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模糊的外交政策相比,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國內政策相對明晰:他在競選中多次提到要廢除平價醫療法案、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重振油氣業等。與此同時,特朗普也對可再生能源行業沒有過多興趣,認為不少新型能源行業“太費錢了”。
在此背景之下,第一財經記者綜合梳理各投資經理對選舉結果及對市場的可能影響,看到在特朗普勝選的情況下,將會產生包括制藥業、油氣業、基礎建設業、國防業等四大行業贏家以及兩大輸家:可再生能源行業以及汽車制造業。
不過,正如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高級分析師李昕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所指出的, 特朗普的國內政策較為明晰,但能否完全兌現承諾尚存疑問。
“隨著共和黨同時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獲得控制權,我們預計特朗普未來在國會通過政策提案和大法官提名方面較為樂觀。”李昕表示,一些政策,例如降低高收入階層稅率,增加基礎設施投資等將得以實施,未來美國的財政赤字規模或將擴大。但一些政策提議雖然吸引眼球,充其量只是競選語言,誇張成分居多,能否兌現存在一定疑問。
贏家:制藥業
如果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當選,料想屆時醫藥公司將面對更大的壓力,因為她要控制藥價上升,但特朗普的勝選令美國當地時間周三(11月9日)的醫藥股大漲,體現出投資者預計特朗普將對藥物價格采取更為寬松的定價方法。
世界上最大的純藥物制造商輝瑞公司(Pfizer)的股價在11月9日的美股交易中上漲10%,制藥商艾爾根(Allergan)和默克(Merck)的股價也分別上漲了10%和6%。
在選戰中,特朗普提出了“令美國再次變好的醫療改革”,並承諾廢除平價醫療法案(俗稱“奧巴馬醫改”)。特朗普並沒有過多提到控制美國藥物價格的內容,不過他的確建議,可以令美國消費者從海外進口更便宜的藥物,但制藥業的高管認為這樣的提議並不會奏效,因為許多海外藥物無法達到美國藥物所需要的安全標準。
花旗分析師安德魯·鮑姆(Andrew Baum)表示,他預計“在短期由於民主黨人無法獲得總統職位,以及國會控制權,因此松了口氣的上述行業出現反彈,並將表現優異”,但從長期來看,在定價方面依然“看到持續的重大立法風險”。
贏家:油氣業
希拉里曾經提出在當選後將在10年內減少美國石油消耗1/3。但說出謀求美國“能源獨立”的特朗普則大力支持油氣行業,他提出的針對油氣行業的標準就是“是否對於美國油氣工人有益”。
為此,特朗普在競選中承諾要開發更多的聯邦土地和水域進行化石燃料勘測,鼓勵大規模開采化石燃料,還有意向批準被奧巴馬政府否決的美加大型輸油管道項目Keystone XL,這一系列政策將重振美國油氣行業。
不僅如此,有消息稱特朗普還計劃提名美國頁巖巨頭、大陸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哈姆(Harold Hamm)擔任其能源部長,哈姆目前已經是特朗普在能源領域的高級顧問之一。
這還會令希望修建美加大型輸油管道項目Keystone XL的跨越加拿大(TransCanada)公司格外受益。此前這一項目在2015年被奧巴馬政府以環保名義否決,而特朗普則表示,將再次邀請跨越加拿大公司重新提交一份建造該項目的申請。
贏家:基礎建設業
在競選中,特朗普承諾將動用數十億美元的公帑,致力改善美國基礎設施日趨老化的問題,這一建議,或可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帶來額外0.5%的增長。特朗普列出了一長列名單:高速公路、橋梁、隧道、飛機場、學校以及醫院等都亟待投資建設。
此前,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委員會主席、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德賽爵士(Lord Meghnad Desai)專門撰寫《特朗普的政治經濟學》報告。德塞是為數不多對特朗普上臺略持積極態度的經濟學家。
他指出,首先,特朗普會以純粹的商人特性將債務看作財富而非包袱,這有利於特朗普上臺之後重振美國的基礎建設。他並指出,美國的基礎建設的確需要繼續修繕,“美國的基礎設施太舊了。必須盡快改善,在近25年來幾乎沒有太多的修繕或更新。”根據德賽的估計,目前美國基礎建設投資的總額缺口在3.63萬億美元。
德賽還為特朗普指了一條明路:上臺之後學習“艾森豪威爾模式”,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上世紀50年代,在艾森豪威爾的主政下,美國在近5~6年間每年以GDP的5%對基礎建設進行投資,並著手修建美國的州際高速公路網絡。
不過,長期基礎建設投資者協會負責人諸宸客(Eugene Zhuchenko)卻指出,美國基礎建設投資不旺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資金投入後效率低下,私人資金要相對高效得多,然而美國私人資金對於進入基礎建設領域沒有多大興趣。同時公私合營制度(PPP)在美國並不流行,現在美國只有10個州有PPP項目,1/3的州根本沒有PPP立法。
贏家:國防軍工業
在競選中,特朗普已經公開表明態度,要求美國國會全面停止減少國防預算,並將增加軍費開支,重建美國軍隊,上漲的國防預算可由削減政府不當開支來抵消,並大大擴充美國的潛艇、艦艇和戰鬥部隊,這對於美國國防大型項目的主要承包商波音公司、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門等公司來說都是利好。
傑弗瑞公司國防分析師莫里斯(Sandy Morris)認為,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國防基本預算,這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令美國國防部可以做出他們長期以來呼籲的長期計劃。
莫里斯並補充道,由於共和黨控制國會,立法具有了一個“現實的前景”,總而言之,對國防供應商利好。
輸家:汽車制造業
由於特朗普的反自由貿易情緒,北美汽車業有可能遭受打擊:不少汽車廠商將小型車產能轉移至墨西哥,而特朗普不僅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更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特朗普認為,TPP導致美國制造業向海外流失,將摧毀美國制造業,尤其是汽車制造業,且此前屢次批評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
福特曾在今年4月在墨西哥建廠投產小型車。而在2015年,通用汽車宣布將在墨西哥科阿韋拉地區投資3.5億美元,把原在韓國和美國生產的雪佛蘭科魯茲移至墨西哥生產。
對此特朗普曾表示,如果汽車公司將其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拿回美國銷售,就要對這些汽車征收35%的關稅。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日本汽車制造商也將工廠設在墨西哥,在特朗普勝選後,日本國內相關企業非常擔心因美國和墨西哥的關系問題影響其業務,而匯率也將成為隱患。
輸家:可再生能源行業
特朗普對於風能的評價是,“真的很貴”而且“殺死了所有的鳥兒”,而他認為太陽能的回報周期太長不合算。“太陽能電池板需要32年投資回報期。”他說。在國際政治方面,特朗普還想帶領美國撤出《巴黎協定》。
在傳出他贏得大選的消息後,包括維斯塔斯等許多新能源公司的股價大跌。如特朗普在就任後果真按照他的選戰言論來設計其能源綱領,這將徹底顛覆奧巴馬時代的能源政策,全球氣候變化政治將回到類似於《京都議定書》時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