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争夺80万辆产能:一汽重组华晨猜想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7/HTML_985GWDV160TW.html


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一汽集团正在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进行重组谈判。考虑中的重组模式之一是,一汽出资购买华晨汽车集团股份,不排除采取国有资产划拨的方式,最终进入华晨并实现控股。

“这个事情目前还没有明朗。”一汽集团规划部副部长田洪福对上述消息不置可否。事实上,一汽对华晨并不陌生。8年前一汽曾出让金杯汽车(600609.SH)的控股权,由仰融控制的华晨汽车接手。

一汽重组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华晨是辽宁汽车工业的龙头,重组首先要征得地方政府同意。诸如兼并后的人员安置、税收安排等都需要提出妥善方案。特别是华晨直接或间接控制三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加了重组的难度。

本报记者还独家获悉,曾与华晨接洽过的广汽集团一直没有放弃这段“姻缘”。广汽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广汽与华晨的接触并没有中断。广汽于5月份与湖南长丰汽车达成重组协议。

华晨80万辆的汽车产能是有重组实力者眼中的“香饽饽”。2009年3月份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如果重组华晨成功,一汽将超越上汽,重新夺回国内汽车业的头把交椅。

华晨融资困局

如果不是因为缺钱,或许谁也没有与华晨重组的机会。

华 晨汽车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集团掌门祁玉民三年前上任以来,进行“多点开花”战略布局。目前有A级车基地15万辆、中华轿车15万辆,金杯海狮12万 辆,绵阳一期建设产能9万辆、二期完成后将达到21万辆,金杯车辆公司10多万辆,华晨宝马扩能之后也可达到八九万辆,华晨汽车的产能已经达到了80万 辆。

布局做大的同时,华晨面临着极大的资金压力。2008年华晨汽车的总销量只有28.5万辆,即使以其今年产销30万辆的目标来计算,空放产能也接近50万辆,产能空置率达到62.5%。上述华晨人士感叹,“目前就是缺钱,新产品研发、新项目的建设都需要资金来启动。”

而2009年资本市场的失常,使得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华晨中国(1114.HK)、金杯汽车(600609.SH)、申华控股(600653.SH)几乎丧失融资功能,这也打乱了华晨的融资计划。在一次采访中祁玉民反问记者,资本市场现在这个样子,你叫我能怎么办?

资金瓶颈越来越明显,已经开始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众多华晨的项目却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A级车项目、华晨宝马扩能工程、绵阳基地建设、金杯海狮新品研发等等,每一个要钱的项目都在敲击着祁玉民敏感的神经,也迫使祁玉民对重组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就在一年前,祁玉民在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态度十分明确,华晨会坚定不移的坚持自主发展,其他企业想来半路摘桃子(指自主品牌)是不可能的。

而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祁玉民则表示,自己并不排斥重组,只要是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有好处,华晨都可以考虑。祁玉民态度变化的背后,有国家推动汽车产业重组的趋势使然,更多的是华晨资金链紧张所导致的。

重组方案猜想

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一汽的收购计划也浮出水面。在最早传言的广汽重组华晨遇阻之后,一汽开始加快自己的收购战略。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重组谈判有可能参照广汽重组长丰的模式,一汽直接进入祁玉民掌控的华晨汽车控股集团。一汽出资入股华晨汽车,实现对华晨的控股之后,也将其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民族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曹鹤分析,也不排除采取国有资产划转的方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2002年9月由辽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辽宁省最终掌控着华晨重组的决定权,所以只要和辽宁省达成一致,重组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华晨汽车直接或间接控股华晨中国、金杯汽车和申华控股,拥有华晨金杯、金杯车辆、华晨宝马三大整车生产线及四条发动机生产线,以及华晨宝马,中华轿车、金杯客车等品牌。同时拥有控股和参股公司100家,资产总额300亿元人民币,员工3.5万人。

曹鹤分析说,一汽曾是金杯汽车的控股股东,后来退出,所以一汽“走老路”进入金杯汽车可能性不大,因为金杯汽车目前的实际生产资源并不多,所以与华晨汽车集团进行整合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一汽可能也不愿意出太多资金购买华晨股份,所以期待政策上能够进行支持。

另 一方面,由于华晨汽车是辽宁省汽车工业的龙头,所以重组的谈判并不十分容易。消息人士指出,此前在与广汽的谈判中,双方基本谈判完毕,但在最后关头,华晨 提出来要独立发展权,被广汽否决后,谈判陷入僵持。其实这是辽宁省对华晨发展的思路,辽宁省相关领导曾表示,华晨不能离开辽宁,不能离开沈阳,华晨要坚持 独立发展。

此次与一汽的重组谈判仍然涉及这个问题。在祁玉民的规划下,华晨还有宏图大略未实施,不肯轻易让出独立发展的权力,这其中包括自主品牌的长足发展,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融资,从香港的整体回归等策略。

一 汽如果重组华晨,华晨旗下的上市公司如何处置成为关注焦点。曹鹤指出,金杯汽车、申华控股、华晨中国的融资工具作用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重组华晨可能只是改 变了母公司的股权结构,华晨肯定会要求对三家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华晨此前运作的融资计划,或可以照常进行。

对于资金处于饥渴状态的华晨来讲,一汽未必能够提供充裕的现金。此前有消息称,一汽总经理徐建一曾积极“游说”国资委、发改委以及辽宁省方面,希望获得主管部门的支持。

获 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当然是指在政策方面的放行。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钱明华告诉本报记者,重组政策分为两块,一个是整个工业行业的重组政策,包括推 动妥善解决富余生产人员的安置、解决企业资产的划转、解决债务的核定与处置等方面的问题,这是汽车企业重组的大前提。第二个才是根据汽车行业的特点,制定 具体的措施。

毫无疑问,原计划7月份出台的汽车企业重组指导政策,将为一汽重组华晨提供指导意见。在解决了包括税收、人员安置等敏感问题后,通过政府的促成,一汽重组华晨的成本或可以大大降低。

但一汽希望通过政策来“摘桃子”的行为或遭到华晨方面的抵制。曹鹤说,华晨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但一汽给华晨的投资并不能确定,因为一汽本身也有自 主品牌,产品与华晨多数是重合的。如果与广汽重组,手握现金的广汽先期投入几十亿都不是问题,可以马上解决华晨遇到的资金难题。

80万辆产能争夺

“就华晨本身的意愿来讲,据我们分析,他们更希望能够同广汽合作。”广汽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曾庆洪在重组长丰的记者会上曾表示,广汽重组是市场化行为,不赚钱的事情我们不会去做。广汽重组长丰在工信部重组政策出台之前实施,表明广汽的重组方式仍然是靠现金说话,并不是过多地依赖政策。

虽然此前广汽与华晨的重组谈判遇到障碍,但是双方的接触一直没有中断,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汽仍然希望能够与华晨进行重组,并将成为一汽的竞争对手。

国务院下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这表明,新建汽车项目将无一例外地被暂停,而广汽控股长丰也正是无奈之举。对于长丰这个只有批准产能8万辆,全部产能15万辆的企业,广汽都不惜花重金收购。对于华晨的80万辆产能诱惑,广汽更会不遗余力。

80万辆产能对一汽同样具有吸引力。在一汽集团整体上市预期不断加强的同时,一汽希望能够尽量做大盘子,最终实现以最大的规模整体上市。

振 兴规划中提及的“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目标,如果重组华晨成功,一汽将领先上汽提前实现200万辆的 目标,一汽2008年的产量已经达到150万辆。而如果将华晨的80万辆产能全部盘活,其产能规划已经远远超出了200万辆,这足可以支撑一汽2012年 300万辆的销售目标。

从目前国家收紧汽车产能的情况来看,华晨掌控的80万辆产能,是汽车行业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此外,华晨宝马对希望重组华晨的企业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毕竟与宝马扯上合资关系是既有面子又赚钱的买卖。分析人士指出,类似重组事件中,外方公司的中方合作伙伴发生股权变化或更换合作伙伴,基本都没有政策障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8

华晨引入民间资本 力推盈利模式变革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9/HTML_7PR8KDQVAIWV.html


9月8日,“华晨汽车南方基地新产品推介会”在成都举行。华晨汽车控股集团(简称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以及金杯汽车、海外公司、申华控股等子公司的管理层悉数出席。

