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再受阻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324/06416014960.shtml


  监管部门延长审核期 中企四笔并购在澳排队待批

  早报讯 昨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宣布,将延长中国五矿集团26 亿澳元(合17亿美元)收购对澳大利亚矿业巨头OZ Minerals交易的审核期限,而具体的延长时间最长可达90天。这也意味着,这桩并购案很可能再 次受阻。

  2月16日,OZ Minerals公告称,五矿将通过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拟以26亿澳元现金收购OZ100%的股权。五矿的收 购要约报价合0.825澳元/股,较OZ矿业停牌前的0.55澳元/股溢价50%。总部位于墨尔本的OZ是澳洲第三大多金属矿业公司,拥有世界第二大露天 锌矿等多种资源。OZ矿业在2008年下半年陷入债务危机,并自2008年11月28日起停盘。由于无力偿还近5.6亿澳元的债务,OZ矿业宣布启动再融 资计划寻求机会,目前五矿是唯一竞买人。

  OZ Minerals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透露,对于该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之间交易的调查延长期将从今年3月24日正式开始计算。 OZ Minerals还在其声明中表示,“十分理解澳大利亚监管部门调查过程的复杂性并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目前,OZ Minerals正在 争取将一笔价值12亿澳元负债的还款期限延长至9月15日,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OZ Minerals警告称,若交易失败,且其无法为13亿美元债务再融资,该公司就可能陷入破产境地。中国五矿的收购协议到日期为8月31日。OZ Minerals在公告中称,为达到相关要求,公司将继续与贷方进行商谈。

  由于中国公司不断对澳大利亚资源型企业展开收购或者入股投资,澳大利亚国内对于国有自然资源归属权安全性的担忧也不断加剧,在这种压力之下,澳大利亚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资本投资的调查。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议员Joyce获得资助拍摄了反对中铝注资力拓交易的电视广告,时长15秒,并将在澳洲部分地区电视台播放,其中有画面涉及五矿并购OZ的交易。

  自今年3月以来,澳大利亚国外投资监管委员会已经宣布延长四起澳洲企业与中资企业合作的调查期限,这四起交易分别是力拓集团与中国铝业(10.69,-0.29,-2.64%)的注资交易,OZ Minerals与中国五矿的并购交易,Fortescue Metals与华菱集团的增持交易,以及鞍山钢铁集团对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的投资。这四笔交易涉及资金的总规模超过了220亿美元。

  在政府官员及相关股东不断施压之后,澳大利亚国会上周投票通过了加强对海外主权基金或国有企业投资澳洲企业调查的决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65

跨越澳大利亚 中企海外找矿全球撒种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8/161170.html


201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寻矿之旅,由一个非钢公司、在一个非传统地区,迅速拉开大幕。

1月6日,经营金属和钻石的伦敦上市公司非洲矿业公司(African Minerals Ltd)宣布: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下称“中铁物资”)将以1.526亿英镑的代价收购其12.5%的股权,并获得从Tonkolili项目购买铁矿石至少20年的机会。

为摆脱对全球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过多依赖,同时也经过对投资机会的比较考量,中国企业从2009年始,有意识分散了海外投资的地域选择。

这一趋势显然还将得以继续。只是,从澳大利亚到巴西、智利、加拿大,再到如今的非洲,中国企业海外找矿全球播种的同时,未来的机遇与风险仍然并存。

到非洲去

这是中方有意投资西非天然资源的最新举措,也是中国企业“以项目换资源”在非洲的又一尝试。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是铁矿石资源。这次的主角,是不产一吨钢的贸易流通公司中铁物资。

“对于非洲的铁矿石,前期我们国内关注并不多。此前目光多是集中在澳洲,或者南美、东南亚等地,因而在非洲铁矿方面,国内企业的投资也比其它行业如石油、基础建设等要少得多。”1月7日,国内钢铁咨询机构my steel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节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 照此次双方签署的有条件协议,除了以每股5英镑的价格认购非洲矿业公司3050万新股、从而以总价1.526亿英镑(约2.44亿美元)收购后者 12.5%的股权外,从2011年开始,中铁物资将每年从该公司进口500万吨到800万吨的赤铁矿石,时间持续至少20年;从2013年开始,则可以从 后者进口1000万吨磁铁矿石,并可在协议到期后延长5年。

而中铁物资除了提供部分资金外,还需要在铁路设备、港口物流等基础建设等领域向该公司提供帮助,这也恰恰是不少去非洲的中国企业的优势。

这 一交易,将帮助非洲矿业公司完成旗下Tonkolili项目第一阶段2.8亿元-3亿美元的投资。其CEO Alan Watling表示:“期待这一强大的战略关系,可以帮助Tonkolili赤铁矿达到2011年第一阶段年产800万吨的目标。”而该公司的长远目标, 是要实现年产4500万吨铁矿石。

在此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非洲图谱上,仅有南非较为醒目。作为非洲最大的铁矿资源国,南非以每年对华出口1200万吨、占中国年进口量的3.5%的“成绩”,自2004年始牢牢占据我国进口铁矿石第四大贸易国的位置。

由于距离遥远,中国钢企在非洲与南非之外的合作,也仅有两年前莱钢与毛里塔尼亚国家铁矿公司签署铁矿石长期购销合同、一年前武钢以现金和技术入股马达加斯加Bek-isopa矿区勘探及开采权60%股份,等少数的案例。

但如今,这种局面或许将加速变化。“从长远来看,中国铁矿石海外资源的搭建还是会继续扩大,牵手非洲矿企的案例也会越来越多。”曾节胜评价认为。

中国钢企与海外矿山的博弈中,后者往往占据主动,集中反映在年度铁矿石谈判中;今年这种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钢企通过选购非洲地区矿产资源,可能在即将来临的铁矿石谈判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跨越澳大利亚

“其实从资源本身的质量、矿石到中国的运距以及现有配套设施包括铁路港口等的完善程度,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话,中国的钢企还是非常向往澳大利亚的。”7日,一位大型钢企的资源部负责人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基本也是业内的共识。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大中华区资深投资专员王恒岩也向本报记者表示:“毕竟智利、非洲等地的铁矿石品位,与澳大利亚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从五矿甘愿放弃核心资产入股OZ Minerals、华菱入股FMG、武钢牵手澳矿商WPG和CXM,都可见一斑。

但事实上,在经历不寻常的2009年后,澳洲投资机会和环境都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

“一 方面是多年来中澳铁矿石领域积累的矛盾,2009年以力拓案的形势爆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双方经济层面的往来,FIRB一度推迟或者重审中国的投资申 请,我们作为企业也开始没有信心,”上述钢企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还有一个方面,澳大利亚最好的资源在两拓手中,好的投资机会也随着时间越来越少,成 本却越来越高。”

