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生制藥董事長:未來企業一半銷售收入將來自國際市場

“目前三生制藥(01530.HK)的布局重點還是在生物制劑,在我們的收入來源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於中信國建(現已更名為三生國健),三分之二來自於沈陽三生,今年預計三生制藥可以達到與去年同步的增長。在未來,我們規劃企業的一般銷售收入將來自國際市場。”日前,三生制藥董事長婁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

10月14日,三生制藥宣布旗下中國最大規模的三萬升單克隆抗體生產線即將投產,這是從細胞系、培養基、原液到制劑(多種劑型和規格)的全球最完整生產線之一。值得註意的是,這條生產線正是三生制藥今年初通過並購中信國建獲得的,此前,中信國健耗時5年投資逾7億元才得以建成這條生產線。

“這條3萬升生產線不僅僅是一條面向國內市場的生產線,同時也是一條可以面向國際市場的生產線,是益賽普和集團其它單克隆抗體類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極其重要的生產平臺。”婁競表示,“單抗生產線規模越大,質量月穩定,成本也就越低。”

據了解,這條國內最大的單抗生產線由6個5000升反應罐組成,其中1.5萬升生產線將用以滿足“益賽普”的國內外需求產能,而另外1.5萬升降用於滿足未來CMO(制造外包)的市場需求。

2015年6月,從納斯達克退市的三生制藥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55億。對於這筆錢的用途,上市之時公司方面即很明確表示將用於收購。彼時婁競在接受媒體采訪當時說:“三生制藥,研發雖非強悍,但用資本的力量可以構築一條龍頭防線。”其後不久,今年3月,三生制藥即公告宣布以合計52.92元的收購代價將持有的中信國健股權由6.96提升至97.78%,近乎完全控股中信國健。

中信國健主要從事單抗類藥物的研發、中試和產業化,除了擁有益賽普(依那西普)和健尼哌這兩個上市產品外,還擁有3條750升、2條3000升反應器。據了解,中信國健生產的一款抗體藥“益賽普”,上市第一年就取得6000萬元的銷售額,目前累計銷售超過3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始終位居第一,2014年末的市場份額保持在60%以上。

在外界看來,三生制藥對於中信國建收購的主要需求在於,此前三生制藥產品比較單一,核心產品特比澳(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註射液)和益比奧(重組人促紅素註射液(CHO細胞))在公司2012-2014年總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分別高達87.1%、89.3%及 91.1%,且面對專利到期、招標降價等巨大風險。控股中信國健不僅能夠將雙方腫瘤產品銷售團隊和風濕病銷售團隊有機整合,更可以加強三生制藥的單抗開發能力,同時豐富公司產品線,降低對單品種依賴的風險。

“抗體藥物的研發投入較大、難度也比較多,進入這個領域第一步是進入學習,模仿優質企業的研發,但下一步還是要從企業自身出發,從創新的角度找到自己的路。”婁競對此表示。

無論是三生制藥還是中信國健,斥巨資布局單抗生產線的重要背景來自於生物制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廣闊市場前景。在目前,生物制藥行業的增速正以遠高於全球制藥行業的平均水平發展,根據知名醫藥市場咨詢公司IMS Health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生物制藥市場規模已達到2140億美金,市場占有份額也從2001年的10.5%跳漲至2014年的21.3%。

而作為上市公司,生物制藥行業的市值增長亦同樣醒目:根據美國BioPlan Associates公司對全球生物制藥行業的一項調查,全球生物制藥企業的市值在2014年已經超過1450億美元,到了2015年,生物制藥產業已超過1670億美元。在目前,包括恒瑞制藥、複星醫藥在內的不少國內上市公司也通過自我研發和收購的形式布局生物藥市場。

“以益賽普為例,目前國外市場約400億美元,但中國市場還沒有達到30億人民幣,這說明中國的市場潛力還很大。”婁競透露,在去年,國內的抗體市場規模在80-100億左右,其中外資企業產品占據了其中的80%,剩下的20%才由國內企業瓜分,而預計,這一市場規模到2020年可以增長至200-250億元。

“大家都很看好單抗產品未來的市場前景,所以現在出現了一窩蜂研發單抗的現狀,據我所知,現在同一類的單抗產品可以多達70多企業在同時進行臨床申報,但單抗研發投入巨大,難點也很多,對於傳統化藥企業而言,挑戰也會比較大。”婁競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