100亿元销售收入,是祁玉民对华晨位于绵阳的南方基地的要求。他希望绵阳形成21万辆整车、50万辆发动机以及50万套零部件生产能力,占据华晨未来四分之一产能总量。

伴随华晨向南扩张,缺钱的祁玉民这次希望寻求增长模式、盈利模式以及投资模式的转变。这次绵阳基地投产,华晨就引入了重庆东方鑫源这样的民间资本,祁玉民希望借此将华晨快速拉出自主品牌“赔本赚吆喝”的泥潭。

“南方基地是华晨为了缩小物流半径、占领西南市场、辐射东南亚以及开拓中东市场的重要战略。”华晨汽车董事、南方基地总指挥赵健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华晨已经打通了对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销售通道,下一步会继续拓展东南亚市场。

据华晨的调研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商用专用车年需求量将达70万辆,而目前国内专用车的生产能力只有30万辆。在专用车品种上,目前国际上已达7000多种,而国内仅有1000多种,前景广阔。

祁玉民此前明确表示:华晨下一步就是完成“两步走,翻两番”的目标,即到2010年,实现整车销售50万辆、发动机销售50万台、销售收入800亿元;到2012年,力争整车销售10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

而在2012年的千亿销售目标上,华晨南方基地和专用车基地或可以贡献200亿元的销售收入,占据华晨销售总额的20%。华晨正在改变单纯依靠轿车和轻客盈利的模式,其集团化发展的雏形逐渐显现。

此前,华晨汽车深陷重组传闻,并且祁玉民本人也传出离职传言,致使华晨汽车的未来发展问题一度处于风口浪尖。

华晨高层数次针对希望独立发展的表态,表明辽宁省并不希望丧失对华晨的拥有权,希望能够用汽车工业带动辽宁工业的整体发展。祁玉民作为华晨的当家人,也适时发表重组原则,提出首先要适合自主品牌的发展,其次要进行大规模的整合,而并不是单纯追求数量的合并。

所以华晨的重组极有可能演变成合作的模式,而不是被兼并。但是缺乏发展资金是华晨面临的迫切问题,从金杯汽车(600609.SH)的半年报可以看出,该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其相关的投资却仍然支撑着华晨汽车的快速扩张。

而此次南方基地的建设,祁玉民正式引入民间资本,与重庆东方鑫源控股公司合资组建微型车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利用民间资本,表明华晨的投资模式已发生很大改变。

在 华晨南方基地的运行过程中,华晨也充分利用五粮液集团的资金优势。2006年华晨集团、五粮液集团和四川省绵阳市政府在绵阳签署“新华股份股权转让合同 ”,其中华晨将新华集团46.5%的股份转让给五粮液,7%转让给绵阳市政府,自身将留下46.5%。有消息称,此次合作的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寻求民间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帮助,正成为华晨汽车解决资金瓶颈的思路之一,或许在辽宁省坚定华晨汽车独立发展的立场后,寻求更多外力解决企业发展,是祁玉民现阶段的重要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2

祁玉民密集发布产品线 华晨百亿融资备战十二五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9/5NMDAwMDE5OTQ5Nw.html

继7月新骏捷上市以来,沉寂近两个月的华晨汽车终于开始在产品领域发力。

9月17日,被“美化处理”后的华晨3款新车中华骏捷Cross飞炫、中华骏捷Wagon11款和中华骏捷FSV运动版,在成都车展首日揭开神秘面纱。

根据华晨汽车的产品规划思路,包括C级、B+、A级、A0、A00及SUV等多个品种的车型平台正在研发之中。据了解,备受外界瞩目的新中华轿车、内部代号为A4的A级高端三厢车、A3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和A0级轿车将在明年陆续推出。

而在金杯平台上打造的华晨首款SUV车型,造型已基本确定,明年将通过金杯销售渠道推向市场,预计售价在10万-15万元左右。

密集的产品发布寄托着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力图使中华轿车品牌扭亏为盈的希望。今年年初,祁玉民曾向记者表示,他将运用“组合拳”的方式确保中华品牌盈利1000万。

不过,祁玉民的这套“组合拳”出得过于缓慢,以致中华轿车的市场表现始终差强人意。据乘联会8月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骏捷销量同比出现48%下滑,当月仅完成销量1052辆;华晨旗下销量主要贡献车型骏捷FRV的当月销售业绩也仅实现了3%的微长。

一心想在乘用车领域先做强后做大的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面对销售业绩迟迟不前的中华轿车业务,终于放下了当初的坚持,在继续细化中华轿车产品种类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向商用车。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今后华晨在车型研发上将遵循双原则:一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轿车、面包车、卡车全面发展;二是车型研发要“占领中场”、上下延伸。

商用车扩张运动

在祁玉民眼中,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不是资金,而是如何发展,只要有好项目,资金便会滚滚而来。所以今年,祁玉民的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轿车产品的研发推广上,而是从市场广阔的商用车领域布局各种项目。

9月16日,沈阳华晨专用车新工厂在沈阳沈北新区奠基,这是祁玉民备战“十二五”的重要项目。该工厂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规划设计产能每年3万辆,建设周期5年,是未来3年华晨专用车纵贯南北的30个基地之一。

在此之前,华晨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在上海、沈阳、大连、铁岭等地开建。今年年初,华晨在江苏常州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使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其专用车的另一个生产基地。

除 了专用车,目前华晨还在加速扩大其轻卡、轻客产能。不久前,华晨对河南、江苏两家汽车企业完成兼并,分别收购两者50%和51%的股权,为扩大轻卡、轻客 产能做准备。随后,投资额达14.9亿元的华晨金杯轻卡项目落户沈阳大东区,项目建成后计划年产量为9万辆,同时还将引进重卡项目。

据了解,华晨的目标是把现有轻卡、轻客产能提升一倍,其中轻卡提升到24万辆/年,轻客提升到20万辆/年。

此外,华晨重卡业务也在稳步推进中。祁玉民向记者证实,目前华晨正在与江苏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中重卡。祁玉民计划未来将北方的轻卡业务扩展到南方,而将南方的中重卡产品投放到北方,这样通过南北互动,使华晨在商用车领域实现多种业务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乘用车领域始终坚持“先做强后做大”的祁玉民,开始在商用车领域效仿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的做法,通过“先做大再做强”的扩张模式,为完成2015年整车产销150万辆/年的远景目标做准备。

国开行为华晨融资

华晨在商用车领域的扩张运动,无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一直以来,华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破解资金困境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疑问直到9月14日,华晨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正式签署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协议当日才被解开。

根据协议规定,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华晨汽车将向中国银行间市场发售总金额2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该笔融资券将由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销,并实施余额包销,华晨汽车集团在中国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祁玉民向记者透露,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补充集团本部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5亿元,二是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银行贷款5亿元。

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只是华晨与国开行启动百亿融资计划的第一步。据华晨汽车集团总裁助理雷小阳的表述,自2009年9月华晨与国开行签订百亿元融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决定在国际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建等多个项目领域合作。

“下一步,华晨与国开行将就中期票据发行展开进一步合作;未来,双方将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落实剩余80亿元的融资项目。”雷小阳说。

绑定了国开行的华晨汽车再也不愿意外界评论自己的资金问题,祁玉民更是宣称在思路明晰、项目明确的情况下,华晨筹集发展资金的序幕已经拉开,资金问题不会影响华晨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之前,华晨汽车对外公布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整车产销150万辆/年、发动机产销15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1600亿元/年的目标。

在商用车领域完成跑马圈地的规定动作后,如何让客户接受华晨汽车的一系列产品?解决了项目、资金等战略层面难题后,市场对祁玉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5

華晨迷宮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4-05/100079852.html

王爍 任波

 

  2001年3月20日,上海華晨集團(600653)受讓中西藥業(600842)26.41%股國家股,俟審批通過,將成為中西藥業第一大股東。

  3月14日,一汽金盃(600609)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3.43億股股票,並出資4.4億元參與設立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華晨集團發佈了幾乎同樣的公告。

  3月中,德國寶馬集團公司確認,正在與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這實際上證實了1月以來的關於兩公司正在談判組建合資公司在華生產寶馬汽車的傳言。

  去年12月16日,中華轎車在瀋陽金盃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金盃客車)下線。

   把所有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交易和事件穿起來的人,叫仰融,一個至少到最近之前行事低調得近乎隱秘因而並不非常知名但在業內非常富於爭議的人物--他掌管 著中國最大的輕型客車製造公司,也有人斥之為"不懂汽車";他在資本市場上頗多驚人出手,也有人認為其不過是"好為大言"。是耶?非耶?

