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技金融監管,讓技術創新解決信息不對稱

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和問題顯現,給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出了一道不小的難題。如何實現監管以及控制風險?在近日的2016浦江創新論壇科技金融分論壇上,來自政界、學界和業界的人士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監管規則要不斷創新

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在上述論壇上表示,監管者前瞻性地預判商業的變化,建設一個靈活的、可以適應變化的風險體系是全球監管當局面臨的一大挑戰。

他認為,監管者首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制度來協調科技與金融的關系,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讓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不再受阻。其次,科技的發展會帶來新的金融模式,同時也會產生新的風險,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廖岷提出,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帶來快速的變化,對於監管者來說就必須要拓展新的領域、采納新的觀點、不斷創新監管規則。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在論壇發言時以上海自貿區為例說,在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中,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建立了負面清單,因為看到科技創新的速度非常快。和以前的正面清單相比,這就是理念和監管的創新。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

在廖岷看來,國際上的三個科技金融模式是值得中國借鑒的。首先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以風投創新組織和金融組織的形式推動了企業的創新。第二是以以色列為代表、以私人投資的模式為主,同時建立了與市場機制有效對接的互惠互利的機制。第三則是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協同獨立主題,即綜合使用多種金融工具創新的模式,形成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兼具市場性。

監管核心是鼓勵創新

作為學者代表,錢軍表示:“第一,我們要理解監管的核心目的是什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傳統金融相對落後,無法很好地服務實體金融,導致需求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總的監管目的就應該是鼓勵創新,因為最終的目標是要讓百姓過上好生活。如果傳統金融無法讓大量的人群獲得服務,那麽就需要通過互聯網金融的普及讓更多人受益。所以我認為監管部門總的方向是對的——扶持和鼓勵創新。”

然而,廖岷也提出:“實際上市場經濟的發展非常需要更加適合的監管規則和監管的框架。但如果我們總是通過重大風險的爆發來推動制度的建設,這個成本是很高的。”畢竟一旦互聯網技術和金融關聯,影響的速度和傳播的幅度就會特別大。因此,錢軍說,監管者一方面要鼓勵試錯,另一方面也要盡最大努力不出現大規模的金融風險。要掌握其中的平衡特別難,尤其需要監管領域的創新。

讓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

“我在最近的演講中經常說,80%的投融資平臺倒閉是很正常的,因為它們沒有核心的優勢,那就是風險控制。”錢軍說,要想把風險控制做好,需要很強的數據以及信息處理的能力。而和金融監管相關的關鍵因素就是加強事前的信息披露。這不單單是技術上的披露,還包括商業模式、背後創始人的關聯方以及投資比例等,就好比是一個公司上市之前要做一份很詳細的報告。

英國伯明翰大學副校長梅森(Robin Mason)提出,限制科技金融發展以及帶來高風險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因此“風險評估要盡量對投資者越透明越好”。

米缸金融董事長曹曉峰建議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改變信息的不對稱。“通過技術手段來識別風險,這是技術的一個方向,包括區塊鏈的技術如何在各種文本、證書、合約方面保證它們是真實並且不可篡改的,這種技術手段是改變信息不對稱性的重要手段。”

誇客金融創始人郭震洲給出了一個他們正在使用的經驗,那就是利用履約保證保險來降低風險: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可以享受履約保證保險的服務,不管任何原因,一旦借款人不能足額償付,就由保險公司代為償付。由於第三方公司在出具保單前會對企業的風險控制和所有步驟進行逐一檢查,因此也相當於獲得了第三方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