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可知比可知更重要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jzc.html

不可知比可知更重要

2016-11-07   姚斌   pubanyaobin

一部證券投資的歷程就是一部歷史。如果一個人缺乏充分的歷史感,那麽就可能不懂得去反思以往的種種。納西姆·塔勒布在他的那本《隨機致富的傻瓜》中說,和許多硬科學不同,歷史沒辦法做實驗,但整體而言,中長期歷史有能力展現大部分可能的情景,而把壞蛋葬起來。

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有可能完全靠隨機現象而在金融市場中掙了錢,如同一只動物有可能因為樣本路徑很幸運的生存下來一樣。死守某些觀念對任何人可能都不好。如果沒有事先規劃發生虧損時的對應措施,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那種可能性。

證券市場不同於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一個重要地方:一是知道不要做什麽,而不是知道要做什麽,知道不要做什麽比知道要做什麽遠遠來得重要;二是需要避免哪些圈套和陷阱,正如查理·芒格所說的,如果你知道你將死在那里,你就不會到那個地方去。

■可知與不可知

不可知論者認為,人的認識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規律。這種觀點在哲學上被歸類至“唯心主義認識論”,但在價值投資領域中卻很適用。

大多數投資者都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專業能力。如果你去調查他們,大多數人會認為自己會“高於平均水平”,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只獲得相當於上證指數漲幅回報的1/4,甚至可能還不到。實驗表明,他們往往認為靠自身的能力能夠影響隨機事件。有人觀察到,賭博者在骰子擲出前會下更大的賭註,但在骰子數字未呈現時,其願意下註的數額就要低一些。這就是所謂的“控制錯覺”,這也導致了投資者通常會高估自己在股市上創富的能力。

許多股市專家人士通常會表現出什麽都知道的樣子,因此許多人喜歡聽從市場上唾手可得的“可靠消息”,而那樣專家人士會推薦購買某些股票。實際上,這些分析師的預知能力都會被嚴重高估,他們預測的東西根本靠不住。他們所做的推薦往往關註的是短線交易,因為他們的客戶大多只關註這類交易。

分析師所推薦的股票往往是最強勁的股票,其漲幅可能已經是20%或30%,甚至100%。投資者可能因此會賺錢,但也可能虧錢,更多的是虧錢,所以這不是可持續的長期投資策略。實際上,投資那些沒有引起分析師關註的股票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有人做過實證,在2006年,50只受關註最少的標普500指數股票取得了24.6%的漲幅,整個標普指數在同一個期間的漲幅13.6%,而那些分析師推薦的股票平均漲幅不及標普500指數。

與多數人相反,價值投資者大多都是“不可知”,他們的投資既不基於對宏觀未來的預測,也不基於對市場短期的預測。因為這樣的預測並非關鍵所在。因為他們清楚世界非常難以預測,預測是不可靠的。所以他們是“不可知派”。但是他們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麽,也知道這些事件將導致什麽結果。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知道現在處於什麽位置。他們在逆向思維上極其出色:當公眾都喜歡投資時,他們不去投資;當公眾都不喜歡投資時,他們就會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買進信號。

■有限的能力圈

個人的能力圈是極其有限的,然而許多人會表現得像無限一樣。我不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但是在我看來,在短線交易上,個人投資者不大可能會勝過專業投資者。舉例說,有些人很喜歡買進著名而“偉大”公司的股票,他們會認為這樣的公司有聲望,而且業績指標優異,然而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為所有的投資者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公司的業績,這意味著積極的預測已經體現在當前的股價中,這會讓你不大可能跑贏市場,獲得超額回報。實際上,你應該關註的是當前的股價是否與公司的價值相符,或者股價是否過高或過低。當前的股價因為負面的市場情緒而沒有體現出真實的價值,這才是我們所要關註的。