   仰融,上海華晨集團董事長、金盃客車董事長、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晨控股董事長……在他的身後,是一個"華 晨"迷宮--冠以華晨之名的公司不知凡幾,浮出水面者有在上海、香港以及紐約上市的公司,在水下者則無從測知全貌,已知的有分散在內地的浙江、四川、遼寧 及香港乃至百慕大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公司。對於所有這些公司,仰融模糊地稱之為"大華晨";"大華晨"的全部線索,可能只繫於仰融。

  「華晨」之源

  趙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華晨「一開始就是搞資本運作的」。趙認為這再好不過:「他能運作來錢。」65歲的趙至今對仰融信任有加。

  35歲的蘇強為仰氏左右手已有10年--蘇強現為上海華晨集團總裁,1990年碰上仰融並加入華晨時,尚未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畢業。

  當記者問蘇強發展中華轎車的資金--宣傳材料稱這一中國第一個自主整車知識產權的轎車項目將耗資50億元人民幣--是從何處籌措得來時,電話那頭的蘇強簡單作答:從華晨;當記者追問哪一個華晨時,可能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蘇強脫口而出:「所有的華晨!」

  所有的華晨?有多少華晨?

  仰融的自我介紹總是從1991年開始,1991年以前的經歷在他的介紹中幾乎是空白。所聽知的僅有以下情況: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1985年5月至1992年1月曾任香港華博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在中國金融學院工作。

   1991年,一家名為「華晨控股」(Brilliance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買下了瀋陽市一家國有股份制企業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瀋陽金盃")的4600萬股股票,成為該公司舉足輕重的大股東之一。 華晨控股的董事長正是仰融。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大華晨」的第一次亮相。

  據兩年後瀋陽金盃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時披露的有關材料,這家華 晨控股在百慕大群島註冊。但這公司的基地顯然在香港,無論是仰融還是當時的瀋陽金盃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希友,均把華晨控股稱為「香港華晨」--它也是我們知 道的最早的「華晨」,從時間以及它在「大華晨」中的地位看,它是所有「華晨」之源,到今天,也是「大華晨」的運作核心與關鍵性的主線。

   華晨控股大約1990年在百慕大群島註冊,因非上市公司,基本材料公眾難以獲知。直到2001年初,才在華晨向香港聯交所披露的有關關聯交易公告中看到, 華晨控股的所有股權均由仰融代「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sset」持有,英文直譯應為「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

   但是,仰融及蘇強對記者的解釋與此頗有出入。2月底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及當初進入瀋陽金盃的「華晨」(亦即華晨控股)之淵源時,仰融告訴記者,「那是 我們幾個人在境外成立的一個機構,成立之後再回國內運行。」是你們自己成立的一個公司?記者問。「在香港成立的,是自己的資金。」仰融說。

   這些資金,據仰融和蘇強說,來自於在其時中國內地剛剛起步的證券市場上的操作。「們可能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大鱷。」蘇強半開玩笑道。仰融則稱,因為當 時華晨市場影響力巨大,名震一時的"楊百萬"曾多方請託要與他們合作而不得(楊百萬真名楊懷定,上海人,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民間投資者之一,以異地炒賣 國庫券起家。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對此事及仰融本人均無印象)。

  華晨控股收購瀋陽金盃股權,價格不詳,但4600萬股股票畢竟總值不菲。時值1991年,深滬股票交易所均尚未啟動,全國只有規模不大的國庫券交易及股票交易場所,要容下華晨這般體積的「大鱷」而少為人知,殊為不易。

   「大華晨」亦有其他在香港註冊公司。在位於香港金鐘的香港公司註冊處,記者查到一家「華晨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月17日,最初的名稱為裕 港國際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萬港幣,仰融擔任董事長,蘇強任公司秘書;一個月後公司方更名為華晨集團有限公司(Brilliance Group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同年5月,註冊資本由1萬港幣增加到1億港幣。記者還查到另外一些冠以華晨之名的香港公司,如更晚些註冊的華晨投資 (Brillianc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該公司的註冊資本也是1萬港幣。仰融、蘇強的名字名列董事會名單之中。顯然,它們都是華晨控股以後的衍生物。

  瀋陽金 盃組建於1988年,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希友自從1984年起就擔任其前身瀋陽汽車工業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很早就對華爾街作過多次考察,早受股份制和 資本市場的洗禮。據趙希友回憶,1988年,瀋陽金盃汽車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更名為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股票1億股,公司本來打算在公司內部發 行至少5000萬股,但是認購極不踴躍。1991年出現在趙希友面前的仰融,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買主。

  趙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華晨「一開始就是搞資本運作的」。趙認為這再好不過:「他能運作來錢,而且我看得很清楚,將來中國的汽車業誰有錢誰就是老大。」65歲的趙至今對仰融信任有加。

  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概念股」打造過程

  「這樣一算賬,華晨就拿到了51%,讓他們拿著金盃客車的控股權在海外上市。」趙希友回憶說

   大量持股瀋陽金盃之後,仰融及華晨開始在這家本來規模不很大的地方汽車企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趙希友回憶說,瀋陽金盃最缺的是資金,因此仰融提議到國 際資本市場上去融資,而要拿出去的,就是當時集團最看好的項目--從日本豐田引進的海獅(Hiace)面包車。這在當時,是一個極為創新的想法。

  1991年7月22日,華晨控股與瀋陽金盃聯手創辦了一家合資企業,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及的金盃客車。在合資公司,華晨控股以現金1200萬美元入股,佔股權40%;瀋陽金盃以旗下生產豐田海獅面包車的資產入股,佔股60%,總投資2998萬美元。

   仰融回憶當時的情況:「金盃集團(指瀋陽金盃--記者注)下面有30多個企業,其中有一個叫做瀋陽轎車廠,是國有獨資企業。他們跟豐田簽了一個技術援助 合同,引進豐田製造海獅的技術,同時租賃了日本設備和模具。但是當時這個廠的投資遠遠不夠,金盃集團自己在治理整頓的環境下沒有辦法維持引進設備等資金, 所以當時才要跟華晨合資,解決一部分資金。當時我們在探討能不能把這個公司拿到海外上市以便繼續引入資金,保證繼續引入海獅車的需求。整個金盃集團我們也 看了,只有這塊業務是不錯的,在當時是整個金盃的精華。如果把整個金盃包出去上市,也會不容易。1991年的3月,開始跟金盃集團進行合資談判;7月,瀋 陽轎車廠作為中方,華晨作為外資,建立了合資企業。」

  1992年7月,瀋陽金盃在上交所整體上市,第一大股東為瀋陽市國資局,仰融本人也出任了上市公司常務董事。上市之後,瀋陽金盃成為當時滬市上市企業中最大的異地股。

  在此期間,仰融啟動了為海外上市而進行的另一些安排。

   1992年5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發起人是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華晨、中國金融學院、華銀信託投資集團四個單位。仰融擔任基金會的副會長。 基金會的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前門東大街23號院東二樓,由華晨的北京辦事處免費提供。據現在基金會人員介紹,當時兩個單位是在一起辦公。基金會的註冊資金 為210萬元,其中10萬元由央行教育司撥款,200萬元來自華晨。華晨承諾還將向基金會注入400萬元運作資金。 基金會成立後一個月,亦即1992年6月,仰融在百慕大群島註冊了一家公司,名為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Holdings Limited,CBA,下稱華晨汽車),由華晨控股100%持股。這家華晨汽車的全部資產,就是華晨控股隨即注入的金盃客車40%的股權。

   這之後,仰融安排了一次關鍵性的換股:瀋陽金盃以11%的金盃客車股權,從華晨控股手中換得大約21.57%的華晨汽車股權。而華晨控股再將此11%股 權注入華晨汽車。換股後,華晨汽車所持合資企業金盃客車股份從過去的40%上升為51%,成了絕對控股方;與此同時,仰融的華晨控股在華晨汽車仍保持絕對 控股地位,因之又間接地絕對控股了金盃客車。在換股以前,華晨控股在金盃客車裡只是一個佔40%股權的小股東。

  「這樣一算賬,華晨就拿到了51%,讓他們拿著金盃客車的控股權在海外上市。」趙希友回憶說。

   但是,最終於1992年10月9日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華晨汽車,其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終控股股東名單,既非華晨控股也非瀋陽金盃,而是中國金融 教育發展基金會--如此一來,華晨汽車在紐約交易所成為當時的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概念股」,發行500萬股普通股,IPO價格為每股16美元,籌集資金 8000萬美元,全部用於金盃客車。華晨汽車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由仰融出任。

