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以制度設計封堵A股惡性減持

大股東惡性減持,乃A股一直以來的“頑疾”,不但引發對於價值投資的質疑,且令A股淪為實至名歸的“圈錢”市場。今年下半年,隨著減持限令到期和股市漸趨回暖,減持潮隨之而來。

統計顯示,下半年以來A股出現逾700家公司發布重要股東減持公告,涉及金額高達350億元,其中大部分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尤其以本月半年報披露完畢後為甚。其中惡性減持的代表永大集團,因其減持手法和金額巨大引發關註:從上市後利潤連續下滑,到減持前制造概念,再以“高送轉”推升股價,最後套現近70億後留下一地雞毛。

通常而言,一家公司通過上市籌集資金,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平臺,其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本該珍惜機會、潛心經營,以業績回報股東和回饋社會。然而在A股市場,卻有不少公司謀求上市主要為了原始股東“套現”,一旦原始股份鎖定期滿後,即絞盡腦汁盡快將自己手中的股份以高價變現,諸如制造概念、濫用“高送轉”等手法先推升股價。套現之後,對於上市公司發展已不再用心,業績下滑也就成為常態,不少甚至淪為“ST”股,然後再通過“賣殼”榨取最後的利益。這一系列行為,不但背離了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助推實體經濟的初衷,也讓A股因淪為“圈錢”市場而飽受詬病。

惡性減持在A股市場肆行,因其背後巨大的利益誘惑,也增添了欺詐上市的動機。如此前備受關註的造假上市公司萬福生科,原始股份陸續解禁後,隨即遭遇減持套現。或者說,少數公司的大股東千方百計令公司上市,原本就是為了將手中股份變現,動機不純。而更多的公司則是難抵利益誘惑,因為面值一元的股票,極低的成本,一上市就變成幾十上百,轉手一賣,就能將賬上財富變成真金白銀。

資本的逐利性、原始股東持股成本與二級市場股價的巨大差異,對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誘惑無疑是巨大的,而人性的貪婪只能依靠制度的規範去約束。因此,欲讓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再熱衷套現,須在制度設計上堵住這個充滿誘惑的缺口。

首先,現行制度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約束稍顯寬松,只有鎖定期和不久前增加的提前披露。因此擡高減持股份門檻很有必要,如將公司大股東、高管們減持股份與公司的經營業績、每年分紅額、公司成長發展狀況、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等指標掛鉤。

其次,對於減持股份前後刻意制造概念等行為予以打擊。在A股市場,上市公司在股份解禁前夕,往往涉足這樣那樣的概念,以吸引投資者炒作,如跨境並購、突然進軍與主業不相幹的熱點領域,以及“高送轉”這樣的慣用伎倆。通過這些手法,甚至再配合機構加以炒作,拉升股價,然後再高位減持套現的大股東並不鮮見。而這些,無疑需要監管層以制度手段“堵住”。

此外,投資者也要對此保持警惕,倡導價值投資,逐步改變散戶熱衷博傻的投機屬性,因為每一次繁華落盡和泡沫破裂,利益受損者多是廣大個人投資者。

當然,如今A股市場的種種怪象,深層次原因都是市場化程度不夠。無論是熱衷概念炒作,還是“賣殼”等畸形生意,一旦註冊制改革等市場化舉措施行,都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

總之,A股市場化改革是堅定不移的方向,此過程中,對於市場上存在的亂象,監管層需完善制度設計予以封堵。同樣,整治各類股市亂象,也是在為市場化改革鋪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