曾节胜也提醒道,政策影响虽有,但不是全部原因。“澳洲的铁矿石50%以上都出口到中国,而中国买家同时在不断加大投资,澳国内也会认为自己的战略资源受到影响而比较敏感,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所谓卖牛奶还是卖奶牛之争,就在于此。”

一个最能说明的案例,也恰恰发生在中铁物资身上。去年下半年,中铁物资原有意购买澳大利亚United Minerals公司股份,后因必和必拓“抢亲”而希望顿失。

中国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去到更远的地方寻矿,以武钢的2009最为炫目。

获 马达加斯加Bek-isopa矿区勘探及开采权60%的股份、2.4亿美元入股加拿大联合汤普逊铁矿有限公司(CLM),与巴西EBX共同开发矿山和建立 钢厂,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和五方协议,创下首个明确以中国价执行的合同,等等。从非洲到北美到南美,中钢协会长、武钢总经理邓崎琳践行他 对中国钢企摆脱受人“扼颈”命运的尝试——“唯有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武钢集团矿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很多机会都是外方主动找到我们,主动投怀送抱的。武钢要做的,只是严格的考察和选择。”

这像极了去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纳米比亚总统亲自向中国企业推荐当地的矿产开发业,希望中国企业到那里投资,并许以政策上的优惠。

非洲挑战

但中国企业绝不是唯一的行动者。

全球第一大钢厂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早就在巴西、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美国等多国布下多座矿山。

不久前,该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BillScotting就曾表示:2010年,将通过收购一些矿山和开发项目,使铁矿石自给率从目前约50%提高到2014年的75%-85%,使旗下铁矿石年产量将从约5500万吨提高到1.1亿吨。

相比之下,我国武钢的铁矿石自给率目前仅为20%,全行业也还在向着2015年实现自给率50%而跋涉。

因而即便如铁矿石储量达170多亿吨的非洲,也可能成为各方紧盯的下一个目标。与日韩相比,晚了30年才行动的中国企业,在布局全球铁矿石资源空间、时间和方式上,都面临着挑战。

对此,曾节胜认为:“现在国内企业海外找矿可谓全球播种,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走出去并没有统一协调。前期错过了澳洲南美等最重要、最好的机会后,现在去非洲仍然是比较乱。”

除此之外,今日播种之后,何日得以赏花,也是横亘在中国投资者面前一道不远的门槛。毕竟,海外矿山建设不似国内,从意向、征地、建设、环评等诸多环节,都面临当地政策环境和社会习惯的影响和控制。

“就 目前而言,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偏紧。但是从远景来看,由于目前铁矿石投资增长明显超过需求增长,计划项目非常多,我们预计在2015年左右,铁矿石会明显 过剩。那么彼时中国企业可能可以享受更低价的矿石,但高投入后能获得怎样的投资回报,却将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曾节胜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7

中海油进军煤制油:30亿美元押注澳大利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4/1MMDAwMDE4MDY1Mw.html


6月2日,随着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澳大利亚Altona Energy公司的一纸公告,中海油与其合资的30亿美元煤制油项目公布于天下。

公 告显示,估值为30亿美元的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合资项目,由中海油子公司中海油新能源国际(澳大利亚)公司与Altona Energy公司 共同投资,中海油将持有该项目的51%股权,目前项目已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

“中海油肯定是要走出去的,哪里有资源就到哪 里去,这是我们近年的发展战略。”6月3日,中海油一高层人士回避了记者关于利润回报率的问题,仅表示海外投资制油项目是中海油海外战略的点睛之笔。

下 注煤制油,且是投资于此前在此领域未有建树的澳大利亚,值得疑问的是,中海油这一次豪掷能赢回牌面几何?除了南非外,此前没有哪个国家在煤制油市场推广中 获得成功。

“煤制油的盈亏平衡点是原油价格在每桶45-50美元之间,今天原油期货价格已达到75美元/桶,纵使经济二次探底,也很难达到 50美元/桶以下,所以煤制油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对此表示乐观。

但国际煤炭贸易专家黄腾则对项目的成功与否 持有疑虑,“几十年来,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煤制油项目几起几落,美国、日本和德国煤制油项目还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行,只有南非Sasol(沙索)公司间 接液化技术投入了工业运营,中海油能够成功吗?”

30亿美元押注澳大利亚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是 中海油首次在海外涉足陆上新能源项目,项目总体包括每年1000万桶煤制油(140万吨)、发电能力达到56万千瓦的联产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投资和技术 领域将由中海油负责。

“发展新能源是中海油近年整个发展的总体设想,风能、生物质能发电及各种制油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主要是通过其旗下 的新能源公司运作,而海外业务的开拓近些年中海油十分积极。”广东油气商会副会长饶孝柱向记者证实,饶此前曾任中海油石油炼化立沙油品储运项目高级顾问。

据 悉,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项目于2008年便已启动,当年中海油与Altona Energy已签署备忘录;2009年11月20日,双方正式 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该项目。

姚达明分析,除却成本优势外,中海油启动澳州煤制油项目主要基于两大因素考量:国内煤制油项目政策 袋子两年前已收紧;中海油上岸后需要扩充油源。

2008年,鉴于国内煤制油项目的疯狂上马局面,国家发改委紧急三次下文,叫停全国煤制油项 目,仅有神华煤制油项目获得最终批准;2009年12月30日,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表态,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今后三年也不再安排新 的试点项目。

在国内空间收窄之前,2007年5月,中海油正式上岸,成立自己的加油站进军成品油零售市场。“中海油只有惠州中海壳牌一个炼 化厂,无论从资源,还是从网络拓展及销售层面,都不具备太大优势,而在国内煤制油项目紧急刹车的前提下,进军国际市场是上佳选择。”姚达明说。

前 述中海油人士表示,新能源公司是中国海油类似煤制油等新能源战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归口管理中国海油新能源业务,同时也是中国海油新能源产业的孵化 器”。

煤制油争议尚存

对于中海油控股参与30亿美元投资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业内 不乏争议,而这种争议的背面则是煤制油的历史与赢利前景。

作为反对派,黄腾称:“1吨煤制油需要消耗8-12吨的水,还伴随着巨大的污 染。”惟一一个煤制油成功国家南非,是因为种族隔离遭遇国际制裁得以发展煤制油,其间伴以政府补贴“救济”,方得以发展到今天规模,“但是看看现在南非煤 制油出口多少呢,而世界上除了南非,又有哪个国家的煤制油项目获得成功”。

除去南非,世界煤制油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其中,中国已经 有6个项目投产或即将投产;美国有十多个项目仍在规划讨论中。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仅处在考虑阶段,尚未进入规划盘子菜单。

事实上, 以目前神华集团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的项目为例,其世界第一套108万吨煤直接液化合成油装置于2008年12月31日投入试生产,但随后于第二年7月才 再次开车试运行,今年一季度煤基合成油产量仅为1.5万吨。

