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貿區概念股醞釀轉型 外高橋加碼投資業務布局

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滿三年,作為全國第一家自貿區的開發主體,2013年9月初,外高橋(600648.SH)曾以連續12個漲停板,向市場顯示了自貿區概念股的威力。

三年內,自貿試驗區經歷了兩次擴容,從最初的1家,變成了11家。

從國內來看,自貿概念已經不那麽稀缺;從國際來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國際貿易也在下滑,外高橋是否正在遭遇“內憂外患”,如何在壓力下實現轉型?

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宏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外高橋正在進行定位和商業模式的調整,新的定位是“創新的自由貿易園區運營商和全產業鏈集成服務供應商”,而新的商業模式,是以土地資源為依托,讓投資收益成為集團重要的利潤來源。

自貿區給外高橋帶來了什麽?

第一財經:3年前的現在,外高橋正在經歷連續12個漲停,前所未有。回頭看,這3年,自貿區給外高橋帶來了什麽?

劉宏:3年前,外高橋正在經歷連續12個漲停,這是市場對自貿區國家戰略的期待。

從上市公司角度,我們會落實好這3年來自貿區改革的政策,讓區內企業更有獲得感,區內產業結構更好地提升,相信能夠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期望。

第一財經:這3年,外高橋是否已經形成了新的增長點?

劉宏:自貿區的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1990年~2013年外高橋保稅區23年的建設非常成功,我們也一直在對標國際自由貿易園區的要求,逐步探索。

在原來的保稅區基礎上,自貿區又疊加了更多戰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服務業的開放,包括金融的開放。這3年里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包括自由貿易賬戶開立,企業對外投資、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外商獨資醫院設立等等,這些開放在今後比較長的時間里,都是自貿區發展的推動力。

第一財經:自貿試驗區再度擴容,從原來的“獨一無二”,到現在的1/11,是否意味著競爭的加劇?

劉宏:我覺得壓力應該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高橋保稅區作為中國第一家自貿區,承擔著國家戰略的重任,我們要和國際對標,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貿區。所以其他自貿區設立後,我們依然要不忘初心,把園區的改革開放做得更好。

未來一段時間里,自貿區改革創新將邁向更深層次,外高橋開發的外部條件將進一步改變。一方面是未來在金融管制、海關監管、航運管理等領域會不斷推出創新政策,突破原有發展瓶頸;一方面是開放領域還會逐漸擴大。

同時,我們也相信上海自貿區的很多經驗,對其他自貿區是有借鑒意義的。從外高橋來說,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品牌輸出、功能複制。對我們來說,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我們現在提出,要成為“創新的自由貿易園區運營商和全產業鏈集成服務供應商”。

自由貿易園區仍然是外高橋發展的核心載體。而創新,就意味著我們不再是傳統意義的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商,而是以自貿園區為基礎載體,深度切入產業創新、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三個維度,打造全球產業投資的搖籃和樂園。

探索跟投模式

第一財經:外高橋業務與國際貿易緊密相關,但目前國際經濟下行,進出口承壓,外高橋目前三大主營業務板塊是否受影響?外高橋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劉宏:目前外高橋的盈利結構中,工業地產板塊占1/3、商業地產板塊占1/3、物流貿易等服務板塊占1/3。未來我覺得工業地產和商業地產會平穩增長,服務板塊有望能夠進一步大力發展。

所以我們說要建設三大平臺——消費品貿易服務平臺(DIG直銷中心、國別館)、投資服務平臺(全球並購網、跨境投資平臺和國際生物醫藥孵化平臺)、專業貿易服務平臺(汽車平行進口、國際機床中心和文化貿易平臺)。這三類平臺,會拓展我們今後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要成為全產業鏈集成服務供應商,就是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與客戶一起發展,去探索資本的介入。

第一財經:如何介入?

劉宏:我們可以在客戶的發展中采用跟投的方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時間合夥人”。一方面引領保稅區產業結構的提升調整,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改善外高橋集團股份整個收益結構,實現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我們正探討與藥明康德合作建設國際生物醫藥孵化平臺,通過募投、跟投、共投等方式,投資平臺企業、科創項目和創新團隊。目標是5年內,吸引200-300個創業團隊,形成10-20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

第一財經:所以,投資會成為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劉宏:外高橋借助傳統業務板塊基礎,積極拓展新的業務和利潤增長點。

客戶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外高橋保稅區已入駐企業3萬多家,大多數是我們的客戶,是個金礦。

我們之前做了很多培育,推進園區企業的產業能級提升,引導跨國公司業務向研發、維修、檢測等產業鏈高端環節延伸。現在外高橋保稅區擁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8家,亞太營運商42家,營運中心企業217家,共計超過300家的各類總部經濟。

但現在對客戶產業鏈的挖掘比較有限和簡單,今後我們要更深入進去。

第一財經:這需要更多的企業進入外高橋,也需要企業有提升能級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企業對於自貿區有很多期待,但獲得感還需要提升,如何提升?

劉宏:外高橋保稅區里很多企業從事的是貨物貿易,對保稅區原來的功能、政策的依賴性更大,而自貿區的政策創新和功能創新,需要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比如需要更多的金融、投資、外匯、結算等方面功能時,體會才會更深刻。

我們接下來要加強的,是把改革的成果,與市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更好地對接起來。

第一財經:但是目前外高橋的投資平臺並不多,只有外高橋作為主發起方的自貿區基金和外高橋財務公司。

劉宏:2014年底設立的自貿區基金,是全國首支自貿區主題投資基金,也是上海自貿區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源集聚的特色投資平臺。外高橋財務公司,也是首家註冊並經營在自貿區的財務公司。我們會依托自貿區基金、財務公司,通過資本投資,形成資產控制,減輕資產持有率;通過投資區內優質客戶,布局優質產業,實現從房東到股東的轉型。

我們未來要探討成立投資公司,自己做LP,再通過基金來操作。

當然,除了賺錢,我們的投資還要有產業引導作用,對保稅區的產業結構、功能發展有幫助。

第一財經:你對投資板塊的預期是?

劉宏:投資板塊我們還是給予很大的希望,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得我們的投資收益,占到集團利潤總量的1/4。長遠來說,投資收益可能要占到利潤的50%,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第一財經:但通常國企在投資方面的配套並不那麽到位,比如決策機制、跟投機制等,你怎樣確保投資業務的有效開展?

劉宏:作為一個市場競爭類企業,也是浦東新區第一批國資國企改革試點,外高橋最重要的還是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要把真正市場的決策、戰略規劃、人才培養,作為董事會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相信通過這樣的定位和商業模式的變化,外高橋集團通過3、5年,就會變成和原來完全不一樣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