貨幣基金的表現來看顯而易見。規模最大的華寶添益10月初的份額超過千億,到了11月初降至929億份,而到目前已經跌至864億份。規模排名第二的銀華日利基金份額從10月初的528.8億份降至目前的482億份。
各路資金增倉A股
如今,股票市場似乎正在漸入佳境。國海證券分析師代鵬舉指出,A股市場正在迎來一股不可忽視的長線配置型資金,而它對市場上漲形成了推動力。
代鵬舉稱,今年以來,宏觀環境並不穩定,國內外風險點較多,然而當賣方和公募機構都在糾結企業盈利回升是否持續,或者流動性是否邊際收緊的時候,指數已經默默走高。這背後的原因在就在於長線配置型資金不斷入市驅動整個A 股估值中樞的提高。長線的配置型資金包括產業資本、滬股通、社保、養老金、險資等。而在10 月國慶期間房地產調控後,資金配置的壓力進一步加大(以前還能拿地),於是代表A 股藍籌的上證指數開始加速上漲。
市場內長期活躍的機構投資者也在加倉。11月上旬,上海知名私募易鑫安在維持了較長時間的低倉位策略後,選擇了積極參與、提高倉位。隨後在市場震蕩中,該公司又提出了重點抓住市場調整機會,積極布局等策略。而據本報從上海多家私募處獲悉,近期這些機構大都在積極參與行情,凈值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私募樂觀的同時,公募基金整體也在提高倉位。據銀河證券測算,截至2016 年11 月25 日的,開放式基金平均倉位為67.68%,較10月28日66.75%的倉位,整體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普通股票型由80.44%上升至84.08% 、偏股混合由74.63%上升至80.54%、 靈活配置由57.33%跌至52.44%。
機構看淡風格轉換
從近期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加碼A股市場的資金大都流向了大盤藍籌,並推動藍籌與大盤指數的上升,而中小創個股仍舊表現低迷。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稱,在資產配置荒時代,整個市場對收益率都有了下調。流動性好、股息率高、低估值的價值藍籌對市場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幅增加。且在2016年新股制度實施後,價值藍籌成為了數以萬計的打新資金配市值的良好標的。另一方面,今年的A股市場上險資及其活躍,安邦、前海人壽、恒大系相繼舉牌價值藍籌,也對市場行程了推動力量。
11月以來,代表大盤藍籌的滬深300、上證50指數漲幅分別達到6.83%、8.49%,而小盤股的代表創業板指數卻幾乎未有上漲。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了約半年時間。但在業內看來短期還將繼續維持。
萬家基金表示,供給側改革加速推進,周期品價格回升,股票估值逐步修複,後續政策密集出臺也會對相關改革概念產生進一步的利好帶動。另外有業績支撐的績優價值股在很長時間內仍是市場的投資熱點,存量博弈下資金會選擇抱團取暖,優質藍籌也會成為險資財務投資的主要標的。
代鵬舉稱,年末險資為達到考核要求加速資金入市。每年的年中和年末成為險企償債能力考核的重要時點,保險公司對資本金有較高要求。險資買入的股票一般被計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當股票上漲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將上漲,可提升保險公司的凈資產水平,使其滿足監管考核要求。在年末這個特殊時點,結合當前A股相對較低的估值,部分未達標的險企將被動增加權益配置,從而加快了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速度。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副總對本報稱,A股市場還是會推註冊制的,如今實際上也正在為註冊制蓄勢。註冊制之前,排隊等待IPO的公司必須發掉,一方面發行節奏加快,另一方面也否決了一些項目。在未來一段時間,創業板市盈率將有效降低,一方面是股價低迷,另一方面是業績增長。
九泰基金稱,從市場上行因素的分解來看,估值提振起的作用原來越強烈,另一方面,具備低估值的穩定類、金融類、消費類板塊的表現相對占優,但對於風格切換並不抱有太強預期,整體心態仍偏向穩健。後續基本面走向以及深港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事件對於市場繼續起到積極作用的概率更高,但美聯儲加息以及國內股市供給速度加快、數量上升也將制約整體指數上行的空間,結構性機會將繼續強於指數機會。
截至目前,上證指數收於3282.92點,最近3個月漲幅達到200點,一些公募投資經理也逐漸對行情趨於謹慎。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稱,近期風險資產尤其是權益與大宗的上漲,是受眾多利多因素及樂觀預期疊加的推動,但明顯市場已經走到了基本面的前頭,部分資產已經存在短期的超調風險。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幾近確定,強勢美元與推升的利率將部分抵消川普新政的影響,國內人民幣貶值對流動性的影響,以及對經濟過於樂觀的預期,在風險資產上漲的同時也埋下隱憂。建議短期降低風險資產頭寸,提高組合的防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