李宁宁坦言,神华100万吨煤制油项目,虽然做了十多年,但2009年也仅出了 几万吨汽柴油,“要达产还需要很长时间”。

作为中国煤制油行业津津乐道的成功范例,沙索中国公司副总裁徐海龙在这样的光环下却格外慎重, “与煤制气项目比,煤制油投资更大,如沙索宁夏间接液化项目总投资就将达560亿元。而且,煤制油还具有高技术、资源占用量大等特点”,应该谨慎对待煤制 油行业的发展。

与国际上企业的低调相比,国内企业除却在国内运作已有的煤制油项目外,在国外亦多有布局。神华一负责人在4月13日表示,神华已经在俄罗斯建成世界 首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煤炭直接液化生产线,目前年产108万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杜铭华相信,不能立足于现今看待煤制油的市场前景,“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煤制油的毛利率将至少保持在30%以上。如果国际油价保 持100美元/桶,煤制油的毛利率将超过50%,这对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会产生很大冲击。”

但黄腾、东方证券等一干人士则坚持了对煤制油前 景的悲观预测。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神华的煤制油成本是50美元/桶,再加上运输及渠道销售成本,“与普通油品相比,显现不出多少竞争力”。

“俄 罗斯、澳大利亚石油价格都比较低,运回国内又有一个运距的劣势;国际油价起起落落,煤制油数十年来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竞争力。”黄腾对此苦笑。

在 姚达明看来,原油进口已占国内市场一半以上,故此需要煤制油作为调节补充,“不占主流”。中海油的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一旦投产,或部分在澳大 利亚销售,更大部分投向国际市场,“成品油从长远来看,蛋糕是供过于求的,这时候则主要看成本,中海油需要解决两块成本:挖煤的成本与煤油的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8

搞爛義大利 爭議總理卻免下台

2010-12-27 TCM




可曾想過,假設你今天擁有中天、 三立、TVBS等電視台,還是《聯合報》、中國廣播公司的大股東,在媒體圈已是呼風喚雨的角色。如果,你再買下一支棒球隊,重金網羅王建民、郭泓志入隊, 帶領這支球隊拿下職棒冠軍,揮軍國際賽事,也一一奪下金牌。這時,過去毫無從政經驗的你,自忖應該準備多久才選得上總統?

或許,只需要短短三個月,義大利人會這麼告訴你。

自 從一九九四年,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率領成立僅三個月的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贏得國會選舉、當選總理以來,關於這位媒體大亨的醜聞和笑話從沒間斷過,但十六年來,義大利人民始終無法向他告別。二○一○年十二月十四 日,貝魯斯柯尼面臨從政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眾議院的不信任案投票。但他再次躲過一劫,保住了權位,以僅僅三票之差。

「如果說貝魯斯柯尼治 理義大利的方式已是如此惡名昭彰,那麼他依然能夠留任,也反映出貝魯斯柯尼現象(Berlusconismo)已經改變了義大利。」評論家安德魯斯 (Geoff Andrews)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如此表示。義大利人發明了「Berlusconismo」這個詞,用來形容混雜了美女、沙文主義、揮金如土的 生活方式。

儘管財富已不比從前,今年的《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榜上,貝魯斯柯尼仍然以九十億美元的身價,高掛第七十四名。出身 中產家庭的他,今天擁有數百家公司,其中最核心的是媒體集團Mediaset,掌控了義大利最主要的三家民營電視台。貝魯斯柯尼也擁有義大利最知名的足球 俱樂部──AC米蘭。

「在貝魯斯柯尼之前,西方民主世界中,沒有一個政府真的是由商界大腕主導。」《經濟學人》前總編輯艾默特(Bill Emmott)評論道,「貝魯斯柯尼利用他對媒體的掌控強化他的政治權威,同時也利用他的政治權威加強對媒體的掌控。」譬如,在這次不信任案投票前,貝魯 斯柯尼旗下的報紙,就對政治敵手做無事實根據的攻訐、詆毀,引來義大利警方高度關切。

當年的貝魯斯柯尼,是因為挑戰國營媒體的壟斷地位而崛起;卻在成功後,變成新的壟斷者,而且影響力更為深遠。不但民營媒體受他直接掌控,執政後,連國營媒體都受他間接指揮,成為他的傳聲筒。

他,挑戰國營媒體崛起 成功後,卻變更大壟斷者

七○年代末,貝魯斯柯尼成立了自己的電視台,以大量腥羶色的內容吸引觀眾。他舉辦電視選秀節目,展示身材姣好、身著比基尼的少女,灌輸她們只要上了電視就能一夕成名,還有機會和足球巨星拍拖的想法。也讓電視機前的男性相信,只要上了電視就會出名,就會有無數少女圍在身邊。

媒 體分析師帕格里斯(Luigi Pugliese)曾經對《路透》解釋道,美國人可能比較著迷於槍枝,但是「義大利人不喜歡槍和血,他們較喜歡女人。少一點槍與血,多一些半裸美女,這才 是我們的主食。」迎合民眾所好的貝魯斯柯尼,能夠讓上了他節目的比基尼女郎,擁有接不完的廣告合約,衣食無虞,更甚者,在他當上總理後,還拔擢部分比基尼 女郎進軍政壇,其中一位還當上了部長,徹底將政治給綜藝化。

瑞典導演甘迪尼(Erik Gandini)為此拍了一部紀錄片《電視政治》(Videocracy),批評貝氏這種無意識的灌輸「比獨裁者還要可怕。」

但 無論如何,貝魯斯柯尼成功了,根據媒體顧問公司ZenithOptimedia統計,今天義大利的廣告支出,有五七%投入電視(美國只有三七%),其中過 半都流入掌管貝氏旗下媒體集團Mediaset的口袋。在全球風靡「電視實境秀」的今天,Mediaset製播的節目也不再固守傳統,加速向外抄襲,唯一 不變的是,《經濟學人》雜誌嘲弄道:「仍然(在節目中)拚命擠出大量乳溝。」

另一個關鍵的一九八六年,貝魯斯柯尼以兩千萬美元的代價,買下 風華不再的老牌足球俱樂部AC米蘭。為了改造這支球隊,他接連砸下破紀錄的重金,挖角海外足球明星。當時義大利經濟陷入低迷不振,但是AC米蘭卻在雄厚資 金奧援下,成為全歐洲最強大的足球俱樂部,橫掃豐田盃、歐洲冠軍盃等重要賽事,成為義大利的民族驕傲。而義大利的民眾,常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觀眾席上為 足球瘋狂的貝氏身影,快速的拉近他和百姓之間的距離。

