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個問題不解決,日本經濟將長期低迷

老齡化、少子化引發的勞動力短缺難題,令複蘇乏力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與此同時,數百萬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卻遲遲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

“日本老齡化非常嚴重,但這又是一個封閉和自我的國家,拒絕移民(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物學院教授、《國際觀察》執行主編武心波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所以就有了鼓勵女性就業(的方案),這是一塊沒有開拓過的資源。”

進展緩慢

目前,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少於8000萬,且預計將進一步減少。老齡化給日本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所帶來的挑戰是空前的。如果能讓更多女性參加工作,能為日本經濟帶來顯著提升。不少日本問題專家認為,女性勞動力增加將成為改變日本勞動力短缺現狀的關鍵。女性走入社會不僅會增加日本勞動力的數量,還將提高日本企業的運營質量,從而幫助經濟複蘇。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承諾鼓勵更多女性進入職場。作為“安倍經濟學”內容之一的“女性經濟學”意在提高女性在企業中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增加日本勞動力數量,進而提振經濟。對於向來以男性為主導力量的日本社會而言,這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分水嶺。然而女性就業的進展卻緩慢而又痛苦。

“首相將女性和經濟聯系在一起,認為女性參加就業有益於經濟增長,這在日本歷史上是第一次,”日本女子大學勞動力經濟學家大澤(Machiko Osawa)表示,“但是改革花費的時間比我預期得要長。”

安倍政府已經遠遠落後於3年前所定下的目標。比如,在2020年前讓女性在政界和商界占據至少30%的領導席位,但是在2015年,日本內閣府負責規劃和協調性別平等相關政策的部門宣布將此目標下調:政界下調至7%,商界下調至15%。

目前,日本政府中女性領導人僅占3.5%左右。此外,企業管理層中的女性也依然鳳毛麟角。促進工作場所性別平等的非盈利機構Catalyst的數據顯示,在日本的上市及私營企業中,女性總裁比例僅占7.5%;在員工人數超過100人的公司中,經理級別職位上的女性比例也僅為8.3%。

女性就業率落後

據高盛集團首席日本分析師松井凱西(KathyMatsui)分析,目前已就業的日本女性比例約為66%,較2010年的60%有所上升。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盡管這一比例在日本已創下歷史記錄,但仍遠低於男性80%的就業率,也低於許多其他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松井凱西預計,如果日本女性就業率能達到與男性相當的水平,將為勞動力市場輸送710萬新鮮血液,日本GDP也將大幅提振13%左右。

世界經濟論壇去年編制的《全球性別差異指數》顯示,基於經濟、教育、政治和健康等一系列指標,日本在145個國家中排名第101位,落後於非洲的博茨瓦納和亞洲的斯里蘭卡。

但就業率並不能完全勾勒出日本的整體就業情況。該國參加就業的女性當中,有近60%是兼職或臨時工,而這些工作並不能為女性提供公平的薪資或社會保障福利。

一些專家認為,有更多女性參加就業與安倍的“女性經濟學”無關,而是由於供需不平衡產生的直接結果。由於日本勞動力短缺問題嚴重——空缺職位比找工作的人多出了28%——日本企業別無他法,只能開始招聘女性員工。

亟需政策變化

不過,今年4月生效的一項法律不失為一種長足的進步。該法律要求,雇員人數超過300人的企業必須披露女性員工和女性經理人數,以及公司為她們制定的特定目標和支持計劃。

盡管目前尚無企業不公布上述信息的相關懲罰措施,但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遵守這項法律。“這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同質性社會,如果不遵守,將會是很丟人的事,”松井凱西表示,“所以大多數企業都很合作。”

至少,在松井凱西看來,信息透明意味著公眾可以對企業進行問責。

日本全國人口和社會安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福田(Setsuya Fukuda)指出,顯然還需要更多的變化,特別是那些令女性參加就業看起來“不那麽吸引人”、旨在鼓勵“男性賺錢養家模式”的政策上。

在配偶年收入少於103萬日圓(合1.01萬美元)的情況下,通常為男性的一家之主可以享有稅收減免。養老金和雇主提供的醫療保險也有類似的規定。約有70%的日本企業甚至還提供家屬津貼,這項財務措施鼓勵女性留在家中打理家務事,為的是可以讓丈夫們集中精力在工作上。

福田表示,日本現在“無人可用”,而“這就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經濟現實……所以我們必須多在女性就業上多做文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