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貓眼轉戰下半場,接下來比拼的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0/159321.shtml

貓眼轉戰下半場,接下來比拼的是什麽?
吳丹 吳丹

貓眼轉戰下半場,接下來比拼的是什麽?

''從四月份到現在,我把這兩年上映的國產片都看了,爛片也得看。''

文|吳丹

在多數電影愛好者看來,電影在線票務平臺都差不多,哪兒便宜就上哪兒去。然而,各家平臺業務差異和市場份額起伏背後牽扯到的巨頭博弈則值得玩味。

票務是電影產業鏈末端的一環,也是離觀眾最近的一環。以此為節點,傳統電影公司想紮下來,借此獲得渠道,互聯網公司想伸上去,獲得涉足上遊業務的資源和機會。

經過3年激烈搏殺,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目前只剩幾個大玩家了,貓眼電影和BAT支持的幾家。其余小玩家,要麽份額急劇萎縮,要麽已被淘汰出局。

這一切發生地很快,電影在線票務占據整個中國電影出票渠道75%份額也就是近兩年的事。

緊隨貓眼進入這個市場的幾個大玩家糯米電影、微票兒、淘寶電影(後更名淘票票),來路都不小。通過票補大戰,都砸出了一定市場份額。對BAT來說,更希望的是用票務平臺實現所謂的“產業鏈上下遊布局”。而貓眼背後則是新美大,一家在百團大戰中一路搏殺崛起的互聯網新巨頭。

貓眼CEO鄭誌昊告訴創業家&i黑馬,貓眼在今年4月之前,曾有三條可以選擇的路:一、從美大分拆出去,獨立融資上市;二、橫向整合,與其它票務平臺合並;三、獨立分拆,縱向重組,引入一家電影公司的資源重組貓眼。貓眼選擇了第三條。

經過四年耕耘積澱,貓眼目前市場份額40%(數據截至2016年9月),而且從6月份就開始實現了月度連續盈利。接下來,貓眼前路如何?

來路:“美團超市”的生鮮攤兒

說起貓眼的誕生,鄭誌昊用了個比喻來形容美團和貓眼的關系,“美團就像個超市,貓眼是其中一個生鮮攤兒。”

據財經作家李誌剛《王興:與其被人革命,不如自我革命》一文介紹,貓眼業務誕生早期似乎並不是那麽一帆風順。當時受命負責探索美團電影業務的創始員工徐梧(時任美團網產品總監)面臨著和所有創業者類似的窘境:沒人、沒資源。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徐梧曾問王興這個事情“到底搞不搞?什麽資源都沒有。”

用互聯網幹電影和許多其它新鮮事物一樣,一開始概念朦朧、起步維艱,但肯定是有未來——團購電影票畢竟成了美團當時成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徐梧告訴創業家&i黑馬,電影票團購業務於2010年3月10日在美團實現第一單之後,發展十分迅速,2011年的銷售額即超過1.2億元,成為當時美團內部“僅次於餐飲”的明星業務。

從這點來看,美團把貓眼獨立出來,是順其自然,和它把外賣拿出來獨立做一個道理。

電影業務繼續拓展,美團電影獨立APP於2012年1月上線,也有了後來我們都看到的情景。2013年1月美團電影APP更名為貓眼電影,並實現了新功能“在線選座”,觀眾不用去電影院排隊兌票,大量的售票機器也被搬進了電影院,一字排開。電影院的售票處最早開始被“互聯網+”了。

不過依舊沒人記得那些一臺成本幾萬塊的機器是誰家的。有6年觀影習慣的余小姐告訴創業家&i黑馬,在A家買的票也能從B家的機器里出來,“可能他們有什麽合作協議吧。”

售票機的商家也在輪番換:豆瓣電影,時光網,摳電影,賣座網,網票網,格瓦拉,貓眼,百度糯米,微票兒,淘寶電影……

貓眼憑著先發優勢,開始大規模連接影院。“剛開始接入系統時,影院是有警惕和抵觸的,沒那麽容易談成合作。直到2013年底,影院看到確實能帶來價值和收益,就好了很多。”貓眼現任產品副總裁徐梧告訴創業家&i黑馬。也就是在2013年,貓眼電影實現了交易總額15億元,比兩年前番了十多倍。

2014年是貓眼快速發展的年份。當時它的對手還是格瓦拉,時光網和豆瓣,“它們都在貓眼前面”,徐梧稱,直到當年4月份時,貓眼的交易額首次超過了格瓦拉,緊接著,在6月份的暑期檔大戰中,通過一部《變形金剛4》的預售,貓眼把移動端選座購票份額做到了第一。