電視讓許多義大利青年男女成為名人,也讓貝魯斯柯尼自己成為名人中的名人。

他,當總理發言出包 對歐巴馬讚膚色曬得好

憑藉著熱情球迷的支持,貝魯斯柯尼以球場上的加油口號「Forza Italia」為名,創建了同名的政黨,創黨三個月後,迅速贏得國會選舉,貝氏則以黨主席的身分首次問鼎義大利總理寶座成功,宦海浮沉至今,竟成為二戰之後義大利在任年資最長的領導人。

從 政後的貝魯斯柯尼,屢屢在公眾場合發言失當,即使面對長期盟邦美國亦然。他代表義大利赴紐約招商時,舉出前往義大利投資的優點在於:「我們有漂亮的女秘 書,個個都是絕色美女。」○八年美國總統大選揭曉時,他又盛讚歐巴馬「年輕、英俊、皮膚曬得黝黑」,希望自己也能曬出同樣漂亮的膚色。貝氏於性別、種族議 題上挑釁的玩笑層出不窮,讓不少美國人心生不滿。

然而,由日前維基解密(Wikileaks)洩露的一份文件可知,美國外交官員儘管批評貝 魯斯柯尼「不負責任、自負、無能」,卻也不敢輕忽他。文件上寫道,「人們或許很容易把貝魯斯柯尼當作一個插科打諢的傳話者而不加重視,但我們認為這將是一 個錯誤。儘管存在缺點,但在過去,貝魯斯柯尼一直是義大利政壇的試金石,而且所有跡象都表明未來幾年他將掌權。」

他,玩弄國家體制 旗下媒體掌控發言權

貝 魯斯柯尼很可能繼續掌權,只要他的媒體王國不要瓦解──在他控制下的電視台和報紙,會盡力排除對他不利的言論。儘管反對黨不斷杯葛,但貝魯斯柯尼還是在任 內完成修法,讓他可以在執政期間繼續掌控他的媒體王國,並且讓這個王國不會遭到分拆。他還讓自己擁有了司法豁免權、修改了公司做假帳的罰則,好讓自己躲過 種種商業弊案的指控。而義大利的國會選舉制度,也在他主導下,改成百分之百的政黨比例代表制,確保了他對參選黨員的控制能力。

選舉時,貝魯 斯柯尼會買下盡可能多的戶外廣告,好讓自己經修改過的年輕、有活力影像無所不在,他曾經聲稱「我要每個人一走出家門就看到貝魯斯柯尼。」為了維持螢光幕前 的形象,他抽脂、植髮、去眼袋樣樣都來,公開表示,做整型手術是因為「政治家有責任讓自己在電視畫面上顯得更英俊、更有活力,為了更好的在國際上代表義大 利露面。」不意外的,若是有破壞自己形象的照片流出,他會利用旗下媒體的力量,想盡辦法買回並且銷毀。

他,執政成績單難看 千萬人失業、圖利黑道

貝魯斯柯尼掌控了一切,唯一欠缺的,卻是一張漂亮的治國成績單。義大利國債越積越高,經濟成長率卻長期低於歐盟平均值。

英美媒體觀察到,如今,義大利處於就業年齡的人口當中,有一千五百萬人處於消極狀態──沒有工作,也不找工作。義大利北方連年遭遇洪災,當局卻束手無策;南方有數千噸的垃圾堆積在城市街頭,政府卻不願落實興建新掩埋場的承諾,只因為非法垃圾處理向來是黑手黨的搖錢樹。

BBC 的記者因此感嘆:「五十年前,導演費里尼在經典名作《甜蜜生活》中,把戰後義大利描繪成夢想中的美好社會。在這個正在走出戰爭廢墟的國家,人人都可以心想 事成。(但)貝魯斯柯尼通過自己的電視王國構建起一種新的消費文化,它並不甜蜜,實現新義大利夢的希望也很渺茫。」貝魯斯柯尼利用媒體和政治,為自己贏得 龐大私利,政商交互影響若此,「業配新聞」(編按:政黨或企業以置入性行銷手法,購買新聞版面)正熱的此刻,身處台灣的我們,能不慎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8

義大利書商迪亞哥再創「分冊出版」奇蹟 《人體奧秘》狂銷70萬本的創意密碼

2011-2-28  TWM




為何一本不到十五頁的雜誌新軍,出刊不久就能夠搶占實體通路銷售量第二名,而且銷售至今直逼七十萬本?究竟這本《人體奧秘》狂銷的祕密是什麼?

撰文‧林讓均

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新雜誌,卻能異軍突起,剛出刊就衝到周刊類銷售排行榜的第二名,還一度締造單周賣超過十一萬本的驚人紀錄,它是怎麼辦到的?

這匹雜誌界的黑馬名叫《人體奧秘》,內容不談八卦、流行,講的是一般人可能感到生硬的專業醫療知識,但出版四十三期以來,居然周周擠進雜誌銷售榜前五名!

翻開這本每周出刊不到十五頁的《人體奧秘》,會發現裡面琳琅滿目都是醫學照片與說明圖表,文字敘述簡單扼要、字裡行間不時夾雜著醫學術語,讀起來就像是一本輕薄版的百科全書。

把百科全書拆開賣,正是這本「類雜誌」獨到的商業模式。「分冊出版」(partwork)的出版模式,歷史可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歐洲,而在目前全球的分冊出版市場上,義大利書商「迪亞哥」(DeAGOSTINI)就吃下一半市占。

「分冊出版」創意

暢銷全靠出版前的精密計算迪亞哥自一九五九年開始,把大部頭的《馬可波羅遊記》拆成每本三十二頁的周刊,連賣了三百多周,建立「分冊出版」的商業模式,五十多年來,更把這門生意複製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

迪亞哥,就是《人體奧秘》的母公司。其實,早在二○○八年,迪亞哥在北京的分公司就曾經來台出版《古代文明》周刊,透過電視廣告打響名號,果然第一期就賣了十多萬本,總共一三一期的總銷量,加起來超過一百萬本,當時在出版界造成轟動。

剛在台灣市場嶄露頭角的迪亞哥,之所以一出手就能夠揮出強棒,並非一時幸運,而是來自出版前的精密計算。

首先,就是不厭其煩的市場前測研究。「在《人體奧秘》出版前,我們找了全台灣十三個點做試賣,城鎮得要有指標性,人口數也必須是總人口數的三%左右。」○ 九年接手台灣市場的日本迪亞哥行銷總監兼台灣總經理谷健二說。而除了全台試賣,谷健二還舉辦了多場深度訪談核心讀者的焦點團體分享會,所以光是評估值不值 得賣,就有「焦點團體」、「試賣」兩種兼具質與量的測試,至少磨了一年。

出刊前兩期砸大錢打廣告,則是迪亞哥商業模式裡的另一個重點。分冊出版的每一種期刊都有期數限制,而且刊物中不登廣告,營收必須完全依賴銷售,「所以,前 幾期我們都會不惜成本打廣告,極大化第一期的銷量!」谷健二表示,為了提升曝光量以及方便讀者購買,他們也入境隨俗把絕大部分的刊物鋪在超商通路上。

「一本這麼薄的周刊,居然砸了兩千萬元大打電視廣告,這在台灣出版界是從來沒有的事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俞國定說,把百科全書拆開賣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管銷成本、加大現金流,並加快與讀者溝通的頻率!

