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鋼鐵巨人抱團取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957

整整十年前,也是一個秋天,111位特邀人士走進位於英格蘭東部赫特福德郡宏麗的布羅克特攝政莊園。漫長的紅地毯,打扮成傳奇的詹姆斯·迪恩和瑪麗蓮·夢露模樣的男女主持人,一切,仿若奧斯卡頒獎典禮。

為了迎合東道主的口味,有人曾提議將地點選在希臘雅典衛城46根大理石柱環繞的帕特農神廟。沒所謂了,伴隨007系列電影之一《金手指》主題曲,騰空而起的大型煙火照映下,賓主們個個心滿意足。

這是《冷酷的鋼鐵》一書最後向世人呈現頗為魔幻的犒勞一幕。這本商業傳記還有一個副題——一場耗資332億美元的全球鋼鐵並購大戰。

毫無疑問,到訪莊園的是“奧林匹斯計劃”的全體成員,正是在他們的全力協助下,僅僅五個月,那個出生拉賈斯坦邦的印裔英國首富拉克希爾·米塔爾如願以償。隨著米塔爾鋼鐵公司與歐洲最大鋼鐵集團安賽樂公司完全合並,這個世界首次出現一家年產量超過1億噸、接近全行業10%市場份額的龐然大物。

從2004年45億美元拿下美國國民鋼鐵公司,到2005年48.4億美元入主烏克蘭克里沃羅格鋼鐵公司,再到完成世紀並購,米塔爾有理由感到滿意,盡管代價不菲——僅僅支付銀行、法律、政府遊說公司和媒體宣傳的費用每天就高達100萬美元。

他甚至還花費24億人民幣在遙遠的東方布下棋子,獲得當時排名中國同業第八名的華菱管線36.67%股份。要知道,迅速擴張的中國基建市場此刻幾乎消化了其所有本土鋼鐵企業膨脹的產出。為了減少阻力,他“心甘情願”向湖南一所屬地大學貢獻了500萬美元的助學金。

怎能讓這個酷愛炫耀的家夥獨自享受光環?!受到米塔爾系列並購戰略的刺激,印度最大商業集團塔塔不久之後便以129億美元購入英荷科魯斯鋼鐵集團,且憑此晉升全球同行第五。相比這個出價,之前塔塔並購鼎鼎大名的捷豹路虎汽車公司的23億美元,不值一提。

支票在漫天飛舞,誰會是下一個對象?2006年前後全球鋼鐵產業不斷發生的大型並購案,幾乎讓所有人忽視了整個行業正步入微利乃至負利潤的綿長冬天。資本推動橫向整合及縱向產業鏈貫通,從而最大程度實現集約化生產,同時盡可能在重點銷售地區以市占率換取價格操控主導權,遠較持續投入技術革新更具吸引力和勝算。

果真如此嗎?作為米塔爾談判對手的安賽樂公司前CEO蓋伊·多萊,曾在並購結束之後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像這種大規模的合並,要等5到10年後才能看出成功與否”。

就來看看十年後的數據吧。安賽樂米塔爾2016半年報顯示,該集團今年第一財季年收入虧損4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是正向2億美元;二季度則錄得11億美元凈收入,原因是“員工福利一次性收益和鋼材價位上漲推動銷售增加”。

自今年3月以來,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中國以外全球其他地區,行業回暖已令相當部分鋼鐵企業改善了業績表現。不如以“史上最糟”的2015年來觀照貌似更有說服力吧。

這一年,安賽樂米塔爾銷售收入達635.78億美元,同比下降19.8%;EBITDA為52.31億美元,同比下滑27.7%;營業利潤由上一年的30.34億美元變成虧損41.61億美元,凈利則由上一年的負10.86億美元大幅擴大至負79.46億美元。

必須說明,最後一項指標中包括一次性48億美元的資產減記。但即便如此,近3倍的虧損缺口擴大仍是不爭之實。幸好已近65歲的米塔爾有一位畢業於賓大沃頓學院的首席財務官公子,一系列調整後凈利虧損奇跡般縮小為負3億美元,較2014年甚至減虧了1億美元。

米記華菱命運又當如何?查查000932的歷年財報自然一目了然——怎一個虧字了得?多年業績下滑早已是板上釘釘,去年更出現29.6億元的凈虧空,而今年上半年的陽春也未給其帶來好運,負9.4億元的半年報凈虧損,只因有重慶鋼企的存在方暫免墊底。