  對於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股權問題,仰融對此的解釋是,在上市之前,華晨以「捐贈的方式」把華晨汽車的控股權給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

   不過,記者在國家民政部所查到的一份關於基金會的文件,則明確地稱此為「受託」,而且是其當時主要的經營活動,並稱基金會將從1994年起收取一定的管 理和手續費。從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上看(2000年年報還未出),持股57%的大股東至今在名義上仍然是基金會。但還有一份文件顯示,1994年,中 國人民銀行黨組決定,接受國有資產管理局意見,將在美上市的股權轉交國資局。其間似彼此有出入之處,但仰融不願詳述。

  除了海外上市,按 理說仰融的華晨控股還應當持有瀋陽金盃的相當股份,但瀋陽金盃國內上市的資料並沒有披露此事。外資不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是當時的明確政策,而據趙希友說, 華晨控股的這部分股權後來套現了。1992年瀋陽金盃上市時,仰融擔任常務董事;到1993年年報上,仰融的名字消失了,套現可能就發生在此期間。

   華晨汽車成功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時,中國證監會尚未成立。華晨此舉甚至先於1993年之後的大牌國企山東電力、華能電力等所謂「N股」企業,一時震動極 大。仰融對記者極稱過程之艱險,並稱「許多事情尚未解密」。其中確有相當多隱情不為人所知,比如,華晨汽車上市未久,一起針對此次上市過程中可能導致「國 有資產流失」的調查即行展開,據悉仰融曾為此遍訪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各部門進行解釋。不久,瀋陽金盃董事長趙希友抱病,並很快下台;而仰融與華晨隨即恢復潛 行狀態。「我們決定全面轉向香港。」仰融說。

  從此,華晨在國內絕蹤近兩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4

華晨迷宮(二)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4-05/100079850.html

  3月中,德國寶馬集團公司確認,正在與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這實際上證實了1月以來的關於兩公司正在談判組建合資公司在華

王爍 任波

 

  圍繞瀋陽金盃與金盃客車的攻防

  在一汽入主瀋陽金盃前後,仰融、蘇強成功地保住了金盃客車這一小塊陣地。這也使當初主要作為金融投資者、「偶然進入汽車行業」(仰融語)的華晨發生角色轉換

  仰融與趙希友原有約定:仰融負責融資,趙希友負責造車。隨著趙希友不再擔任瀋陽金盃董事長、總經理,這一框架無從繼續。而從1993年開始的宏觀調控,對瀋陽金盃這樣的地方汽車公司來說是一場無法熬過去的風暴。瀋陽金盃步履維艱,到1994年,已是難以為繼。

   1995年2月,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通過收購瀋陽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51%國家股,成為瀋陽金盃的第一大股東,隨即將其更名為一汽金盃。多名省部級高 官出席儀式,國家計委、經貿委、機械部紛紛發來賀電,慶賀這一當時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重組行動--當時中國最大的地方級汽車公司,就此消失在一汽龐大的身 軀中。「一汽掃平東北,」仰融說。

  對仰融來說,重組的喜酒從一開始就是一杯苦酒。瀋陽金盃是金盃客車的第二大股東,一舉一動牽動金盃客車,前者需要及早尋求背靠的大樹,其實是早已清楚的事情。但一汽是仰融最不願意看到的選擇。他們首選的目標是寶鋼,其次是二汽集團。

   「在瀋陽金盃尋找出路的時候,我代表瀋陽去寶鋼兩次。寶鋼當時想介入汽車行業,而且每年有三四十億元的利潤。」仰融告訴記者。上海市政府和冶金部否決了 這個方案。「於是我們就考慮二汽。」二汽如果收購金盃,勢必在東北也就是在一汽家門口插上一枚釘子。「從戰略上講,二汽進入瀋陽好過一汽。」這一方案亦未 成功。

  1995年1月,也就是一汽入主前一個月,華晨汽車接管其與瀋陽金盃之合資公司金盃客車的管理權,仰融出任金盃客車董事長,蘇強 出任總經理。接管的口徑是金盃客車虧損嚴重,大股東要對境外投資人負責。其實,金盃客車情況不佳,主要是因為引進的海獅面包車項目1994年還未發揮效 益,就算是華晨汽車接管後的1995年,海獅面包車銷量亦不過3000輛。

  幸運的是,接管之後,從1996年開始,海獅面包車項目進入 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期。華晨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金盃海獅面包車產銷量以每年50%的速度跳躍式激增,從1995年的9150輛激增到2000年的6萬輛, 連續4年居於全國輕型客車市場佔有率榜首。2000年銷售額70億元,利潤僅次於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居汽車行業第三名--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一汽入主瀋陽金盃之時,仰融、蘇強成功地保住了金盃客車這一小塊陣地。這也使當初主要作為金融投資者「偶然進入汽車行業」(仰融語)的華晨發生部分角色轉換,過去來自趙希友的支持不能再指望了,在這個產業中要繼續發展下去,只有親力親為。

  清華園裡的中華樣車

  仰融開始進行富於感染力的、彷彿演說一樣的介紹,當說到這車「開起來像寶馬,坐起來像奔馳,而價格卻像桑塔納」時,演示廳裡充滿了驚疑或感嘆之聲

   1999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在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一間寬敞的展示廳裡,一輛樣車靜靜地停在展示台上。這是記者第一次看到這種一年後以"中華"牌名稱下線 的轎車。這是一次演示,也是一次遊說的機會。受邀來此的客人們默默地鑽進黑色的車裡體會。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影響這車的命運。仰融開始進行富於感染力的、彷 彿演說一樣的介紹,當說到這車「開起來像寶馬,坐起來像奔馳,而價格卻像桑塔納」時,演示廳裡充滿了驚疑或感嘆的嘖嘖之聲,介紹達到高潮。

  在決策自主開發轎車項目之前,仰融探討過其他可能性。明顯的選擇是與一汽合作,在金盃客車生產紅旗牌轎車。這很快被證明是一廂情願。談判差不多沒開始就結束了,一汽沒興趣--「你們不懂汽車。」

   金盃客車的現實情況很好,海獅面包車的銷售增長迅猛,為金盃客車提供了絕大部分銷售收入和利潤,但僅憑一類產品無法維持穩定的高速增長。美林證券的一份 分析報告預測,由於競爭加劇,單台產品的年降價比例為5%到10%,金盃客車的未來年增長率將降到20%到30%。過去數年每年平均超過50%的高增長期 就要結束了。未來的增長動力來自何處?

  至遲到1997年,仰融做出決策,要自主開發轎車項目。這是一個巨大的賭博,風險是龐大的:巨額的資金需求、從小型客車廠商轉而生產轎車帶來的巨大技術壓力、完全不確定的審批前景。仰融動員了幾乎全部的"大華晨"資源。

  重返國內證券市場

  「華晨汽車一年五六億元的利潤,如果注入到一個國內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當時收購申華之後,第一個意願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華晨汽車。」仰融說

  從1992年華晨汽車上市後,華晨與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之間的關係可謂漸行漸遠。作為基金會副會長的仰融幾乎從不登門,「都不知道基金會的門朝哪兒開了」。

   但在需要的時候,華晨能自如地運用基金會的名義行事。1998年底,華晨重返國內資本市場,這是事隔6年的回歸。1999年3月,一家名叫「珠海華晨控 股」的公司在幾天之內火速成立。仰融沒有告訴記者珠海華晨的結構,只是稱其採用了託管給國內自然人的方式。這與記者從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中找到的資料 並不一致,在該年報中關聯公司項目下的一個註釋裡,稱珠海華晨控股是金融教育基金會全資擁有的公司。

  不論從珠海華晨控股往上的淵源為何,從珠海華晨控股往下,仰融開始構建「大華晨」在國內的另一金融鏈條。下一環是申華實業(上交所代碼600653)。

   華晨汽車當初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確曾仰仗中國概念的一時風光,但遠離母國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至1999年,該公司每日平均成交量已萎縮到只有2萬 股左右,市盈率為七八倍,籌資功能根本無法彰顯。在中國,華晨汽車1996年以來業績增長相當迅猛。「通過珠海華晨打到明面上這條線」(仰融語),正是為 了尋求一個把華晨汽車注入國內上市公司的機會。

  「華晨汽車一年五六億元的利潤,如果注入到一個國內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當時年收購申華之後,第一個意願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華晨汽車。」仰融說。