負責迪亞哥在台發行事務的雨禾國際公司發行人林美慧說,這類出版模式的銷售曲線,通常是前期爆量地高、之後下降、慢慢拉出一條平穩的曲線。不過,儘管銷售 曲線會出現「陡降坡」,但迪亞哥系列始終能維持一定水準,實際銷售量據估計有發行量的六、七成,遠超過平均的四成多。

儘管迪亞哥的分冊出版模式全球一致,但迪亞哥總部允許各地分公司自行開發題材,像是《古代文明》、《哇,我懂了!》就是日本分公司的作品,《人體奧秘》則源自英國分公司,分公司之間可以彼此購買版權、另行出版。

目前台灣的《人體奧秘》來自日文版本,由雨禾國際翻譯後再委託台灣醫師顧問幫忙審訂,盡量降低醫學專有名詞造成的閱讀門檻。

「這裡面有大量珍貴的醫療現場照片,還有各類專業醫學知識,不只醫學院師生會每期購買,連我的病人都會在書上畫重點、找我討論咧!」一周要花上六小時幫 《人體奧秘》審訂內容的萬芳醫學中心副院長謝瀛華說,內容獨家、輕薄短小、可歸檔整理,是《人體奧秘》吸引讀者買單的三大關鍵。

活頁孔、藏書夾設計

讓讀者整理專屬的百科全書迪亞哥系列的書,每頁都有活頁孔,而迪亞哥也同時出售專用藏書夾,讓讀者可以輕意拆下書頁,並歸檔整理成自己專屬的百科全書。此外,迪亞哥既然分冊出版,就不成套賣出,但會視市場反應,考慮隔幾年重新發行一個版本。

但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分冊出版?谷健二表示,「大眾知識型」和「個人喜好型」是兩大類型。像是《人體奧秘》、《哇,我懂了!》就屬前者;而迪亞哥剛在台上市的飛機類周刊,及在日本曾出過的《Hello Kitty雙周刊》,都屬後者。

業績在全球數一數二的迪亞哥日本分公司,不斷在台測試新的出版系列,另方面也把台灣的繁文版本發行到港澳地區,對他們來說,台灣無疑是前進大中華分冊出版市場的最佳跳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1

李书福投资澳大利亚锂矿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6/1MMDAwMDI0NDg1Mg.html

6月15日,本报获悉,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个人名义投资了一家准备在香港上市的澳大利亚锂矿公司银河资源(Galaxy resources)。

去年,银河资源发行了一笔约6000万澳元(约4.5亿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在中介机构的引荐下,李书福以其私人公司Strong Target International的名义认购了3,000萬澳元,剩下的3,000萬澳元由国内最大的废钢商江苏丰立集团认购。

知情人士说,李书福以个人名义而非吉利公司名义认购债券的行为很有意思,也许将来李会将银河资源的债券卖给吉利公司。

这或许是中国汽车业为将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雨绸缪之举。新能源汽车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电池问题,业内认为这将为锂矿带来潜在需求。

近年来,国内大型锂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已往汽车、IT成功转型,这或许给李书福投资锂矿带来启示。

一般而言,企业在产业链上“自下而上”获取市场难度较大,相反,很多拥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容易往下游产业链延伸。例如,中电投集团由于具备电力优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中铝的国内第二大电解铝生产商。

知情人士称,如果银河资源未来发展壮大,李书福可以借此笔投资为吉利汽车获得宝贵的上游资源。

另外,即使李书福投资锂矿无法将来与吉利汽车融为一体,也可以作为一笔财务投资。因为银河资源正准备在香港上市,目前已经融到了1.85亿澳元的现金,国开行此前也为银河资源提供了一笔融资服务。

但由于资本市场状况欠佳,银河资源在今年3月已宣布暂停香港上市计划。但银河资源称,公司仍然致力于在香港上市,将来会在适当的时机再次进行。

银河资源执行董事谢感恩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市场状况可能都不会太好。

谢感恩称,2010年全球电池级碳酸锂的需求约2.2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4万吨,主要需求集中在手提电脑、手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及铅酸电池应用转移。

谢感恩表示,银河资源的客户主要是13家中国企业,此外,还和日本三菱集团签订了三年承销协议,每年5000吨。中国方面的需求则为每年1.2万吨。价格按当时季度市场定价。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谢感恩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市场前景,要过10年后才好预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2

「打車」政策發酵 電動車產業大轉向 兩大利空夾擊 比亞迪進入最寒冷冬天

2011-6-20  TWM




看到比亞迪在汽車市場欲振乏力的數據,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能暗中竊喜!

尤其在中國「打車」政策,以及電動車產業大轉向之後,比亞迪從政策模範生被打入放牛班。

撰文‧楊方儒

中國首都北京的壅塞路上,從擋風玻璃四面張望出去,目前要找一輛比亞迪(BYD)的新車,是一樁很困難的任務。

在政策嚴打之下,京城人民如今想要買一輛嶄新座駕,需要「搖號」,也就是抽籤才能取得購車資格。試問,好不容易能夠成為人人稱羨的車主,誰會花錢買一輛「小B」?

新車是炫富的最直接方式,中國人跟台灣人一樣,「雙B」是最優選擇,甚至賓利、法拉利、勞斯萊斯等頂級品牌,在產量上一直沒有辦法滿足這些購買欲旺盛的大買家。

如今在北京,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家比亞迪的新車展示中心。

真的倒光了!雖然比亞迪官方不願正面證實,但是自從打車政策執行以來,消費者全都用行動投票。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六月八日又在股東會上抨擊比亞迪,甚至把股神巴菲特都拉下來一起罵。看到比亞迪如今在車市的黯淡表現,愛恨分明的老郭,肯定有著沒說出口的喜悅。

經銷商流失 業績與股價下滑不久之前,作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的汽車品牌之一,比亞迪售出第一百萬輛車,只用了七年時間,銷量從二○○八年的十七.○九萬輛,大躍進至○九 年的四十四.八萬輛。比亞迪在全中國的經銷商,也從○八年左右的六百多家,在兩年內激增至一千二百家。

但如今這個牌子賣不動了,經銷商大幅流失中。已經公布的一○年銷售數據中,比亞迪表現確實乏善可陳,總銷量僅為五十一.九八萬輛,距離去年年初擬定的八十 萬輛很遙遠,甚至沒有達成下半年調降後的六十萬輛目標。初估一一年,在一線城市積極控制交通動線暢通、從源頭管制新車銷售後,比亞迪肯定要進入更寒冷的冬 天。

