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孕產婦死亡率增長30% 聽產科專家講五大因素

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孕產婦每十萬人死亡18.3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0.6%。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了孕產婦死亡率如此顯著的上升?

第一財經專訪了北京市複興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姜桂英,請她結合臨床經驗分析孕產婦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以及如何規避孕產期風險。

第一財經:根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孕產婦的死亡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6%。這個數字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根據您在臨床觀察的情況,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孕產婦死亡率出現這樣的上升?

姜桂英:孕產婦死亡率增加,原因比較複雜。首先是高齡產婦比例增高,現在大家生孩子的年齡越拖越晚。本來正常20多歲該做的事,現在拖到40多歲,內科的合並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比例就會高,懷孕後就會加重。內科的其他疾病,包括腫瘤等的發生率也會高一些。還有的是很多年不孕,好不容易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懷孕,有的還是雙胞胎,多胞胎,這都增加了孕產風險。

其次,現在第一個孩子的剖腹產率太高了,以前想著就生一個,輕易地就剖了,現在放開二孩了說再生一個,孕產風險就加大了。本身瘢痕子宮妊娠的風險就很大,比如前置胎盤、再次剖腹產的比例都會增加。在剖腹產的過程中,瘢痕子宮本身的收縮性就差,損傷的機會增加,產後出血的機會也增加,所以風險也就加大了。

第三個,現在對孕產婦及家屬的教育不夠,老百姓對孕產的觀念需要改善。現在孕婦營養過剩、孩子偏大的現象很普遍,孕期糖尿病、孕高癥增加了,難產的幾率也增加了,順產的難度加大。產道損傷,產後出血等也都會增加。

現在有一個誤區,大家都以為孩子越大越好,多喜慶啊,八九斤的大胖小子,豈不知在生產過程中會帶來風險。總體看,目前家屬對懷孕風險的認知度是不夠的。

還有一個原因,流產的普遍多發也加大了孕產風險。不少女性年輕的時候做人流,該生的時候懷不上,然後做試管嬰兒,一系列的並發癥風險就大了,比如子宮內膜的損傷可能會增加,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等等,這樣分娩的風險就增加了,產後出血的機會也增加了。不管是人流藥流,都會使以後的孕產風險加大,過去大家對這個的認知很不夠,女性朋友一定要註意這個問題。

最後,產科醫務人員醫護壓力過大可能也是一個原因。今年一方面因為去年是羊年,一些看重屬相的人紮堆到今年生了,再加上今年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多種因素導致孕產婦的數量增加很多,這就給產科工作增加了很大壓力。產科工作忙壓力大風險高,這是大家都看到的,同時產科的待遇又很低,現在剖腹產的收費還是幾十年前的價位,順產一個接生費是180多塊錢,剖腹產540多元錢。這樣,醫務人員的價值體現不出來,收入很低,但工作勞動強度非常大。晚上一般的產房,一夜生十幾個,值班的醫生護士整宿不能休息,非常辛苦。所以產科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人手短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然就可能增加風險了。

第一財經:孕產婦死亡率上升的消息也讓不少孕產婦和家屬感到恐慌。這種恐慌是不是多余的呢?

姜桂英:我倒不覺得多余。很多孕產婦和家屬的風險意識特別淡漠,現在有必要讓大家知道生孩子是有風險的。孕期要加強監護、指導,要監護妊娠相關的並發癥,比如妊娠貧血啊,巨大兒等等,這些監護好了,才能減少孕產婦死亡。現在4公斤以上的巨大兒太多了,整體胎兒偏大。還有的孕婦,一懷孕就不上班了,什麽都不幹,在家保著胎,天天吃了也不動,其實是增加了風險。

第一財經:從孕產婦死亡的案例看,有些是不是可以避免的?

姜桂英:從總體來說,有的孕產婦死亡可以避免,有的不可以避免,有的創造條件可以避免。也就是說,把所有的監護都做到位了,孩子大小合適了,各方面監護到位,加強責任心,也許有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但很多是並發其他疾病,即使都做到位了,也很難避免。現在醫院對這類案例是很重視的,一旦發生一起,全市都要討論,看到底是什麽原因,是不是可以避免。所以,歸根結底,我想說的是,生孩子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家屬和孕產婦都需要提高認識,適度飲食和運動,減少巨大兒,同時盡量在正常生孩子的年齡生孩子,不要拖得太晚,人為增加孕產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