也就在這一年7月,貓眼電影成為美團網獨立事業部,並且在國慶檔期間憑借《心花路放》發行合作試水互聯網發行。

貓眼有美團的基因,相比之下,對運營很重視,這一點首先體現在它的評分系統上。“行業都知道,貓眼的用戶評分是水軍刷不了的。”鄭誌昊對貓眼用戶評分的“評分客觀”很有信心。除了用戶評分,貓眼還有“專家評分”系統,上面還有來自64位個人評委(評委多是獨立影評人或媒體人)的打分意見;有自己的媒體團隊,《諜影重重5》上映期間采訪到了馬特·戴蒙;新聞的閱讀和評論數頗高。

2014年5月,微影開始獨立運作微票兒,2014年底,淘寶電影事業部成立。新入局的這幾家,打響了後來知名的“2015票補大戰”,通過燒錢在短期內砸開了市場。

然而,這件事,真的是有錢就能穩操勝券?

上半場:“一覺醒來,又燒了一棟房子”

鄭誌昊曾在騰訊、大眾點評工作過,對O2O領域的燒錢大戰記憶猶新。他開玩笑說“當時一覺醒來,一睜眼,又燒了一棟房子。”

他用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來形容在望京觀看燒錢大戰的日子。“那時候都是免費吃中飯,拿著手機就能下樓領份吃的——掃APP唄。”

O2O戰火很快蔓延到了電影在線票務領域,並誕生了一個新詞:票補。有媒體統計,去年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的票補達到40多億。

燒錢也確實砸出了份額。7月份一份來自CBN data的第三方數據報告顯示,貓眼33%份額位居第一,淘票票份額是21%,微票兒18%,百度糯米14%,“其它”僅為14%。

隨著在線電影票市場四大玩家的確立,這場燒錢遊戲也正式“Game over”了。

在鄭誌昊看來,燒錢大戰暫告一段落。“基本認可的是,我們不會再做瘋狂的票補了。在我們帶頭減了(票補)之後,現在感覺同行也減了,票補退潮比原來預計得要快。”

停止票補,也有如淘票票副總裁萬里之前在今年暑期檔媒體溝通會中所說的原因,“去年你把一個用戶拉到平臺上要花20塊,今年你花50都不一定能讓他留下來。而且內容現在是明顯跟不上,導致大家對整個市場的投入有所下降。”

對票補大戰這件事情,鄭誌昊有點質疑,“我們一票弟兄打來打去、辛辛苦苦做了這麽多事情,對電影行業真的有幫助嗎?很多人其實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2015年初推出的貓眼專業版APP其實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回應。這是一個免費為行業人士提供數據服務的工具,可以提供包括票房、排片、上座等專業數據,在一線影院經理、發行人員中裝機率很高。

鄭誌昊履新後又進一步加快了專業版的開發叠代節奏。不僅推出了秒級實時票房、人工智能票房預測服務“阿爾法貓”、衡量電影宣發效果的票房指數等一系列新功能,還推出了影視圈信息資源對接平臺“找合作”,這毫無疑問也希望起到對接行業資源、人脈的作用。

票補大戰暫停,電影在線票務平臺開始大力躋身產業鏈上遊。其中緣由,除了票務業務利潤微薄之外,電影上遊業務成長空間一直是其竭力博取的機會所在。

下半場:和電影行業死死綁在一起

在線票務市場生存現狀其實十分嚴峻,“當前市場格局已定的局面下,市場占比低於20%的企業,實際上會很難獲得盈利和經營效率的好轉。

”鄭誌昊經分析得出這個結論。

幾家主要參與者都站在“20%份額”這條鋼絲線上的時候,接下來比拼的會是什麽?比到最後到底會剩下幾個玩家?又有誰會最終成功?

現在,不約而同的選擇是都在往產業鏈上下遊業務縱深擴張,進入到電影的投資、制作、宣傳、發行環節似乎成了標配。貓眼當年憑借《心花路放》提前預售1億票房“一戰成名”,而後又參與了《港囧》、《美人魚》等檔期票房冠軍大片的發行,今年暑期檔淘票票也參與了《絕地逃亡》發行,微影時代則是聯合出品了10億票房的《盜墓筆記》。

今年暑期檔結束後,三家平臺也都邀請了媒體、公布了各自的成績。態度頗有些“停戰止殺”的意味。

鄭誌昊在9月份的公開演講和媒體采訪中反複強調的是,互聯網競賽已經進入下半場,下半場考驗的是生態滲透力,企業自身必須與所處行業產生深度聯系。他認為,只有鏈接生態,服務好合作夥伴,為行業創造價值,貓眼才有更大的機會。

事實上,基於這樣的判斷,貓眼已經在進行多項嘗試。鄭誌昊表示,貓眼已經擁有貫穿電影產業上下遊完整的商業產品矩陣,從用戶大數據出發反向推動電影產業從投資、制作、宣發到院線、影院、消費者各個環節的互聯網化升級,為電影產業各個環節賦能,幫助合作夥伴提升運作效率、降低行業成本。

