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昔日在高盛集團做的閉門演講,再次體現了她跪舔華爾街的本色。
10月15日,維基解密(WikiLeaks)又公開披露了3份希拉里2013年在高盛集團進行的收費演講內容。被泄露的內容顯示,希拉里在2013年雖然絕口不提自己的參選計劃,卻已經開始秘密考慮參選時可能出現的政治局勢與籌款問題,並決定向華爾街高管示好。
此前,維基解密的黑客竊取了希拉里競選團隊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的郵箱,自10月7日起逐步在維基解密的網站上公開了關於民主黨和希拉里的郵件內容。10月10日,維基解密公布的第一批猛料顯示,希拉里曾在華爾街的有償演講中,大力吹捧銀行界人士,並承認自己有點“體會不到中產階層的苦”。
從這些不斷被維基解密泄露的郵件中可以一窺,希拉里對於華爾街和相關政策的態度有別於她在公開場合的表態。對此,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回應稱,文件的真實性得不到證明。
從卸任國務卿到宣布競選總統的兩年多內,希拉里以每場收費22.5萬美元的標價四處演講,但是其中最受關註的還是她在華爾街進行的非公開演講。維基解密一直孜孜不倦地揭露希拉里對民眾和對華爾街采取兩種態度,接連公開的內容直指希拉里私下里對金融界有所承諾,而在公開場合只說選民愛聽的,並暗示如果她當選,會為華爾街服務。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強調,之後還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對希拉里不利的內容。
限制華爾街有政治因素
此次公開的內容包括希拉里在高盛參加座談會時,與當時的高管奧尼爾(Timothy J. O’Neill)的一番對話。奧尼爾希望從希拉里處知曉,政府要提高對金融業管控的話,華爾街應該如何應對來自政府的壓力。
希拉里先回顧了她作為紐約州聯邦議員時,與華爾街合作共事的經歷;接著她安慰道,把華爾街銀行歸為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這一“傳統觀念”,把問題看得太簡單,把全部責任推給華爾街。但是,希拉里希望銀行家提高運作透明度,與政策制定者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希拉里表示:“在這件事上,我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在被問道《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的立場時,希拉里態度曖昧。2010年通過的該法案被稱作是“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厲的金融監管法案”,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議員共同約束金融界的一大成果,也讓華爾街至今硌得慌。但是,2013年希拉里卻對華爾街的金融機構表態,當時(2010年)的情勢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法案的通過有一定的“政治因素”。而且,2010年恰逢中期選舉,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選民非常憤怒,媒體也因此把華爾街描繪成罪魁禍首。
此次,希拉里在宣布競選後,對《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采取堅定支持的態度。2016年年初,她在紐約演講時承諾將維護金融監管法案,並將擴大金融管控的範圍,提高對沖基金和高頻交易的透明度。
“兩面派”希拉里
在黨內初選階段,面對來自對手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要求希拉里公開在華爾街金融機構演講的內容,希拉里的競選團隊一直予以拒絕。在泄露的相關郵件里,2015年年底她的演講撰稿人丹·史韋林(Dan Schwerin)曾提議,可以匿名將2014在德意誌銀行進行的演講節選透露給記者,因為那次演講中有一大段關於經濟公平的內容,還提到金融界走上了岔路。他還說,如果是現在寫這段演講,措詞還會更加尖銳直接。雖然當時演講的語氣不夠激烈,但是萬一公眾追究起希拉里關起門來究竟說了什麽,也能應付過去。
另一位顧問曼迪·格倫瓦德(Mandy Grunwald)並不同意這一做法。她認為相比希拉里公開談論的政策和論調,這份演講的內容措詞不夠嚴厲,顯得希拉里對華爾街過於態度溫和。
可見,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對演講內容的問題早有預判,但沒能拿出什麽好對策。由此可見,希拉里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高額收費演講內容確實不利於她公共形象的塑造。
雖然無法判斷競選演說和閉門演講的內容哪個更接近希拉里的真實態度,但是此次泄露的郵件再一次證明,希拉里是個深於世故的政客,態度與言辭大多與自身利益掛鉤,可以不斷改變立場以達到利益最大化。
距離大選只有3周時間的當前,相比特朗普被媒體反複炮轟、又在共和黨內遭遇眾叛親離的局面,希拉里此番演講內容遭到曝光還不算太致命。畢竟,美國媒體對待希拉里比特朗普的態度溫和不少。而且,本屆美國大選也已經變了味,主題已從誰更適合當總統,變成了誰更不遭人厭、誰的把柄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