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4大沿海開放城市 哪些城市崛起哪些城市失落

政策對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從一開始的經濟特區,到後來的計劃單列市,再到近年來的國家級新區,綜改區等等,都是通過特殊政策,讓一部分地方得以率先發展起來,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在這些政策中,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大創舉。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並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也是經濟特區的延伸。這一創舉也寫進了中學的教科書中。

14個沿海開放城市

開放一些沿海開放城市,是根據鄧小平同誌的創議而采取的對外開放的又一戰略決策。1984年,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誕生: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

這些沿海開放城市,加上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構成了我國沿海自南到北的對外開放前沿地帶。這些城市和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沿海開放城市,通過擴大開放城市的權限,如放寬利用外資建設項目的審批權限,增加外匯使用額度和外匯貸款,對“三資”企業在稅收、外匯管理上給予優惠待遇,可逐步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放沿海城市的基本目的是為了發揮那里的自然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進一步開展對外經濟合作與技術交流,引進外資與先進技術,擴大出口和吸收外匯的能力,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以省份來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除了上海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其他12個城市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各有2個,廣西、福建、河北、遼寧各1個。

那麽,現如今30多年過去了,這些沿海城市發展現狀如何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通過對這14個城市的GDP和人均GDP及在所在省份的位次,為您分析這些城市的現狀。

9城GDP超5000億

從GDP總量上看,有三個城市的GDP超過萬億大關,最高的上海去年GDP達到了24964.99億元,其GDP總量高居全國第一。上海是作為我國的超一線城市,也是一座世界級的城市。

緊隨其後的是廣州,去年廣州的GDP達到了1.81萬億,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三(第二的是北京),作為一線城市,廣州也是整個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在廣東省內,廣州的人均GDP也僅次於深圳,位居廣東省第二。

廣州之後,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位居第三的是直轄市天津。近十年來,天津經濟高速發展。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產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在全國各省份中領跑。只是在2014年以後,增速第一的位置才被重慶取代。以城市看,天津GDP總量曾緊追廣州,一度大有趕超廣州態勢,近兩年天津增速才有所放緩,追趕步伐也隨之放慢。

這三個城市之外,位居第四的青島也正在向萬億大關邁進。去年青島的GDP已達93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9.7%。

包括青島在內,共有6個城市位居5000億到1萬億之間,分別是青島、寧波、大連、煙臺、南通、福州。這6個城市加上上海、廣州和天津,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共有9個城市GDP總量超過了5000大關。

《第一財經日報》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生產總值超5000億的城市已達34個。這其中,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占了9個,占比超過1/4,可見沿海開放城市大部分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溫州雖然總量沒有達到了5000億,但2015年也有4619億元,離5000億大關已經近在咫尺。值得註意的是,溫州的經濟總量在浙江,僅次於杭州和寧波,位居第三,但人均GDP卻靠後。

這並不是說溫州經濟發展不好,恰恰相反,作為中國民營經濟之都,溫州的發展可圈可點。之所以人均GDP位列浙江靠後,一方面是由於溫州全市總人口高達900多萬人,轄下的縣比較多,其中不少都是山區縣,這些地方的人均GDP也比較低。另一方面,浙江是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所有的地級市人均GDP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此溫州雖然人均GDP位列浙江省內靠後,但在全國的水平仍比較高。

這幾個城市為何發展緩慢?

相比之下,在這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經濟總量最後四位的城市相對要黯淡不少。湛江和連雲港GDP都只有2000多億,秦皇島只有1000多億,北海更是至今都沒有跨越千億大關。

從這幾個城市在各自省份的位次來看,湛江GDP在廣東21個地市中,位列第8,人均GDP位列第16!連雲港在江蘇13個地級市中,無論GDP還是人均GDP都位居第倒數第二;秦皇島的GDP總量位居河北第10,人均GDP也只位列河北第5;北海雖然人均GDP位居廣西第三,但GDP總量僅位列廣西第8。

從這14個城市的發展變化來看,不難看出,盡管政策對城市發展曾經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決定一個城市長遠發展的因素中,政策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行政級別、地理位置及自身努力或許更為關鍵。

例如這14個城市中,有上海和天津兩個直轄市,也有廣州、福州這兩個省會城市,青島、寧波、大連不光是副省級城市,而且還是計劃單列市,這些城市的經濟總量都超過了5000億大關。可見行政級別高的城市,對各種資源要素的聚集整合能力也更強,經濟發展也就更快。

第二個因素是地理位置。經濟發展快的沿海城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山東半島這些核心經濟區,離核心經濟區中心城市越近,經濟發展越快,遠離核心經濟區,經濟發展就比較緩慢。

以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為例,在珠三角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東西北地區仍有大部分地市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改革開放以來,過來投資的港商、臺商基本都待在珠三角,因為珠三角好,就沒必要到東西北去。東西北離香港、深圳遠,過去交通基礎設施很落後,發展也受到制約。所以不管是粵西的湛江,還是粵東的經濟特區城市汕頭,發展均遠不如珠三角的普通地級城市佛山、東莞、中山等地。

湛江如此,廣西的北海離珠三角的核心經濟區更遠。廣西雖然沿海,但經濟發展上一直都屬於西部落後地區。另一方面,中越關系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才實現正常化,因此整個80年代,北海的經濟也多少受到影響。

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同樣是沿海開放城市,南通作為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發展上雖然不如蘇南的蘇州和無錫,但由於離上海較近,近年來南通發展也十分迅速。蘇北的連雲港,雖然是歐亞大陸橋的起點,但由於長期以來蘇北與蘇南發展存在的巨大鴻溝,連雲港的整體經濟發展也較為緩慢。

不過,雖然行政級別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自身的努力亦十分關鍵。例如,溫州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也遠離長三角核心經濟區,並且地處浙南山區,山地多,平原少,資源十分匱乏。但是溫州卻克服重重困難,走出了一條以民本經濟為本質,以市場經濟為精髓,以實體經濟為基石,以有限有為有效為政府治理內核的區域經濟發展“溫州模式”。

反觀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初沒有抓住首批開放的大好機遇之後,沒有抓住自身的定位,到90年代中期,隨著優惠政策的消失,這些城市發展也“泯然眾人矣”。

“一是這麽多年來政策的把握和機遇的把握不好,二是沒有充分認識到所處地理位置和優勢,這種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沒有把資源優勢變成現實優勢。”原湛江市市長阮日生曾對本報表示。

表: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GDP與人均GDP比較

城市

省份

GDP(億元)

GDP排名

人均GDP(元)

人均GDP排名

上海

 

24964.99

 

103100

 

廣州

廣東

18100.41

1

138377.1

2

天津

 

16538.19

 

106908.4

 

青島

山東

9300.07

1

102519

3

寧波

浙江

8011.5

2

102475

2

大連

遼寧

7731.6

1

110673

1

煙臺

山東

6446.08

2

91979

4

南通

江蘇

6148.4

4

84236

7

福州

福建

5618.1

2

75259

2

溫州

浙江

4619.84

3

50809

11

湛江

廣東

2380.02

8

32900

16

連雲港

江蘇

2160.64

12

48416

12

秦皇島

河北

1250.44

10

40688.53

5

北海

廣西

892.1

8

55409

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