從基本面來看,比亞迪的銷售成長率,不及吉利、東風、一汽等中國同業的一半,這導致比亞迪的產能擴充,腳步也緩了下來!規畫中的兩大基地湖南長沙與陝西西 安,始終沒有大規模動作,仍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尤其西安工廠因違法占地問題,地方上爭議不斷,當地政府也沒有太多介入。

近年在與鴻海的官司中,比亞迪一直被視為根正苗紅的本土模範生而占上風,從廣東地方到中央政府,處處護著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但如今,從小被呵護到大的王傳福,也要面對政府關愛眼神不再,被「打車」政策落井下石的殘酷現實。

股價同樣會說話。最近一年,在香港掛牌的比亞迪重挫達六二%,恆生指數大盤同期則上漲了一五%。

比亞迪在○九年獲利達三十七.九億元人民幣,是成立以來最佳成績,但到了去年,卻下滑至二十五.二億元人民幣,就是受到傳統汽車銷售不如預期,電動車遲遲只聞樓梯響,無法大規模上市的影響。

營運模式調整 電池商機削弱展望比亞迪的電動車前景,更關鍵的是,來自以色列、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基礎設施公司「Better Place」,已經宣布與中國南方電網合作,雙方將在今年內,在廣州建立一個電池更換站與體驗中心。

南方電網是國營的電力公司,角色類似台灣的台電。一直以來,比亞迪與南方電網的關係,可以用「極其親密」來形容。

最好的例子是,南方電網在深圳和廣州,已經落成的多座電動車充電站中,只能為比亞迪E6和F3DM兩款車型充電。這導致深圳另一家電動車大廠五洲龍的車主,只能乾瞪眼。

另外,比亞迪和南方電網合作建立儲能電站,南方電網也積極參與比亞迪旗下深圳鵬程純電動汽車出租公司的業務。

這可以看得出來,比亞迪作為一介民企,從國企上頭得到了多少資源與助力。比亞迪副總裁王建均最近就公開說,去年F3DM銷量將近五百輛,主要也得益於南方電網的充電配套設施。

不過,比亞迪與南方電網,過去一直走傳統的充電模式,但如今進場攪局的Better Place倡導的是:換電池模式!

兩種模式的差異在於,充電模式中,電力公司只提供充電設施與場地,比亞迪這些汽車廠,仍然掌控著包括電池在內的整車架構。相較之下,在換電池模式中,電力公司將獲得電池所有權,並出租給電動車使用者。

簡單地說,在Better Place換電池模式中,辛辛苦苦把車子做出來的這些大廠們,僅僅提供的是「車殼」而已。

「換電池模式會削弱整車廠的利益,如果不賣電池只是賣車,電動車售價不超過原來的五○%!」這是Frost & Sullivan最新提出的分析報告。

「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趨勢將以更換電池為主!」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如此公開強調。

對於比亞迪來說,電池一直是核心事業。從手機到汽車,電池上獨有的競爭力,為比亞迪贏來了Nokia與賓士等大廠的偏愛。王傳福多次對外界說,電池是比亞 迪發展電動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他言下之意是,比亞迪絕對不願意推動標準化電池,並與其他電動車品牌共用。事實上,不僅是電池,王傳福一手包辦電動車產業鏈 上所有關鍵零組件,從不希望讓別人分食大餅。

從電池、引擎、電機,甚至是一顆顆車用類比IC,全都是由比亞迪設計自製。有趣的是,這些車用類比IC,訂單都下到了台積電八吋廠,如果郭董今後還要再多罵幾句,恐怕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要被拖下水。

去年獲利大衰退!──比亞迪近六年營收獲利表現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營業額(人民幣億元) 64.98129.38212.11267.88394.69466.85 毛利(人民幣億元)14.5427.3842.47 52.1885.6482.64 毛利率(%)222120192218 淨利潤(人民幣億元)5.0311.1716.11 10.2137.9325.23 淨利潤率(%)8984105 EPS(人民幣元)0.220.490.710.45 1.671.11 股東權益報酬率 (%)12211592314

資料來源:比亞迪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5

澳大利亞外資政策求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1/100325153_all.html

   除了口頭上的信心,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遊部長弗格森帶來的最實際的禮物,是澳大利亞可能放寬技術工人簽證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蒲俊

 

  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dation)的研究,中國在2005年至2010年的海外投資中,對澳大利亞投資金額位居首位。自2007年開始,中國已經累計在澳投資700億 澳元。2010年,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三大投資者,四分之三的投資流向礦業領域。不過,最近兩三年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開始聚焦非洲、拉丁美洲和加拿大。澳大 利亞感受到威脅了嗎?

  儘管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遊部部長馬丁·弗格森(Martin Ferguson)對這一問題不置可否,競爭的壓力是實實在在的。2011年11月6日,在天津召開的第13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開幕式上,緊隨弗格森之後發表演講的加拿大資源部部長奧利弗(Joe Oliver)在發言裡強調:「在加拿大沒有意外。」在熟悉澳大利亞礦業的人士看來,這句話頗有針對澳大利亞礦業政策變化之意。

  2011年11月2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向議會提交了爭議一年有餘的礦產資源租賃稅(MRRT)法案。11月8日,經議會投票,政府力推的碳稅法案以36票支持32票反對的微弱 優勢獲得通過,正式成為法律。當天在北京與各路投資者會面的弗格森表示,「政府將要採取新的稅收機制,這會給大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可投資者並不這樣看。「這肯定對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礦業投資有影響。」台下一位在澳大利亞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士悄聲說,現在有不少資源類企業都在評估兩項新稅法對其盈利帶來的影響。

  第七次訪問中國的弗格森在接受財新《新世紀》專訪時表示,他堅信澳大利亞對中國投資者將繼續保持吸引力。除了口頭上的信心,弗格森帶來的最實際禮物,是澳大利亞可能放寬技術工人簽的消息。

新稅爭議

  MRRT脫胎於前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2010年5月提出的資源超額利潤稅(RSPT)。這項旨在讓更多澳大利亞人享受資源行業繁榮紅利的政策,卻直接導致陸克文下野。吉拉德上任 後,迅速與大的礦業公司達成妥協——只對鐵礦石和煤礦徵稅,稅率下降至30%。如獲議會通過,這一新稅種將從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

  弗格森特別強調,徵收MRRT並非不鼓勵投資,因為只對利潤超出行業正常水平的企業徵稅(起征點為5000萬澳元),而且這將最大程度上確保將資源帶來的利益留給澳大利亞子孫後代。

  這個起征時間對於中國投資者很不利。過去幾年是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投資高峰期,不少項目將在2012年後逐步投產,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中信泰富從2006年開始投資開發的中澳磁鐵礦項目(SINO IRON)。

