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外公司對中國進行技術輸出的模式,正在因為中國的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出海擴張而調轉方向。
阿里巴巴本周表示,計劃在全球推出四個全新的雲端數據中心,向微軟和亞馬遜發起直接挑戰。數據中心將分別位於迪拜,日本東京,德國和澳大利亞悉尼。阿里雲數據中心在全球的數量增加至八個,幾乎遍布了了全球各個大陸板塊和金融中心。在迅速增長的雲端計算市場中,這無疑增加了阿里巴巴與國際巨頭競爭的籌碼。
另一方面,近期在美國3GPP RAN1 87次會議上,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這標誌著中國通信廠商在5G時代有了更高的話語權,中國通信技術實力越發強大。在5G的技術路線里,超低的延遲,強大的設備連接能力都是為萬物互聯而準備的。作為信息通信技術發展階段中的重要轉折點,5G巨大變革力也前所未有地將全球相連接。
阿里雲挑戰亞馬遜
阿里巴巴全球雲負責人喻思成表示:“隨著這四個數據中心的增加,它將為阿里巴巴覆蓋全球的客戶。相鄰數據中心延時將不超過150毫秒。”他還表示,悉尼的數據中心將在幾周內上線。過去,阿里巴巴的客戶在中國、東南亞等地區可以用阿里雲的服務器,但在中東、歐洲等地就只能使用其他公司的產品,要管理全球網絡需要在不同賬號之間來回跳轉。
阿里雲在每個市場中,都分別有自己的合作夥伴,並已經形成合資企業。在迪拜,阿里巴巴就與Meraas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名為YVOLV。在德國,阿里巴巴也與沃達豐(Vodafone)合作,在歐洲成立首個數據中心。並且,阿里巴巴還將使用沃達豐的數據中心銷售其雲服務。“阿里巴巴並沒有向外披露這些交易的財務條款,但是有收入分成協議。”喻思成說。據阿里巴巴今年早些時候透露的信息,今年初阿里與日本Softbank的合資公司SB雲端服務中,Softbank將擁有60%股份,阿里巴巴占有40%。
根據Synergy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阿里巴巴的全球擴張是為了挑戰亞馬遜,微軟,IBM和谷歌等這些公司,然而這些公司控制了全球一半的雲計算市場。阿里巴巴的規模比領先市場的亞馬遜網絡服務小,但是增長速度卻非常快。阿里雲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堅實的中國本土客戶基礎。阿里雲的國外競爭對手,亞馬遜和微軟,在數據主權和網絡安全法規的限制下,無法在海外得到高速的發展。
在9月30號截止的最近一個財政季度報告中,阿里巴巴在雲計算部門的收入,同比增長130%至2.24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微軟,谷歌和亞馬遜這些公司在雲計算方面的增長。事實上,雲計算業務的重點仍然在擴展,而不是盈利。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服務擁有230萬客戶,其中有超過65萬是付費用戶。阿里巴巴的目標是在下一個里程碑拿下100萬付費用戶,但是並沒有表示在哪個時間點實現。
在國內,本土的雲端服務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幫助其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像阿里巴巴、華為等國內廠商已經受益,而國外廠商則發現很難再進入雲端市場。“華為和阿里這樣的公司,能夠幫助希望攻破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進入該市場,是其最大的吸引力,實現在中國連接全球的目標。”IH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作為物聯網5G時代全球商業變革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雲計算行業正在建立高速增長。IDC數據顯示,到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收入規模將達到1410億美元,比2016年的700億美元市場規模翻倍。雲計算將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廣泛的區域和領域采用。
華為挖掘5G應用場景
就在上周,華為在巴塞羅那的智慧城市大會上宣布,與沃達豐首個窄帶-物聯網商業項目正式啟動,並應用到沃達豐在西班牙的現有的移動網絡中,用於那些難以接近的偏遠地區和長範圍高穿透損耗的物聯網設備。
華為沃達豐項目負責人徐偉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為幾年前就聯合沃達豐等公司,希望達成行業標準。今年5月,華為還在英國成立了全球首個致力於窄帶-物聯網的開放實驗室,專門研究該領域的前沿技術以及商業化模式。”
“過去物聯網短距離通信的技術還面臨很多問題,在非管制頻段的通信技術也存在幹擾等為題。為此,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NB-IOT窄帶-物聯網的技術標準,受到行業的極大關註。”華為負責市場和解決方案的副總裁蔣旺成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相對於廣泛的物聯網而言,窄帶-物聯網才剛剛興起。目前看到的應用該技術的設備還不多,華為走在了最前沿,也為5G的布局邁出了重要一步。”
蔣旺成表示,在5G物聯網時代,對低時延和廣泛的連接要求更高,很有可能會繼承和沿用窄帶-物聯網技術。現在華為所鋪設的基礎設施,以及對行業標準的完善都是為5G的市場做準備。“但是5G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解決它的應用場景,這是回答商業性的問題。”蔣旺成說。他還表示,電信行業未來對全球整個GDP的貢獻將在1-2個百分點。
Gartner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5G的應用場景很多,能供應用到一切需要高速數據傳輸和實時低延遲通訊、低功耗物聯網連接中,比如車聯網等。5G需要滿足各個行業的需求集合。”
根據Gartner最新發布的一份《物聯網技術加速智慧城市發展》的報告,通過情境化方式分析數據的能力尤為重要。Gartner預計在2017年,各城市將使用大約3.8億件聯網物件與能源管理系統相連,這一數字將在2020年增至13.9億,而這僅僅占到全球整個智慧城市物聯網相關物件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