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貨幣供應如何影響經濟運行?

《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是在盛松成1993年出版的《現代貨幣供給理論與實踐》一書的基礎上,吸收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貨幣供給理論和貨幣政策實踐的新發展,由盛松成和翟春撰寫的又一部專著。2015年4月該書出版後,受到金融理論界和讀者的廣泛關註。中國金融出版社經考慮大眾媒體的評價、專家學者的意見、讀者的認知度和專業價值等因素,將該書評為“2015年度金融版雙十佳圖書”。同時,專家學者也對本書提出了一些修訂建議。今年,作者考慮專家學者的建議,對全書進行了修訂,並出版了《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第二版)。在此,我願意向廣大讀者推薦該書。

該書對當代西方主要的貨幣供給理論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和準確的闡述。該書理論部分評述了西方重要的貨幣供給乘數理論,提出決定貨幣供應量的兩大因素: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對基礎貨幣的本質、特征及來源結構等諸多理論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運用數理方法分析了1914年以來美國基礎貨幣來源和供給結構的變化,1959年以來各決定因素對美國貨幣乘數的影響,以及1993年以來我國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變化。

該書實踐部分以專章分別闡述了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在美國和我國的源起、制度變遷和職能演變,尤其分析了兩國在貨幣政策方面的最新變化:2003年美聯儲對貼現窗口管理程序的調整,2008年開始的美聯儲對準備金存款付息,國際金融危機中美聯儲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及美聯儲操作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的影響等;2013年人民銀行對再貸款分類的調整,分別於2013年和2014年創設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借貸便利,及我國公開市場操作的最新變化等。同時,該書還在國際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金融創新對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影響,提出了完善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的設想;對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有效性、人民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力、貨幣供應量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

第二版除對第一版內容進行修訂、將統計數據更新至2015年外,新增了以下三章內容:第十一章“國際金融危機後非常規貨幣政策與貨幣供給”、第十二章“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給”和第十三章“央行數字貨幣與貨幣供給”。新增的這三章內容,充分反映了國內外貨幣政策實踐的最新變化,收納了作者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這極大地豐富了全書內容,使該書更緊密地貼近經濟現實和政策實踐。

作者專辟一章探討國際金融危機後非常規貨幣政策與貨幣供給的關系。作者詳細介紹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實施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作用機理以及實施過程等,在此基礎上評估了非常規貨幣政策對各經濟體貨幣供給、宏觀經濟的影響。這些分析有利於讀者全面認識貨幣供應對經濟運行的影響。

人民銀行從2010年年底起研究推出了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在社會融資規模指標推出以來的五年多時間里,該指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註和廣泛認可。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目標。由此,社會融資規模與廣義貨幣供應量一起共同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指標。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制度的建立,是貨幣政策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創新。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供應量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共同構成了貨幣政策傳導的二元機制。社會融資規模從金融機構資產方和金融市場發行方進行統計,從全社會資金供給的角度反映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而貨幣供應量正好相反,它從金融機構負債方統計,是金融機構的負債,是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提供的流動性和購買力,反映了社會的總需求。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應量,具有不同的經濟含義,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了貨幣政策傳導的過程,兩者互為補充,相互印證。該書第十二章揭示了社會融資規模的內涵、變化特點以及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近年來,央行數字貨幣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廣泛關註。作者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圍繞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及其與貨幣供應的關系等為社會各界普遍關註的問題展開分析,論證了央行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的本質區別,央行數字貨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數字貨幣的技術創新無法取代央行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央行數字貨幣將提升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關註,貼近現實,體現了作者與時俱進、緊跟實踐的研究態度,是作者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方式正逐步從以數量型調控為主,轉變為以價格型調控為主,但研究數量型調控方式在我國未來較長時期中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國的貨幣供應量變化與主要經濟金融指標,如GDP、CPI、利率、匯率和資產價格等都有較密切的關系。貨幣供應量是宏觀經濟分析的重要指標。研究貨幣供給過程對貨幣政策操作具有重要意義。

原書第一版受到的廣泛關註,體現了社會各界對貨幣供給理論和實踐的重視。新增三章內容後,全書的內容更加豐滿,更加聯系政策實踐。總體上,該書兼顧理論與實踐、國外與國內、歷史與現實、理論論述與數量分析,結構合理、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論述深刻、文句精煉,既是一本貨幣供給的專門著作,也可作為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教材。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金融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也在發生重要變化,相信該書的出版有助於廣大讀者理解貨幣供給的有關問題,也有利於我國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的實施。(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本文系作者為盛松成、翟春著《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第二版)所做書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