  國家開發銀行向中澳磁鐵礦提供了一筆數量不小的貸款。一位國開行內部人士對澳大利亞稅收政策變化評論說,「一點招都沒有,這種事談判前如能鎖定應儘量鎖定。成本上去後,將來如果鐵礦石價格下來了,還貸就困難了。」

  不過,弗格森解釋說,MRRT徵收的利潤指標與成本有關。「如果你仔細看看稅制,會發現中澳磁鐵礦以MRRT名義繳納的稅金將會很少。」他還表示,「在新舊稅制轉變期間,我們會提供協助,確保中信泰富的投資保持盈利。」

簽證有望放鬆

  政治穩定、法制健全、市場開放自由,是澳大利亞吸引外資的優勢所在。但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動力供應是最大的挑戰。西澳和昆士蘭州是澳大利亞礦業項目集聚的兩個省份,目前都面臨港口、公路和鐵路運輸瓶頸。今年6月,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宣佈,暫停在西澳的Weld Range鐵礦項目,停止與之相關的所有工作,並對在建項目收尾,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沒有鐵路,而基礎設施的建設權又不在手中。

  此次弗格森訪華,在各種場合均強調歡迎中國企業投資澳大利亞的基礎設施建設。

  可是,在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郭濂看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澳雙方都需要進一步的規劃。中方企業在澳為了項目建設和運輸,自行修建公路等設施,效率低、投資大,而澳大利亞的多數公路並不收費運營,因此對中國投資者無較大的吸引力。

  今年5月,澳大利亞政府提出一份關於企業移民協議(Enterprise Migration Agreements)的倡議。對於價值超過20億澳元且在用工高峰期工人超過1500人,但在澳大利亞無法找到足夠技工的項目,將可以引進海外勞動力。11月4日,在北京參加東方礦業俱樂部晚宴發表演講時,弗格森也強調了這一政策變化對外國投資者的好處。

  這對於中國企業不啻為一個好消息。此前,參與中澳磁鐵礦建設的中冶集團總經理沈鶴庭就多次公開向澳方呼籲,向中國工人發放特殊簽證,引進他們到 西澳礦業項目,但總有不少澳大利亞官員表示難以接受。必和必拓中國區前總裁戴堅定認為,工會出身的弗格森能如此為礦業企業著想,殊為難得。

對話弗格森

  財新《新世紀》:作為資源和能源部部長,你認為澳大利亞在資源能源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你將如何解決?

  弗格森: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取得了大量的投資,挑戰是建設這些項目並確保有足夠的熟練和半熟練技術工人進行長時間的施工。這正是澳大利亞政府就勞工培訓追加30億美元投資的原因。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勞動力來解決目前的短缺問題。

  此外,基礎建設投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及時修建港口、公路和鐵路設施滿足礦業項目和運輸的要求,確保我們的礦產品和其他產品順利到達中國和其他地區。

  財新《新世紀》:澳大利亞政府近期正在推行碳排放稅。這一政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有怎樣的機會?

  弗格森:和中國一樣,澳大利亞也已經承諾向低碳經濟轉型。這不僅僅是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也是通過改 善空氣質量來改善生活質量。作為政策制定者,我們也已經推出一些措施鼓勵企業在減排技術領域進行投資,並鼓勵可再生能源在澳大利亞的發展。這也為中澳兩國 企業的合作創造新的機會。最大的贏家將是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者。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能源供給中的2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清潔能源領域正在進行投資,一個價值50億澳元的項目 正在進行中。很多中國企業正在和中國政府、不同的機構以及澳大利亞的大學合作,並可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突破性的表現。中澳兩國通過合作,可以在出口、 擴大市場份額、減少排放以及降低成本方面獲益。

  財新《新世紀》:BP的研究認為,澳大利亞將取代阿聯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你對此預測有何評價?

  弗格森:到2015年-2016年,澳大利亞將成為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國,這當然會帶來進一步的投資。目 前我們每年大約出口2000萬噸LNG,到2015年-2016年,可能會達到7000萬噸。澳大利亞目前有很多這一領域的投資,所以會成為最大的LNG 出口國。但這不是關鍵的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要吸引投資,並確保成為可靠的供應者,這是目標。

  財新《新世紀》:中國企業漢龍礦業的管理層在澳大利亞涉嫌內幕交易的行為,是否會對中國企業投資的審批造成影響?

  弗格森:澳大利亞證券監管委員會的工作與海外投資本身並無關係,實際上這是對澳大利亞企業的監管,這並不事關中國投資,而是法律對澳大利亞企業運營的要求,最終將使海外和澳大利亞的投資者受益。

  財新《新世紀》:你出身工會的背景對現在的工作有何影響?如何平衡礦業企業和勞工之間的利益?

  弗格森:處理勞工關係是管理層的職責,而非政府的職責。我們會有一個制度框架,對企業如何自我管理給出一些指引。但生產和勞資關係是管理者的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8

股市擴容,對我而言,是大利好。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xbz.html
 

 首先,我們要確認一下自己是什麼人:我們是購買企業並等著企業未來用盈利返回資金的人,通俗的說就是用現在的錢去買未來的錢的人,最喜歡的是用現在的1毛錢買未來十年的1塊錢。

     股市擴容會讓我們可買的企業變多,大家都知道,錢多則價貴,物多則價賤。現階段入市的錢的總數目是一定的,企業一多,企業的價格就會變低,我們就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企業。

    而企業未來盈利或者說分紅的多少和今天購買的價格是完全無關的,那麼企業價格越便宜就我們就能賺到更多的錢,比方說企業在正常市場裡值5毛錢,未來十年返還1塊錢,剛達到通貨膨脹水平,那自然不爽。而一旦出售的企業變多,企業的價錢就變賤,這時說不定就能以1毛錢的價格買到企業,在未來十年返還1塊錢,自然高高興興。

    另外,有人說擴容啊,殺豬的,養豬的,作撲克的都上市了,不管好的壞的都上市了,可怎麼得了哦。對我來說,上市的糟糕股票也是越多越好,因為總有很多人不會去看企業未來返還多少錢就買的,那部分本應該買好企業的錢結果就買了差企業,就會將錢分流,好企業的價格就會低很多,更方便我們購買好企業賺大錢。所以啊,最好A股不管好壞企業,只要業績達到200萬每年都上市,然後嚴控信息批露,發現造假就罰到作假的傾家蕩產。然後大家來選擇好公司,願意去選好公司的,自己親自經營過公司的人賺錢的概率自然大增。

    還有人說「你不是都滿倉了嗎?怎麼還盼望企業的價格變低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在股市中,我的身份是買企業的人,而不是賣企業的人,所以我希望企業的價格更低。同時,我是滿倉了,但每隔一段時間我買的那些企業都有豐厚的分紅資金送給我,若股價跌了,我就可以用這些分紅買更多公司,更多企業,然後分紅就會變得更多,每次算算這些分紅,心裡就很爽。