米塔爾方面在股權鎖定期結束後一直試圖擺脫這一噩夢,幸虧,在殼資源利用上大有心得的中方夥伴。一個“金融加鋼鐵”重組方案外加11億元人民幣對應的股權置換,至今年9月下旬,緣盡於此。

雖說兵敗遠東,但全球鋼鐵老大至少沒有血本無歸,而追隨前者腳步的塔塔鋼鐵就少了毗濕奴的神佑。

基於多年來始終無法止虧——一度每天虧損100萬鎊,2016年4月中旬,該集團以1英鎊的象征性價格將科魯斯鋼鐵英國工廠悉數轉售予該國格雷伯爾資本管理公司,並由後者全權承擔所有債務。為了甩鍋,塔塔已與英方談判了兩年時間,最後時刻甚至有勞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緊急結束外事訪問回國參與協調。

就在鋼廠易手一個月後,鋼廠所在地位屬的斯旺西海灣,也是這個星球潮差最大的海岸線上漂來一具長約3.5米不知名的動物腐屍,僥幸保全飯碗的工人們不免議論紛紛浮想聯翩。

迷失的時候,就選擇更艱辛的那條路,或許那樣反能置於死地而後生。但鋼鐵森林里的巨人們對於荊棘的理解,未必一致。

比如,以唯一一家鋼企入替2015全球可持續發展100強的韓國浦項集團,就前後采取了兩項措施。

先是由權五俊出任第八任會長。此公歷任浦項技術研究所所長、集團技術首席社長等職,一個顯見的學院派。上位後,權氏自然對降低成本、創造需求、提升新品核心競爭力極為上心。同時,其亦大幅扭轉前任多元化快速擴張戰略,將包括釜山中心廣場、澳洲銅礦等二十余項購入不久的資產打包出售。

至於實力僅次於米塔爾集團的日本新日鐵住金集團,就是另一番況味。

日元不斷升值、本土需求減少,特別是一海之隔中國同行蠻霸式成長帶來的壓力——僅2015年中國1.124億噸鋼材出口即超過日本全年產量,都讓一貫強調“不追求規模,以質量生存”的它寢食不安。

以國內同業互相參股並大肆拋出毒丸計劃,固然在2006年前後挫敗米塔爾的窺伺之心,保全了日本民族特有的自尊之心。不過面對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似乎需要在進一步去產能的同時以“集團軍”方式抱團渡過難關,互補式強強合並或為唯一可行的手筋。

在2012年新日鐵與住友金屬結束十年軟聯盟正式通過合並換股成為一家之後,目前排名日本國內第四的日新制鐵又成為新的並購目標。有消息稱,整個合並工作將於2017年3月完成。至此,日本列島上的煉鋼高爐將只剩三個東家。

當然,2016年9月22日,中國國資委正式批準寶鋼股份與武鋼股份以1∶0.56換股比例完成吸收合並,從而成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的舉動,也被業界視為全球產能過剩背景下中國單極最重要也很可能是拉開序幕的一步棋。

關於此次整合,三個數據被提及最多——6000億總資產,7000萬噸總產能,全球規模第二。或者還有一些數字的曝光度也不錯,諸如寶鋼人均千噸鋼,而武鋼只及三分之一;寶鋼的資產負債率為48%,而武鋼70%強;上半年包鋼股份凈利達34億人民幣,而武鋼僅2.7億人民幣。

有些數字其實帶有欺騙性:所謂規模第二僅以極低附加值的粗鋼為主力的產能而言,以綜合實力計,作為中國翹楚的寶鋼在全球亦只能排在第23位,而被稱為新中國第一個特大型鋼企的武鋼則更遜一籌。

5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武鋼時,後者精心準備了兩個地點,一個是已主動停產的二煉鋼高爐,一個是其產品強項矽鋼事業部。目的不言自明。甚至在6月16日的股東大會上,出身寶鋼轉任武鋼方兩年的一把手馬國強仍堅定否認整合事宜。三天後,國資委以“告知”方式通知雙方實施合並。

又隔一周,兩家上市公司對外宣布停牌。

圍繞未來寶武集團舵手的猜測,市場正津津樂道。是年數最長、寶鋼集團現任董事長徐樂江,還是財務精熟的馬國強,或是曾經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一肩挑,2014年空降寶鋼擔綱總經理的陳德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