   入主申華據仰融說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詳情不得而知。人們只看到,珠海華晨的進入使當時申華實業大股東君安證券與申華實業董事長瞿建國似乎不可解 的矛盾迎刃而解--珠海華晨收購了君安證券旗下的君安投資,後者在申華實業持股15%,從而成為申華實業第一大股東。仰融及蘇強再次表現了「火中取栗」的 技巧。

  1999年3月19日,君安與申華在董事會上通過了雙雙出局、讓位於珠海華晨控股的決議。就在同一天,申華實業發佈公告,董事會 一致同意以公司自有資金和配股募集資金出資9.4億元,收購珠海華晨控股持有的887萬股華晨汽車股份,佔華晨汽車總股本51%。同時,蘇強進入申華,擔 任總經理。晚些時候,仰融接任申華實業董事長。

  記者得知,其時珠海華晨並未擁有這887萬股華晨汽車股權。據說,原計劃是等到方案獲得 批准後,方轉移這部分華晨汽車股權。但此計劃未得推進便被放棄,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申華實業股東大會上,收購華晨汽車的提案甚至並未提交股東大會表決。事 後,仰融解釋說,申華只有6個億淨資產,而華晨汽車的淨資產高達20多億,市值更高達70億元,"收不下來"。但知情人士稱,此宗交易未獲證監會批准才是 關鍵。

  這並不奇怪,直到差不多兩年以後,人們才看到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已同意H股企業到國內發A股的說法。在兩年前讓本來就備受爭議的紐約上市公司華晨汽車重入中國證券市場,當然很難如願以償。

  不過,仰融很快就為美國的華晨汽車找到了新的出口:香港。

  1999年8月,華晨汽車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兩地上市的A1申請表;10月,成功上市,承銷商為法國里昂信貸,發行了1958萬股股票,募集資金6.5億港元。

  同月,申華實業更名為上海華晨集團。雖然注入華晨汽車的策略未能執行,仰融和蘇強仍在為其一步步注入其他資產,逐步改造。國內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已然打開,使用只待時機。

此文原載於《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5

華晨迷宮(三)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4-05/100079851.html

王爍 任波

 

  明線與暗線

  中華轎車項目的開發,亦是處於上市公司序列「明線」上的華晨汽車與處於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線」上的華晨控股合作的產物

  在紐約與香港兩地上市的華晨汽車大股東名單裡,股權超過5%的大股東僅金融教育基金會,看不到華晨控股有任何股權參與。華晨控股只是華晨汽車的管理者。根據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當年華晨汽車向華晨控股支付的管理費用為475萬元。

  但華晨控股與華晨汽車的關係遠比此密切。1999年全年,華晨汽車向華晨控股及其關聯公司作短期借款超過12.4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比上一年度猛增10億元左右。而華晨汽車當年銷售額中,有28.9億元是通過華晨控股關聯公司進行。

  中華轎車項目,亦是處於上市公司序列"明線"上的華晨汽車與處於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線」上的華晨控股合作的產物。

   1997年6月,中華轎車開發的M1工程啟動。同年7月,華晨控股全資擁有的一家在百慕大註冊成立的CAC(China Automotives Company)與意大利設計公司簽訂設計合同,由其創建人--曾經為寶馬、凌志、現代設計過成功車型的設計師久加諾主持設計。車型設計費6200萬美 元,包括轎車和同一底盤的多功能廂式車。按照協議,CAC擁有造型和工程設計的完整知識產權。直到2000年12月28日,中華牌轎車下線後,金盃客車向 CAC支付了6.81億元人民幣,所有相關權利方被轉至金盃客車從而間接轉至華晨汽車名下。

  誰買下了一汽金盃

  一汽金盃即將恢復原名瀋陽金盃。仰融笑稱:金盃客車是華晨汽車和瀋陽金盃的合資公司,中華轎車是在金盃客車產生的,"我現在兩邊都能說了算。"

  在中華轎車項目面世之前,仰融只剩下一個安排沒做,這既是戰略上必須做的準備,亦將解開仰融和華晨與一汽之心結。

   2000年11月24日,一汽金盃再次宣告易主。11月24日,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及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協議, 一汽將其持有的32683.36萬股法人股,佔總股本的29.91%,轉讓給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49481.23萬元;同日,一 汽將另外一部分12019.96萬股法人股,佔總股本的11%,轉讓給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18197.70萬元。

  受讓 的兩公司中,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瀋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受託行使該公司的股東權利。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10月,註 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為國有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由瀋陽金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瀋陽汽車工業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設立,成立於 2000年9月10日,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

  此次股權轉讓看上去只是一汽退出一汽金盃,將其還歸瀋陽市,但在事實上,一汽金盃已經歸於華晨之手。股權轉讓結束後,公司主要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仰融告訴記者,華晨正是此兩宗股權收購的實際出資人,第一及第三大股東總計41%的股權其實已操於華晨之手,除了6.7億元的股權收購費用,華晨還承擔 了一汽金盃兩億多元的負債,總計出價9.43億元。之所以採用如此特殊的安排,仰融的說法是,「一汽有要求,不跟我們簽署協議。」

  據 說,為了滿足一汽不與華晨直接簽約的要求,華晨貸款給受託簽約的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個公司再將所受讓的股權質 押給華晨。毫無疑問,此舉得到瀋陽市的強力支持。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一向姿態強勁的一汽來說,此次撤出可謂罕見的讓步。

  9.43億的資 金相當龐大,華晨內部不無疑慮。「我的財務總監建議我不要收購。我說從戰略上一定要收購,一定要擁有這個公司。」仰融說。所謂戰略,眼前是指發展中華轎車 項目的報批須通過金盃公司,而一汽是金盃公司的大股東,「這塊絆腳石一定要搬掉」(仰融語)。不然,除中華轎車之外,連1月初開始曝光的與寶馬公司的合資 談判都無從談起。將來,這會是華晨在國內汽車行業以新姿態崛起的必需平台。

  一汽金盃即將恢復原名瀋陽金盃。仰融笑稱:金盃客車是華晨汽車和瀋陽金盃的合資公司,中華轎車是在金盃客車產生的,「我現在兩邊都說了算。董事會,說句笑話,其實不用開了。當然,一言堂也不行。」

  一切水到渠成,股權協議簽後20天,中華轎車在金盃客車廠區內下線。

  只有一個問題:「大華晨」的哪條線出了這筆錢?上海華晨集團?華晨汽車?作為上市公司,它們均無相關的信息披露,看來不可能;很大的可能或者是珠海華晨,或者是華晨控股另行繞道。仰融、蘇強對此問題及記者的猜想均拒絕置評。

  等待審批的中華與寶馬

  去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時,仰融曾說預計將於7月間推出市場。現在,這一日程已被推至9月。據記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許可證仍未下來

   去年12月16日,在瀋陽金盃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廠區舉行的中華轎車盛大下線儀式上,仰融介紹,中華轎車的開發,「在觀念上有三個突破」:一是車型不一味 追求特定地區的「民族風格」,而是強調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二是融合世界先進企業的技術標準,所有零部件的標準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三是投資1億元人民 幣,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並捐出中華牌轎車產品的所有技術和圖紙。

  對於部分國內關心汽車行業的人士來說,華晨的轎車雄心,是一種了不起的在一汽和二汽之外的模式:無國家巨額投資,主要依賴大膽、精巧的資本市場融資;並且,一種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已放在眼前。這簡直是正在發生的奇蹟,而他們樂見其成。

   但傾華晨之力而為的中華轎車項目,在資本市場上得到的反應不一,其中不無疑慮,在其目前主要的上市地香港,至少有兩家投資銀行調低了華晨汽車的評級。原 因首先是對主業為輕型客車的金盃客車能否駕馭轎車項目感到不安;並且,他們注意到,無論是印度還是印尼,試圖發展本國獨立品牌轎車的努力都受到了慘重的挫 敗。印度的Tata車2000年最後一個季度僅銷出2000多輛。他們擔心華晨汽車走上覆轍。

  他們更關注的是1月間透露出來的華晨寶馬 合資談判的進展。德國寶馬集團的一名負責銷售的高級副總裁在新加坡證實了談判正在進行的消息,樂觀的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如果寶馬合資成為現實,華晨汽車的 股價將大幅上揚--實際上,當消息傳出後,短短三天內,華晨汽車股價上揚25%。

  寶馬公司日前發佈正式新聞稿,駐華首席代表董顯銓確認談判正在進行。「寶馬集團正在和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該建議書將報送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地方和中央主管機構審批。」

