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三季度地市高燒:賣地面積少了出讓金卻暴增25%

在一二線樓市銷售火爆以及房企積極搶地等因素帶動下,今年前三季度的土地市場量跌價漲,

這也讓讓地方政府相關收入大增。

國土資源部10月31日下午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31.88萬公頃,同比下降4.6%。其中,工礦倉儲用地8.49萬公頃,同比下降0.6 %;房地產用地7.10萬公頃,同比下降7.8%;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16.30萬公頃,同比下降5.2 %。

更令市場關註的數據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土地出讓面積14.31萬公頃,同比下降4.8%;合同成交價款2.28萬億元,同比增長24.8%。

國土部強調,以上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據。

同樣來自國土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出讓面積9.15萬公頃,同比增長0.1%。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8%。

這意味著,從今年7月到9月底這三個月時間,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高達9600億元。平均每月3200億元,

從上述數據還可以看出,在土地出讓面積下降的情況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卻增加了24.8%,說明今年前三季度的土地價格有了較大幅度上漲。

而稍早前,財政部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306億元,同比增長14%。

地方土地出讓收入的大增,與高價地塊的增多有直接關系。

國土部下屬部門10月25日發布《2016年第三季度全國城市地價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平均競價輪次均呈明顯上升態勢,其中超九成溢價率超過50%。

2016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塊176 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10宗,二線城市上報62 宗,三四線城市上報 104宗), 比上季度增加了79 宗,漲幅為 81%;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37宗,漲幅為351%。

這些異常地塊的平均溢價率為187%,比上季度升了6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3個百分點。

所謂溢價率是相對於地塊出讓底價的比率,如一塊底價為10億元的地塊,開發商最終花費28.7億元拿下,則該地塊的溢價率為187%。

此外,平均競價輪次為129 次,比上季度增加了23 次,漲幅為21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9次,漲幅為62%。

從溢價率和競價輪次這兩個指標可以看出,三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土地的爭奪仍然非常激烈。

至於為何房企願意高價搶地?一位土地專家曾表示,近期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出現房屋銷售火爆現象,土地市場進而出現連續高價成交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貨幣寬松政策影響下,房企的融資成本下降,資金充裕;另一方面,在整體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新產業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政府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土地出讓收入成為了政府階段性創收的主要來源。此外,部分國企迫於行業整合壓力,也促成了過度競爭拿地的局面。

不過,在進入10月份後,在一些樓市熱點城市開始出臺調控措施,旨在為樓市和土地市場降溫。

中原地產市場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地方調控政策繼續深入下,8-9月各地高價地頻繁出現的現象在10月份明顯衰減。

中原地產研究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24日,全國合計出現單宗土地成交金額超過10億的地塊15宗、超過5億的地塊37宗。

“整體看,相比調控前市場最火爆的8-9月,高價地數量開始減少。10月份截止24日,累計10億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有11宗,主要出現在天津、長沙、南寧、上海、佛山、沈陽、南昌。大部分城市的土地成交相比前期均有所降溫。”張大偉稱。

國土部報告也稱,預計土地市場亦會隨著供地節奏的加快而迎來整體相對平穩的表現。在全國性政策總基調不變,產業政策與區域政策積極介入,地方政策自主化、差異化提升的綜合作用下,短期內一、二線熱點城市住宅地價增速將處於高位調整,庫存較高的三四線城市地價上漲動力不足;工業地價增速保持平穩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