有些人十分羨慕機構投資者,認為他們無所不能,能夠掌控局面,而實際上並不如此。比如主動管理型基金,但是大量研究證明,大多數主動管理型基金的總體表現要遜色於整體市場。2008年至2009年,美國500家規模最大公司股票的標普500指數在很短的時間內下跌了51%。這應該是主動管理型基金證明自己在困難時期表現更勝一籌的大好時機,就算只平均損失30%到40%也是勝利。然而事實上在這段時期,多達89.9%的主動管理型基金表現不如參考指數。繼續上溯至2000年至2002年,那時美國股市遭遇了自1941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三年,在所有主動管理型基金中,表現不及參考指數的基金超過半數,甚至超過3/4。

2009年,晨星評級機構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他們調查了4300名基金經理,發現有2216人沒有向自己管理的基金投入一分錢。投資額在1美元到1萬美元的有159名;投資額在10001美元到5萬美元的有393名;投資額超過50萬美元的只有610名,僅占15%。總體上看,對於這些年薪數百萬美元的基金經理來說,這點錢微不足道。這至少可以說明他們對自己管理的基金信心不足,但是他們鼓動投資者購買這些基金的力量卻很強大。

一項研究分析了某一年排名前25%的基金在其後的發展情況,發現只有1.85%的基金在隨後三年里一如既往地排名在25%之前,但是沒有一只基金在五年內保持在排名前25%。表現最差的基金卻顯示了某種連續性,這主要是由於它們的高成本徹底摧毀了它們的表現。這說明投資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事情。

2013年,沃倫·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指出,非職業人士的目標不應該是挑選贏家,而是應該去持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它們在總體上必定會有良好的表現,一只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會實現這樣的目標。

■效仿奧德修斯

最好的投資是在股市跌至低谷時,但是沒有多少人會做到這一點,其中的原因是我們只能在事後看出低點,畢竟誰也不知道股價是否還會繼續下跌。並且,在萎靡不振的市場進行投資,會面臨著極為殘酷的心理鬥爭。

最差的投資是在股市最高點時。1929年買進標普指數的投資者到1932年6月時不僅損失了80%的資產,而且還要等到1958年底才看到指數重回1929年的水平。1966年投資的人到1974年時損失了56%,而且要等到1992年5月才看到指數重回1966年的水平。1980年代投資日本股市的人,至今尚未回到當時的最高點4萬點,現在是17200多點。以高昂的代價買進股票不可能是最好的投資。

大多數的投資者往往在股價處於最高位時買進股票或基金。因此他們所獲得的回報非常低。從1991年到2004年,美國市場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為每年12.2%。在這段時間里,7125只基金的回報率僅7.7%,而投資者獲得的平均回報率就更低了,只有6.1%。格雷厄姆曾經警示我們,牛市會導致虧損。過去我對這句話非常疑惑。然而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果然讓我大開眼界,並且直接驗證了格雷厄姆的論斷。

塞壬(Siren)是古希臘神話中人首鳥身的海妖,能夠飛翔在大海上,擁有天籟般的歌喉,常用歌聲誘惑過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觸礁沈沒。特洛伊英雄奧德修斯率領船隊經過墨西拿海峽時事先得知塞壬那令凡人無法抗拒的致命歌聲。於是命令水手用蠟封住耳朵,並將自己用繩索綁在船只的桅桿上,因為他聽塞壬的歌聲究竟如何。當他聽到塞壬的歌聲時,就越想掙脫繩索靠近塞壬,然而他的水手就將他綁得越緊。最終方才安然渡過墨西拿海峽。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危險的莫過於最樂觀的時候,這時必須強制自己不投資或少投資;同樣的最危險的莫過於最恐慌的時候,這時必須強制自己不要將股票賣出。你必須像古希臘的英雄奧德修斯一樣,將自己緊緊綁在桅桿之上,如此才有可能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長而不至於沈船覆沒。

(歡迎關註一只花蛤的微信公眾號:pubanyaobin,本人第一本書《在蒼茫中傳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數35萬字,目前正在排版付印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