在淘票票媒體溝通會上,總裁原源也稱,淘票票有互聯網基因,會繼續在數據上下功夫。“阿里本身的平臺有數據優勢,比如優酷土豆、微博,可以知道相關話題的傳播維度。”根據阿里巴巴之前公布的一張“大文娛版圖”來看,淘票票正處於其八大板塊之一“電影板塊”下設的一環——由此可預見其未來的一條重要發展脈絡。

資本運作頻繁,是微影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它曾在半年內實現C輪融資共45億人民幣。在其暑期檔發布會上,副總裁楊丹也特意向記者介紹了微影的40余家文娛類公司。前不久公布“微票兒”改名“娛票兒”,顯示其向泛娛樂產業布局的策略。

由最容易被資本化的票務環節為切口,大公司們劍指的是“全產業鏈” 、“大文娛”。除了要滲透電影產業各個環節之外,接下來還有體育、演出等將一一滲透。想想NBA和超級碗吧。

也正是出於對未來的布局考慮,從生活服務領域起家順利成章切入票務領域的貓眼,與在電影領域深耕了10多年的光線傳媒走到了一起。

與光線重組完成3個月之後,鄭誌昊也對創業家&i黑馬首次披露了貓眼的一些“想法”。“貓眼繼承了新美大的產品、技術、運營等互聯網能力,但坦白講,這些能力是否足夠支撐我們做一個互聯網+的綜合娛樂平臺?我認為還不夠。

引進了光線對公司重組後,在內容生產、IP甄別、藝人經紀、投資宣發等等上面,光線都是我們的好老師,不僅帶來了資源,也帶來了經驗。王總(王長田)、李總(李曉萍)也會專門到貓眼來做培訓,這對我們團隊能力快速提升非常珍貴。”

從互聯網公司誕生的貓眼,這次和傳統影視公司聯姻。同樣也在做一件和過去宣戰的事。

“王興愛看電影。我以前不怎麽看,現在開始補課,從四月份到現在,我把這兩年上映的國產片都看了,爛片也得看。”在新行業面前,鄭誌昊表現出了謙虛,認為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可以預見的是,下半場的比拼會更加複雜。

也很有可能,戰場和對手都會發生變化。畢竟,敵人從別的山頭爬上來挑戰,在互聯網新經濟時代已屢見不鮮。

“貓眼有機會選剩下的玩家”

去年各家都在搶市場,也有企業並購、巨頭入股等情況,未來在線票務的市場集中程度或許會更明顯。

然而和在場的玩家討論“誰會勝出”卻是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

“無論情況如何,貓眼肯定會在,而且有機會選擇剩下的玩家。”這是鄭誌昊給創業家&i黑馬的答案。

但作為局中人,他關註的重心顯然不會是旁人眼中的結果,而是下半場的策略。比起“誰會留下來”,他更關心“貓眼到底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什麽價值”。

爛片當道、口碑缺位、資本橫行,今年電影市場發展整體降速讓電影在線票務高歌猛進的步伐也隨之放緩。

“今年某部電影的票補,還有很多沒用完的。”淘票票原源在暑期檔發布會上曾這麽說。此說法暗示了,有些影片,貼錢觀眾也再不要看。

行情不好時,“抱團取暖”比血拼競爭更重要。前不久,貓眼還和淘票票一起聯手發布了一份解讀“暑期檔降速真相”的行業大數據報告。

而“鏈接生態” 也成為貓眼當下的選擇和主張,“接下來我們必須死磕電影業,和電影行業死死綁在一起。只有中國電影市場好了,我們才能好。”鄭誌昊明確表示。“貓眼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和中國電影業一起成長,和夥伴、院線、片方一起,把市場做大做好。”

貓眼接下來的策略是什麽?“下半場必須做精細、做數據、做效率、降成本。”這是鄭誌昊的答案。

如果把鏡頭向外拉伸,從遠處鳥瞰這個市場,我們看到的是,貓眼背後有奮鬥了6年的美團,有和美團關系微妙的阿里,有四處入股、開疆土的騰訊,被騰訊投資的微影,被阿里投資的光線,同時,還有上遊的阿里影業,騰訊的兩家電影公司……圍繞著這個市場,是繚亂的資本棋局。

然而,資本和互聯網,到底能給電影業帶來什麽,依然是一個有待回答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答質量,將會決定這個棋局中各個玩家未來的命運。

有機會下棋的,畢竟是少數。不管電影業因資本和互聯網發生怎樣的變化,絕大多數觀眾想要的,其實很簡單:能看到好電影才是最重要的。

電影在線票務 貓眼 創業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