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5/159426.shtml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為了找到‘明日之星’,很多人開始投資許多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

導語: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由於智能手機引發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接近尾聲,而新一輪科技趨勢的來源尚不明了,所以風險投資家紛紛開始分散投資,希望能夠抓住“明日之星”。

以下為文章全文:

風險投資家總是在尋找未來的重大趨勢。最近,他們又開始爭相物色“明日之星”了。

現在距離智能手機掀起的創業淘金熱已經過去近10年,但矽谷投資者們仍未確定真正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催生大批創業公司、帶來巨額回報的新產品。

風險投資家正在各個趨勢並不明朗的科技領域下註,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甚至食品領域。

由於尋找“明日之星”的意願十分迫切,加之投資者手中持有大量現金,極易引發魯莽的投資。截至9月,風險投資公司今年以來已經累計融資340億美元——追評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Draper Fisher Jurvetson公司的風險投資家史蒂芬·尤爾韋松(Steve Jurvetson)表示,他的公司支持了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企業。“在所有領域撒錢會損失巨額資金。”他說,“但最大的機會都在這些領域里面。”

自從1960年代以來,這一幕已經在矽谷多次上演。風險投資公司Accel Partners聯合創始人、老牌風險投資家阿瑟·帕特森(Arthur Patterson)表示,這種高潮與低谷交提的投資周期往往包括8年的增長和6年的回撤——有的人將這種周期稱作“帕特森周期”。

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度變化比較

速度更快、價格更低的電腦芯片推動了科技創新周期的更叠,而利潤也從大型機轉向PC和智能手機,以及這些設備孕育的軟件產品。每到周期交替的時候,投資者的前景都是不確定的,而風險投資家的工作就是尋找技術變革趨勢,捕捉“明日之星”。

矽谷在1970年代進入蕭條,但1980年代的PC革命拯救了它,並催生了英特爾、蘋果和微軟等公司。到了1990年代,隨著PC增速放緩,風險投資家開始轉向風險更小、科技含量更低的領域,其中也包括零售業。

隨後,萬維網重新進入風險投資家的視野。1995至2000年間,風險投資總額近2000億美元,超過1000家公司上市,其中就包括亞馬遜和雅虎。

經過了.com泡沫的破滅,風險投資家基本都已撤離互聯網公司。有的在清潔能源和納米科技上展開了糟糕的投資,錯過了Facebook引領的社交網絡趨勢。還有的在蘋果iPhone 2007年引領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姍姍來遲。

如今,資本正在大舉湧向風投行業,但這些基金的投資速度卻無法消化如此龐大的資金。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數據,創業公司今年前9個月獲得的投資同比下滑30%,至410億美元。

一些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都是智能手機時代的產物,包括專車服務Uber和聊天服務Snap。互聯網還孕育了Salesforce.com和Workday等一批雲計算巨頭的崛起。

用戶體驗谷歌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

如今,新推出的智能手機應用很少能吸引數億用戶——除了曇花一現的手機遊戲。而最優秀的雲計算企業也已經走向成熟。

癌癥測試軟件創業公司Color Genomics創始人埃拉德·吉爾(Elad Gil)表示,由於感受到了投資周期尾聲特有的寧靜,風險投資家感到坐立不安。

“為了找到‘明日之星’,很多人開始投資許多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他說。風險投資家手里握有大筆現金,他們認為有必要把錢花出去。

風投進入創業公司資金額度歷年變化

尤爾韋松表示,避免糟糕投資的方法之一,就是避開風險投資集中的項目。他的公司和其他風險投資企業在投資早期的清潔技術公司時都曾犯下這樣的錯誤。

Uber的爆炸式增長促使風險投資家爭相湧入應需服務領域,幾乎所有的應需服務應用都可以獲得融資。投資者以軟件公司的標準為這些企業估值,但他們的利潤率卻受到了勞動力和營銷成本的限制。很多企業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些仍然舉步維艱。

當Facebook收購Oculus VR後,虛擬現實紅遍全球。很多人認為,這將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但虛擬現實設備的銷量仍然遠低於高達數十億臺的智能手機。老牌遊戲開發商目前也只是在試水這一市場。

投資者還面臨另外一個棘手問題:大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相反,他們也利用手中的海量資金挽留新興技術領域的專家,避免其跳槽小公司。

美國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普通合夥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引述了無人駕駛汽車的例子。蘋果、谷歌和Uber最近幾年招募了數百名機器人和汽車領域的專家,相當於切斷了創業公司的人才來源。“他們提供的待遇極其豐厚。”他說。

但迪克森和其他投資者仍然很樂觀。

“仍有火箭在生產,希望它們能夠升空。”風險投資公司Foundation Capital普通合夥人史蒂夫·瓦薩羅(Steve Vassallo)說。他表示,當今頗具潛力的技術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成型。“不只是買臺服務器,然後開發一款應用那麽簡單。”(書聿)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