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DR債券成功發行:利率0.49% 獲2.5倍超額認購

8月31日,中國工商銀行作為牽頭簿記管理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成功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世界銀行(下稱“世行”)2016年第一期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

本期SDR計價債券發行總額為5億SDR(約合人民幣46.6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0.49%。這是1981年以來全球發行的首單SDR計價債券,也是全球範圍內首次以公募形式發行的SDR計價債券,名為“木蘭”。

據悉,由於SDR計價債券較好地規避了單一貨幣工具的利率和匯率風險,境內外投資者認購踴躍,債券的認購倍數達2.47倍,參與機構包括境內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境外貨幣當局、以及國際開發機構等多元化的本外幣投資機構。

當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稱,世行成功發行SDR計價債券,是推動SDR市場化的有力嘗試。有利於國內外投資者規避當前利率、匯率風險,同時也是擴大SDR使用的標誌化時間。有利於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具有里程碑意義。

而對中國而言,“SDR計價債券的成功發行,有利於豐富中國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促進中國債券市場開放與發展。”潘功勝表示。

總體而言,值得註意的是SDR債券有幾大優點:1)風險調整收益比其他單幣種債券更高(僅僅低於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主要原因是SDR債券包含了5種貨幣,他們兩兩之間的相關性較低,能很好地對沖匯率風險;2)相比於自己做多樣化來進行風險對沖,SDR債券的交易成本更低;3)在有資本管制的國家,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SDR債券獲得一定的外幣敞口,比如在中國,如果投資者有人民幣貶值預期,購買SDR債券實際上是一種獲得美元敞口的方法。

SDR債券的成功發行也證明了中國央行對於SDR改革的思考並未停留在一廂情願的猜想階段。興業經濟研究咨詢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稱,2016年4月1日在法國巴黎的國際金融架構高級別研討會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積極表態中國將研究在國內發行SDR計價債券,且之後與IMF的多次密切溝通中都提及要推動SDR擴大使用;7月24日,周小川在2016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表示,應擴大SDR的使用,中國央行已經發布了以SDR作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數據,正在研究發行SDR債券的可能性。

“如今SDR債券登場看似一小步,未來很肯能會成為推動SDR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最後倒逼IMF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一大步。”

放眼未來,如何培育一個更具深度、流動性的SDR債券市場,對其進一步發展有決定性作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葛佳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起初SDR債券的流動性可能不及其他債券,但我們希望它的流動性越大越好,市場越來越大,甚至能像美國國庫券一般,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