   不過,中華轎車項目本身從華晨與寶馬的任何可能合作中都不會獲益很多。董顯銓提及有數名寶馬公司生產管理方面的專家正在為中華轎車生產工藝流程方面提供 幫助,但表示這在寶馬是常事。「寶馬對該項目的介入僅限於為華晨取得穩定的生產流程方面的支持,並沒有參與到車輛本身的研發工作。無論現在還是將來,華晨 的汽車和目前正在研發的可能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寶馬汽車之間,都不存在任何技術聯繫和轉讓。」

  至於寶馬合資項目,仰融相信最快可在6個月內完成審批程序。但美林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寶馬合資項目最早也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啟動,所以要待觀察中華轎車上市之後的表現,才會考慮是否調高對華晨的評級。

  對於中華轎車來說,生產許可證仍是一個問題。去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時,仰融曾說預計將於7月間推向市場。現在,這一日程已被推遲至9月。據記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許可證仍未發下來。未來一段時間將是令人焦灼不安的等待。

  「民生擔保」平台

  仰融說:「人家建議我--你該冒出來了」

  顯然是因為形勢不同了,華晨此次重返國內資本舞台,一改過去低調的風格,其動作也跨出汽車行業,成為多舞台的運作,遠則有進入申華,近則有進入中西藥業。

   3月20日,中西藥業(600842)和上海華晨集團(600653)各自刊登公告稱,上海中西藥業國家股股東代表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將向上海華晨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公司國家股56939896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6.41%。在股權轉讓報批期間,這批股權已託管給上海華晨集團。中西藥業 將於4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改選11人董事會中的8名董事。仰融、蘇強的名字已出現在中西藥業董、監事候選人名單中。

  在收購目標 處於某種漩渦之時切入,並迅即「擺平」各種相關的麻煩,是華晨金融收購的特色,亦是仰融長袖善舞之金融才能之最神奇一面。1990年進入金盃、1999年 進入申華,都是如此,此次更不例外。中西藥業正陷入呂梁事件(參見今年2月號封面文章)後遺症的泥沼之中。記者一再追問,蘇強不願細講進入的動因,「價格 合適就進」。

  有媒體開始討論華晨是否能擺脫中西藥業第二大股東北京中科--呂梁事件的核心機構--的可能糾葛,但在事實上,仰融相當知 道此事的深淺。 據仰融說,早在去年,呂梁就試圖說服仰融與之合作。仰融認為呂梁有兩大問題而拒絕合作:一是金融鏈條太長太脆弱;二是沒有建立真正的團隊,對合作者及追隨 者缺少激勵和約束的手段。此次進入中西藥業,雖可謂「明知山有虎」之舉,畢竟已經少了許多呂梁時期的長鏈條。以仰融、蘇強的行事風格,此事當已謀定而後 動。4月20日臨時股東會上,如無意外,華晨似當能成功入主,而中西藥業似亦將成為「大華晨」旗下最新之上市公司。

  隨著入主中西藥業,「大華晨」之線索似正日趨繁複。但在擴張之時,仰融整合華晨各條線的努力也在最近啟動。

   3月14日,一汽金盃發佈公告,宣佈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本次增資擴股的34300萬股,佔其增資後總股本的9.8%,並出資4.4億元投 向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華晨集團發佈了幾乎同樣的公告,宣佈將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增資擴股的普通股,出資4.4億元參與民 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

  這是華晨系直接進入金融業的舉動。廣東發展銀行原總股本為22.9億元,本次總股本增資至35億元。此次增資,華晨系僅一汽金盃和上海華晨即承擔了8.2億元,佔到總股本的19.6%。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簡稱民生擔保)。該公司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一汽金盃、上海華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金10億元。今年1月8日,全國工商聯正式批准並下文件組建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2月23日, 國家工商局就正式批准,註冊地在上海浦東。」仰融說。

  目前,已知民生擔保有一汽金盃和上海華晨所投資8.8億元,佔88%的股權。仰融設想,民生擔保的下一步是將注資冊本擴展為30億元,而最終目標,是成為整合「大華晨」的平台。

   這將是一個繁重的計劃。多年運作之後,華晨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已達200億元。「各個公司沒有集中到一個平台上,形成一個拳頭,難以進行更大的資本 運作。去年11月我形成了一個戰略,就走民生投資信用擔保這條線。五家上市公司根據它不同的功能來完成不同的責任。他們都應該在民生擔保這個統一的平台 上。」

  此外,華晨在多年積累中發展起來的資產,也需要一個歸屬。仰融告訴記者。「原來我們打的是華晨牌,是國營還是民營,說不清楚,民生大家都知道是工商聯的,是民營的。」--雖然工商聯只會有比例不大的投資。

   「大華晨」的三條主線,未來將可能次第通過此平台進行整合。「實際上,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是一條線(記者註:指基金會-華晨汽車-金盃客車這條線),收 購申華實業之後打在明賬上的是一條線(記者註:指上海華晨集團這條線),第三條線就是原始資本和產業的積累(記者理解是指非上市的華晨控股及其關聯公司這 條線),後面這條線不明顯,是我們資本和產業的積累。」仰融說,「(這條線)人家建議我--你該冒出來了。」

  仰融的計劃是越快越好。「在今年12月份,完成全部重組。」那個時候,想必中華轎車的生產許可證及寶馬合資事宜也已有了結果。新華晨的格局就此大定--這會是華晨迷宮之解嗎?抑或是華晨迷宮之升級版?

  根據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仰融今年44歲。他說,準備於2010年退休。■

  

此文原載於《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6

獲利20倍 華晨中國高管財富路

http://www.eeo.com.cn/2012/0203/220131.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楊小林 1月27日,正值龍年正月初五,祁玉民選擇在這一天再度出手——以8.399元港幣的價格減持122.4萬股的華晨中國(01114.HK)股票,當下套現1028萬元港幣。實際上,這已經是祁玉民在半個月時間裡的第三次出手。

而在此前的兩次果斷出手中,祁玉民分別減持225萬和102.6萬股,合共327.6萬股,套現約2974萬元港幣,拋售合計450萬股(佔所持股權數一半),套現近4000萬元港幣。

華晨中國大股東為華晨集團(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後者持股華晨中國45.26%,而華晨集團為遼寧省國資下屬公司。祁玉民的職務是華晨集團的董事長及華晨中國行政總裁。

1月18日,當管理層集體沽貨套現的消息傳來,機構和散戶紛紛跟進,華晨中國一舉躍升為當日第九大賣出股,賣出金額也大增至1.6億元港幣(賣出佔成交比例約25%)。與此同時,股價也急挫近9%,收市時僅報收7.9元港幣。

當然,引起機構和投資者普遍關注的,是因為祁玉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來自港交所的高管持股變動數據顯示,僅在1月11日至13日這三天內,華晨中國主席吳小安、行政總裁祁玉民及非執行董事雷曉陽申報,集體減持562萬股,共套現5108萬元港幣,每股平均作價介乎9.05元至9.18元港幣。

華晨集團相關人士上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確認了上述高管的減持交易,不過該人士以拋售股票是「純個人行為」拒絕置評。

在虧損的中華轎車業務早在兩年前就被剝離出上市公司,且近兩年旗下兩大主力業務——華晨寶馬和金盃客車均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沒有任何利空預期的華晨中國為何突遭董事高管集體「拋售」,資本市場一時迷霧重重。

億萬身家

根據聯交所《證券披露權益》顯示,由於套現時華晨中國股價大多處於9元左右的高位,董事會主席吳小安分三次賣出合計225萬股,套現2043萬元港 幣;而行政總裁祁玉民同樣分三次賣出合計450萬股,套現近4000萬元港幣。按此價格估算,吳小安或祁玉民一旦全部變現手中股權,億萬身家亦屬情理之 中。

那麼,祁玉民等高管的股權從何來呢?據華晨中國2008年年報顯示,華晨中國於2008年11月11日通過了一項新購股權計劃。按照此計劃,自 2008年12月12日起,董事會主席吳小安及行政總裁祁玉民被分別授予1000萬股及900萬股認購權,而另外三位董事何國華、王世平及雷曉陽亦各獲授 300萬股,期限十年,而當時訂下行使價為0.438元。

根據當時的董事會報告,認購權是根據布萊克—斯克爾斯期權定價模式計算,認購權授出日(2008年12月22日)的收市價為0.41港元,同時,相關公告中給出的預期波幅「按五年及十年期分別為50.91%和50.96%」。

