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車機器人根據地面的二維碼定位將一輛私家車準確停放進車位;百度“雲驍”無人駕駛車隊在烏鎮子夜路完成了直行、掉頭、避讓障礙物等動作;錄入身份證,留下人臉信息之後,進出烏鎮景區完全可以依靠刷臉輕松完成。
技術驅動創新,這是今年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也是今年互聯網行業最明顯的創新趨勢。“世界經濟正處於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發覺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是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在第三屆互聯網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指出。
誰的未來
的確,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開啟,上世紀90年代起互聯網開始商業化,從PC到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積累用戶販賣流量進行盈利的模式,已經很難再去催生創新型互聯網公司。“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能源普惠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福祉。”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講道。
而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也在尋覓新的增長動能。“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了,這個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出現獨角獸。”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再次強調。在其看來,互聯網的下一步是人工智能,並將人工智能作為底層技術應用於無人車、智慧城市、百度語音、地圖、搜索等產品。新零售時代阿里則在加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R/VR等新技術的應用。
與世界同步競爭
在巨頭們尋找未來的同時,也給創業公司帶來一同起跑的機會。“未來兩類公司不會懼怕BAT公司,一類是真正技術創新的企業,一類是做了BAT不願做不能做的臟活苦活累活從而形成壁壘的公司。”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表示。
人工智能、大數據被視為當前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在矽谷進行三天密集學習之後,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兼CEO余凱感受到,“中美創新的腳步越來越同步,核心技術型的企業在下一個十年會大有機會。”
地平線機器人主要提供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其客戶大多會是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商,幫助這些電子類產品具備感知、交互、理解甚至是決策等人工智能功能。從百度研究院副院長、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的職位離開,創辦人工智能公司,在余凱看來,人工智能產業革命已經到來,他想要做“技術進步推動產業躍遷的事情,這個事情,在中國還從未出現過”。
不管是從數據積累、人才儲備抑或資本力量而言,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和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從2010年以來,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呈現爆炸式增長,《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在AI領域共涉及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202次的投資,過去兩年中國新增加人工智能企業數超過了之前10年的總和。
互聯網出海技術是王牌
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用戶上網體驗和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正在逐步改造中國傳統經濟,不斷推動手機、通信、數據產業發展,在中國互聯網發展領先全球的今天,互聯網技術創新與國際化受到廣泛關註,中國互聯網出海大勢所趨。
“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快速地消失,並不是說我們的人員會減少或者人員消費能力會降低,而是人民消費能力的增速在降低,新用戶在減少。”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其看來中國互聯網的新增用戶市場已經變得非常小了,每一家互聯網企業都是在一片紅海(甚至血海)之中進行廝殺。同時初級經濟模式的用戶基本飽和了,傳統經濟、互聯網經濟、新知識經濟等這些初級的服務和經濟模式,對用戶來說都不再有吸引力。
以APUS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在走向國際化,在更為激烈的海外市場,對產品和技術的壁壘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今年4月,APUS成為Facebook目前在中國選擇的唯一一個合作夥伴。
而之所以能夠打開海外市場最為突出的優勢即技術,APUS從本質上是在做一個智能手機的用戶系統,但它卻不像IOS、安卓那樣龐大複雜,而是針對現有系統進行以桌面管理為切入的輕型突破,這項技術在海外市場鮮有競爭者。
“技術傾斜和行業競爭造就的服務精神,是中國互聯網出海的兩大法寶,也是中國創造的核心。只有激活這兩項,才能真正踏上國際賽場的跑道,在這場跑馬圈地的盛宴中贏得自己的位置。”李濤強調。
“中國創客們想要在海外市場爭得主動權,手里必須緊握兩張王牌——專利和技術創新。”觸寶創始人兼CEO王佳梁表示。借助深耕輸入法技術和電話功能的創新,擁有140多項知識專利的觸寶打開了海外市場。在王佳梁看來,其下一步仍聚焦於“建立大數據中心,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
無疑,技術創新正在重塑整個市場競爭格局,開放式的技術創新也在開啟智能互聯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