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網站9月3日淩晨掛出一則說明,解釋了今年前7個月中央營業稅執行數為預算數30倍的原因——體制調整引起口徑變化。
近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沒有詳細說明中央營業稅的收支情況。報告所附的表格“2016年1—7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執行情況”顯示,營業稅執行數為預算數的3049.5%,執行數比去年同期增長1022.9%。
今年年初,中央營業稅收入預算數約40億元,1~7月中央營業稅累計執行數為1220億元。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上述數據引起委員們註意,一個普遍的疑問是,為什麽中央營業稅收入大幅增加?
對此,財政部網站深夜掛出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對2016年1-7月中央營業稅情況的說明,對這一問題給予解釋。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稱,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前,營業稅主要是地方收入,只有部分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繳納的少量營業稅為中央收入(如2015年中央營業稅收入占當年全國營業稅的0.78%)。而按照國務院部署,從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並實施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其中國內增值稅由中央與地方按75:25分享調整為按50:50分享,營業稅和營業稅改征的增值稅由主要為地方收入調整為中央與地方按50:50分享。也就是說,5月份以後入庫的營業稅(包括稅款所屬期為4月在5月入庫的營業稅,以及補繳以前的營業稅)由地方收入調整為50%歸中央(5-7月合計1160億元)。因體制調整引起的口徑變化,導致1-7月中央營業稅收入大幅增加。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除了上述因體制調整引起的口徑變化導致了中央營業稅收入大增外,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對營業稅進行匯算清繳、商品房銷售回暖導致營業稅收入大增,也可能是原因。
根據財政部數據,受部分地區營業稅清繳、商品房銷售回暖影響,今年4月份營業稅同比大增74.8%,5月份這一數字也高達76%。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一般來說中央收入預算數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確定,而當時全面推開營改增時點並未最終確認,且營改增後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方案也未確定,這都導致了營業稅預算數語最終執行數差異較大。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稱,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26號)的有關規定,中央上劃收入通過稅收返還方式給地方,確保地方既有財力不變,同時,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過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給地方,主要用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