然而,此後發生的一系列運作讓華晨中國利潤飆升,2009年6月30日,華晨中國股價即報收0.9港元,增幅近100%。至今年1月,華晨中國收市價達到9元左右,股權價值攀升了近20倍。

不過,記者在連續查閱公司2008-2010三年年報時則發現,除了董事會主席吳小安在2010年行權認購500萬股外,截至2010年12月31 日,包括祁玉民和王世平等其他四位高管均未行權。而2011年9月更新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信息則顯示,截至6月30日,除因退休辭任公司執行董事的何國華 外,包括吳小安在內的其餘四人,均出現在董事高管持股名單之列。

1月16日,華晨中國發佈的一則公告透露,公司因一項購股權計劃行使而發行150萬股,令公司發行股份數量由50.177億股增加至50.192億 股。事實上,華晨中國自去年6月29日至今已有9次因認股權行使而發行2250萬股,其中僅在1月6日和13日這兩天就分別發行600萬股和50萬股。

雖然在相關的公告中並未披露,究竟是因何人行使購股權計劃導致發行股份增加,但從歷次行權當中「每股發行價」為0.438元的認購價不難看出,這些行權人與華晨中國2008年啟動的針對董事高管的認購權「激勵計劃」關係密切。

「這個我不能跟你說,也不好跟你說。」記者注意到,在所有被授予認購權的五位華晨高管中,除了中途辭任執行董事離場的何國華外,其餘三位高管均或多 或少參與了此次套現行動,只有華晨集團副總裁、華晨中國執行董事王世平「按兵不動」,不過他在上週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現得異常謹慎。

記者注意到,類似的股權認購激勵措施,在一汽、上汽、東風和長安等其他國有性質的汽車集團的現任高管中並不多見。民族證券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曹鶴告 訴記者,雖然像祁玉民這樣的華晨高管套現的數額比較大,但從前期股權認購計劃均報批國資和證監部門來看,這樣操作並不存在違規嫌疑。

「由於認購股權的激勵方式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管理層持股,這個問題上央企可能比地方國企更加敏感。」一位熟悉國有企業股權激勵的第三方諮詢人士告訴記 者,在上市公司授予現任高管股權認購上,地方國企比央企具備更多可操作的空間。「按照分級管理中央和地方兩級國企的原則,國務院國資委對地方國資委管理地 方國企只有指導權,而沒有實際管理權。」

例如,2008年國務院國資委出台的「關於規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中,就明確禁止管理層向下級子公司持股。而在同年發佈的《關於規範國 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徵求意見稿)則要求,境內上市公司及境外H股公司股權激勵收益原則上不得超過薪酬40%。

「但這些條僅適用央企而不是所有國企,實際上,各地國資委在相關規定上相差較大,總體原則是除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框架外,具體如何操作仍由地方國資委定奪。」上述諮詢人士表示,除了國務院國資委給「管理層持股」畫出了明確的政策紅線外,地方國資委並沒有類似的紅線。

何以暴增20倍

3年的時間裡,華晨中國的股價何以暴增20倍以上呢?

接近華晨高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華晨中國股價近兩年得到大幅提振,主要得益於兩大利好:第一當屬2009年剝離長期虧損的中華轎車,改由大股東華晨集團接手;第二則是與寶馬合營業務持續擴大,包括國產寶馬銷量激增、新產品導入加快以及產能迅速擴張。

記者在查閱華晨中國最近數年的股價走勢發現,自2004年中到2009年上半年,由於長期受累旗下虧損的中華轎車業務,華晨中國的股價曾多年徘徊在2元上下,直到2009年底華晨宣佈徹底剝離中華轎車業務,股價才開始一路上揚,並在去年7、8月一度沖上10元大關。

當時,在華晨中國的主營業務中,華晨寶馬、輕型客車兩大項目業績較好,而自主品牌的中華轎車項目則連年虧損。2009年4月,吳小安在對股東的致辭中,也明確表示因中華轎車項目銷量下跌,導致整個公司毛利潤下降。

於是,華晨中國在2009年做出將中華轎車項目出售給華晨集團的決定。此舉,實際上是將包袱甩給了國有大股東。這樣,上市公司華晨中國就獲得了良好 的財務報表。2009年底,在資產總額下降的情況下,華晨中國的稅前利潤,由2008年的2.59億元暴增至27億元,每股盈利從0.02元增加到 0.36元。

在此過程中,華晨集團也嘗到了資產運作的甜頭。2009年5月,華晨集團增購了價值5億元的華晨中國股份,到了12月份,華晨中國宣佈將最大虧損源 ——中華轎車業務剝離出售給華晨集團,這樣華晨中國股價大幅上漲,華晨集團借此配售了約10%的股份,成功套現11.3億元(港幣)。這個運作也可以理解 為是靠炒自己的股票賺錢。

「為了將中華轎車業務從華晨中國剝離,準備了長達大半年的時間。」如果從華晨中國2009年10月宣佈因重大交易停牌開始推算,祁玉民至少早在 2009年上半年,就開始悄然運作中華轎車業務的剝離。而華晨集團增持華晨中國發生在5月份。那時,吳小安等5位高管的股權激勵計劃早已通過。

除了剝離虧損中華,做大華晨寶馬業務,也大大提升了華晨中國的盈利,推動股價持續上揚。一方面,華晨與寶馬達成技術上合作協議,並敲定中長期擴產和新產品計劃;另一方面,華晨中國通過資本運作,斥資3000萬元增持華晨寶馬1%股權。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認為,憑藉與寶馬汽車的合營項目,華晨中國業績成功脫穎而出,僅去年上半年純利增加84.7%,至9.41億元。去年 國產寶馬銷量首破10萬輛,增幅同比超過五成,預計盈利增幅同樣可觀。「公司仍處高增長期,估值可較同業有一定溢價,不妨伺機吸納。」

從三年前華晨高管獲贈華晨中國股票的認購權,到集團斥資5億元大手筆增持華晨中國,秘密運作中華轎車剝離,再到華晨集團配售華晨中國10%股權,以及隨後增持華晨寶馬,擴產、推出新品,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動作,客觀上推動了華晨中國股價一漲再漲。

在記者採訪時,仍有持華晨中國股票的華晨集團內部人士在私下裡透露,集團高層對華晨中國股價的未來預期,實際上遠高於目前資本市場的實際表現。

但也悲觀的猜測, 「這可能意味著管理層認為該股股價近期已經見頂。」瑞信在一份分析報告中稱,未來3、4年內高檔汽車產能料將大幅提高300%以上,而且高檔車需求增長放 緩的程度將超過預期,因為受地產價格下降和股市疲軟影響,財富效應減弱,因此華晨中國可能面臨收益下行和估值萎縮風險。

中華轎車的未來

不過,這一系列資本運作的展開,在成就以寶馬為核心利潤來源的華晨中國的同時,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華晨集團旗下另外兩家上市公司——ST金盃(600609)和申華控股(600653)的業績報表。而被剝離出去的中華轎車項目,則面臨長期依賴集團輸血的尷尬。

在1月19召開的集團2012年工作會議上,憑藉著華晨寶馬的出色表現,祁玉民公佈了華晨2011年業績——實現銷售收入867.3億元,同比增長 27.7%,預計實現利稅125億元,同比增長76%(按上市公司全口徑計算,預計實現利稅151.4億元,同比增長63%)。

在經營質量以及具體到各自版塊業務上,華晨並沒有實質性改觀。而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當中,除了依託寶馬合資版塊的華晨中國勢頭不錯,ST金盃和申華控股都未能在業績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ST金盃在上月底發佈的業績預減公告稱,預計公司2011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數據顯示,2010年ST金 盃淨利潤為2.8億元,其中扣除債務重組利得1.63億元,以及股權投資收益2241萬元這兩項外,公司主營業務尚不足1億元。

而上述公告的發布則意味著,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債務重組或股權收益,ST金盃2011年公司淨利潤可能只有1億元左右。公告對利潤大幅縮減的解釋是,2011年整體車市增速放緩,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幅提升。

雖然申華控股在營業額上貢獻了145.7億元,表現相當給力,但據華晨內部人士透露,申華控股的利潤大頭主要來自非整車類業務,例如地產等其他業務。至此,祁玉民此前計劃打造的四大融資平台(三大上市公司+政府和銀行),也因為其中兩大上市公司股價下行無法發力。

