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網站10日發布10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統計數據,經核定,2016年10月份,我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6.9億元。全國685.1萬人次受災,14人死亡,4人因災住院治療,68.4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7.8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
此外,還造成了2000余間房屋倒塌,1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979.9千公頃,其中絕收77.2千公頃。
據介紹,10月份全國災情較2015年同期明顯偏輕。自然災害以臺風和洪澇災害為主,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災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
分析顯示,10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強臺風連續登陸並影響華南地區。10月份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4個臺風生成,其中2個登陸我國,生成和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其中,第21號臺風“莎莉嘉”18日以強臺風級登陸海南萬寧,是1971年以來10月份登陸海南島的最強臺風,海南南渡江發生超警洪水;第22號臺風“海馬”21日以強臺風級登陸廣東汕尾,是1949年以來10月份登陸廣東的最強臺風。
據統計,臺風災害共造成全國5個省(自治區)550.4萬人次受災,1人死亡,65.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近2000間房屋倒塌,近9000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759千公頃,其中絕收5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1億元。其中,廣東、海南兩省災情相對突出。
臺風災害較2011年以來同期偏重,農作物受災面積為最高值,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數僅次於2013年。
10月18日,受臺風“莎莉嘉”影響,海南三亞灣海邊掀起巨浪。(圖:視覺中國)
二是黃淮、江淮和江漢局地遭受洪澇災害。10月下旬,江蘇、安徽等地累計降雨量均突破1961年以來的同期歷史極值。
三是幹旱、低溫冷凍和雪災零星發生。 進入10月份,北方大部前期旱情基本解除,但南方部分地區因階段性降水偏少出現不同程度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