儘管祁玉民在各種公開場合均明確表態,華晨不差錢。但持續虧損的中華轎車項目,仍處於投資期的專用車項目以及華晨寶馬二期擴產項目,都需要華晨拿出真金白銀來投入。其中,僅要滋養連續多年虧損的中華轎車項目,就足以讓集團背上沉重的包袱。

1月12日,因遲遲打不開中華轎車銷路,華晨銷售公司再度換帥,劉宏接替沈毅擔綱銷售老總一職,而後者在被「削權」後,僅保留了上海申華控股常務副總裁一職。

而據接近華晨集團高層的知情人士披露,得益於合資公司華晨寶馬以及集團其他非整車類業務的強勁增長,華晨集團去年的實際盈利表現要遠高於對外公佈的數字,可能為祁玉民利用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平台進行下一輪資本運作,積蓄更大的能量。

有證券分析人士預計,「如果(華晨)要繼續新一輪資本運作,除了勢頭正勁的華晨中國外,ST金盃和申華控股顯然都不是理想的融資平台。」

(本報記者 陳旭、康怡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85

環保措施投資不足,華晨寶馬擴產計劃受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586

寶馬與華晨中國合資公司旗下的鐵西工廠三期擴建計劃因環保措施投資不足,未能獲得中國環境保護部的批准。這令寶馬公司欲提高其中國業務年產能一倍至40萬輛的計劃受挫。

金融時報評論稱,

雖然目前擴建計劃只是暫時未能通過,但環保部此次的態度凸顯了過去30年中爭論不休的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真實成本問題。

中國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

「開寶馬車,喝污染水,顯然不是我們期待的工業化、現代化。」

寶馬公司總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

」中國環保部已經向我們要求提供額外的文件及申請細節,華晨寶馬工廠擴建的申請並沒有被環保部拒絕。我們未收到任何信號這個投資將不被批准,但我們有信心能通過申請。「

華晨寶馬此次提出的擴產申請,可將其年產能提高一倍至40萬輛;同時公司在瀋陽的下屬發動機廠也擴大的生產規模。但根據環境部網站上發佈的」意見「顯示,

該合資公司提交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不充分,並且未能滿足政府防污減排的目標。「意見」還指出,該筆總額為92.3億人民幣的投資中僅有7030萬元用於環保措施。

外媒評論稱,

華晨寶馬在十年前就已被廣泛的認為是一個極其成功的例子。這10年中,中國汽車市場增長迅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首位。對於寶馬這種高檔汽車,生產本土化能夠降低成本,進而提高銷售量。價格優勢之外,對品牌宣傳也很有幫助。寶馬集團董事長雷瑟夫博士曾表示,

「這一合資項目為寶馬進入未來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的中國市場奠定了基礎。 通過在中國建設生產基地,寶馬集團將進一步推進其亞洲戰略的實施。「

但環保部此次的表態也標誌著中國政府開始對知名跨國企業針對腐敗,定價差以及售後客服等問題採取行動。葛蘭素史克中國區團隊」行賄門「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寶馬公司駐北京顧問Bill Russo評論稱,

」最近中國政府對外國在華的公司的處理方式很高調,而且這是政府的一種模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58

華晨成敗還看寶馬 林智遠Nelson Lam

2014-08-14  NM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最近各地發生了不少災禍,但願死者安息,生者自強不息!風雲難測,那企業業績呢?從媒體中,看到投行研究指德國寶馬集團第二季業績強勁,故預測華晨(1114)也將水漲船高,上半年盈利將達去年全年盈利34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市場平均預期的25億高三分之一。小投資者沒有投行的資源或經常接觸管理層的機會,可否用財務報表,來簡單預測業績呢?財務報表的目的是提供財務訊息,給使用者作出決定;訊息能否左右決定,就取決於當中的預測值(predictive value)和確認值(confirmatory value)。故此,用財務報表的訊息做預測是對財務報表的一個基本要求。過往較多以財務訊息中的「確認值」,與大家去確認和評價企業和管理層的表現;今天試試用華晨,看看財務訊息中的「預測值」功效。一面風光一面閉翳

華晨的業務分為兩部分:一是透過附屬公司製造及銷售輕型客車及汽車零部件;二是透過合資企業華晨寶馬在中國製造及銷售寶馬汽車。2013年年報顯示華晨自2010年開始,收入平穩,而盈利卻節節上升,原因是應佔華晨寶馬的盈利大幅上升。2013年華晨總銷售額上升3%至61億,但毛利卻下降,毛利率也收縮至微薄的11%,全是反映不計華晨寶馬的輕型客車及汽車零部件部分。此分部2012年包括資產減值的虧損約1億,2013年擴大至約2億,似有擴大趨勢。虧損擴大與近兩年的銷售,有39%至50%集中來自一至兩位主要客戶有關連嗎?除虧損擴大外,華晨現金流出的情況亦嚴重,經營業務耗用現金接近2億,不計華晨寶馬之股息,投資和融資活動也耗用現金達8億。簡單地說,華晨的業績成敗要看華晨寶馬的表現外,也要看華晨怎樣控制輕型客車和汽車零部件的虧損,以免拖累整體業績。

華晨寶馬增長稍遜

華晨寶馬是華晨與寶馬集團各佔50%的「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合資企業是合營或共同安排的一種,會計上跟聯營公司(associate)一樣,都是以權益法記入財務報表中。所以,華晨不用攤分華晨寶馬的收入和支出,只攤佔華晨寶馬的盈利。2013年,華晨寶馬的銷售額是732億,相比2012年增長30%,對比過往46%至75%增長,稍為遜色;同年,華晨寶馬貢獻華晨的利潤是34億,利潤率約4.6%,與近年約4.1%至4.6%的利潤率相近。假設增長30%不變,華晨寶馬2014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將是476億,貢獻華晨上半年的利潤會是22億。

寶馬季度報告露玄機?

在網上找到的寶馬集團季度報告,往年是沒有列出華晨寶馬的數據,但今年卻列出相關的銷售量,2014年上半年是13.3萬輛,相比2013年上半年的9.5萬輛,上升了39%。以寶馬集團的數據為基礎,假設華晨寶馬銷售額增長40%,華晨寶馬2014年上半年銷售額將是512億,貢獻華晨上半年的利潤會是24億。不管是22億或24億的預測,也與市場平均預期25億接近!然而,要華晨上半年盈利達投行估計的34億,那麼華晨寶馬銷售額要增長100%;或銷售額增長只40%,利潤率要達6.7%。這些假設可實現嗎?禍福難料,企業業績何曾不是,預測雖然總是不準確,但也可作為一把尺,去確認和評價管理層的表現,發揮「確認值」的功效!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52

【多圖】 默克爾試駕華晨寶馬首款新能源SUV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20.html

6月14日,正在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專程來到遼寧沈陽參觀寶馬集團最先進的智能制造基地——華晨寶馬鐵西工廠,並與工廠員工共同見證了首款實現國產的豪華新能源SUV——全新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成功下線。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祁玉民陪同參觀。

圖為德國總理默克爾體驗全新 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

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內,“Power Wall”技術提高了生產線的靈活性,令生產線輕松應對多個車型並線生產的複雜流程。本身自帶掃描識別功能的數字手套也將很快應用於生產中,可提升生產線操作效率。配備掃描設備的iPAD虛擬現實智能終端能夠隨時與中央數據系統連接,令技術專家高效地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圖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與華晨寶馬員工親切交流

在今天的工廠內,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向默克爾總理詳細介紹了寶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本土化發展。華晨寶馬相繼推出了合資自主品牌之諾和國內首款高檔純電動SAV——之諾1E,以及國內第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豪華商務轎車BMW 530Le。同時,隨著今天全新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的下線,華晨寶馬的下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產品計劃也已經全面展開。

圖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與華晨寶馬員工親切交流

寶馬公司認為,除了新能源車型和技術的研發,能否為用戶提供便捷且經濟的充電網絡是大規模普及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所在。作為寶馬電動出行整體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寶馬已於去年9月發布了“BMW創新出行服務中國戰略”,目的在於向中國用戶提供便捷、智能且實現聯網運營的公共充電服務。2016年內,寶馬即時充電網絡將覆蓋全國10個城市,充電樁數量將增至1500個。

自2003年成立至今的10余年時間,華晨寶馬連續9年保持沈陽市納稅企業第一名。目前,華晨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包括大東和鐵西兩座整車工廠和一座新發動機工廠,整車年產能30萬臺。產品包括BMW 3系運動轎車、5系商務轎車、2系旅行車、和BMW X1運動型多功能車。

德國總理默克爾、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共同啟動全新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下線儀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