    反正我買的企業大多是不打算賣的,企業價格漲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反而企業價格跌了,方便我用同樣的資金買入更多的企業,是我所希望的。

    當然,若市場先生發瘋,原來我10倍市盈率買的企業變為50倍市盈率,那我也不介意將這些企業賣掉換其他更便宜的企業。但一般情況下10倍市盈率漲到20倍,30倍市盈率,我是不打算賣的,我只盼望著他們的價格快快跌下來,讓我用分紅來買更多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3

股權信託治理不良,澳大利亞首富家族對簿公堂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9/t20120920_354853.htm
於創辦人和第二代對信託治理和家族治理兩方面的疏失,澳大利亞萊恩哈特家族圍繞家族股權信託發生內鬥。考慮以家族信託傳承家業的中國企業家要避免重蹈覆轍,一方面要謹慎選擇信託受託人或管理人,制定一套信託控制權的傳承機制,並成立信託管理委員會;另一方面,家族治理也必須同時進行,以傳遞家族價值觀與維繫良好的家族成員關係。

  近日,澳大利亞採礦業巨頭吉娜·萊恩哈特(Gina Rinehart)家族的兩代人圍繞家族股權信託發生內鬥。無獨有偶,香港新鴻基集團郭氏三兄弟均為其父所成立股權信託的受益人,亦爭鬥興訟,如今三人均捲入貪腐官司,家族名譽受損。
  不少中外企業創辦人在退休前不直接將股權交給子女,而採用信託的方式傳承企業股權。這一做法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辛苦創建的企業與積累的財富能造福子孫,並在後代手中發揚光大。然而我們研究發現,信託並非家族企業傳承的萬靈丹,反而有許多為華人家族忽略的副作用(詳見2010年6月本專欄文章)。特別是華人企業創辦人,他們雖然引進了西方的信託,卻忽略了必要的信託治理和家族治理,結果不但未能令家族與企業常青,反而埋下了許多隱患。因此,我們有必要就此問題多做一些案例解剖。

  萊恩哈特家族:因爭奪信託管理權發生內鬥
  2011年9月6日,澳大利亞首富、女強人吉娜·萊恩哈特歡歡喜喜為幼女吉妮亞(Ginia)慶祝25歲生日。不過就在不久之後,吉娜卻有件不愉快的事情,她突然多了一個身份─被告!原告竟是她的另外三位子女,賀普、畢安卡和約翰(Hope,Bianca,John)。起因是三名子女不滿母親對家族信託的處理,發起訴訟。一場醞釀多時、錯綜複雜的家族內鬥由此展開。
  吉娜·萊恩哈特其實是個「富二代」,其父朗·漢考克(Lang Hancock)於1955年成立了漢考克鑽探公司(HancockProspecting Pty Limited ,簡稱HPPL)的前身,並一路發展採礦業。作為漢考克的獨生女,在接手父親的採礦王國後,吉娜通過長期經營,令集團業務更上一層樓,如今HPPL的價值已逾1萬億美元,吉娜亦借此成為澳大利亞首富。如今,其坐擁180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29位。吉娜育有四名子女,吉娜的父親於1992年去世之前,就為他的四名孫輩成立了一個信託,四人均是信託受益人,信託更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為Hope Margaret Hancock Trust,信託受託人(trustee)為他們的母親吉娜。該信託擁有HPPL約23%的股份,資產價值約為40億美元。這筆資產由該信託擁有,直至吉娜的小女兒吉妮亞年滿25歲。
  本來,吉妮亞25歲生日的那一天(2011年9月6日)就是該信託的到期日,但是就在前一天,吉娜的子女準備從母親手中接管信託時,吉娜卻要求子女簽下一份同意書,讓她繼續做信託的受託人,即不把信託管理權交還給子女。吉娜認為子女對於打理企業完全缺乏能力和經驗,她提到:「子女都明顯沒有足夠和必要的能力、技術、知識、經驗、判斷力或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去管理這麼一個龐大的信託,尤其是該信託乃HPPL集團的大股東之一。」
  原來,吉娜的子女們多為紈褲子弟,一向只顧享受奢華的生活。他們身著名牌,度假頻繁,享用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吉娜認為,現在並不適合把信託交給他們管理,最應該做的是逼他們上班,讓他們好好體會到以往休閒度假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態度遠不足以承擔企業大任。同時吉娜還提醒子女,若他們現在接手該筆財產,將會面臨1.42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這必然令他們破產。因為他們不可以出售信託裡的資產,或是向信託借錢,所以得自掏腰包來繳稅,如此巨大的數額他們是拿不出來的。因此,吉娜要求子女交出信託管理權,以免家族企業因為他們缺乏責任感、缺乏企業和信託經營管理經驗而受到牽連。
  吉娜不顧父親遺囑,擬定了一份同意書要「富三代」們簽署,意圖繼續擔任信託受託人。同意書中還包含了一項不起訴協議,以及子女不會要求查閱信託的財務數據和營運狀況。但子女並不接受,沒有簽署同意書。然而,吉娜卻已於9月4日(信託到期日前兩天)自行以信託受託人的權力,延長信託的期限直至2068年。屆時,吉娜如果還活著,將是個114歲的人瑞,而子女中的三名原告最年輕的也已經83歲。後代當然不願意80多歲才接班,家族爭鬥隨即爆發。
  吉娜的三名年長子女賀普、畢安卡和約翰在法院對母親提出控告,要求罷免吉娜的信託受託人職位。他們提出多項指控,包括吉娜只給他們不足一個工作日的時間去考慮是否簽署同意書,認為吉娜有意逼迫他們就範。又指控吉娜威脅他們,「不一定以受益人(子女們)的最大利益為大前提,除非受益人(子女們)簽下同意書」。加上吉娜擅自延長了信託的期限,並在隱瞞此事的情況下,要求子女簽下同意書,她的行為被三名子女認為極具欺詐性,充滿虛偽和不誠實。
  吉娜的獨子約翰的律師控訴,約翰雖身為受益人,但無法得到任何有關信託的財務資料,甚至有時竟然收不到信託理應定期發放的紅利。約翰的律師認為,吉娜要求兒子約翰聽從她一些與信託無關的指示才發放紅利是很不合理的,不再適合擔任信託受託人。
  此外,吉娜也被指意圖向子女提供額外利益,作為讓他們撤銷法律控訴的交換條件。2006年,吉娜曾透過一個約定(Hope Downs Arrangement)答應將於2011年9月6日(信託的原到期日)後,把鐵礦項目稅後盈利的1/4分給她的三名女兒。她的兒子約翰之前試圖要求吉娜不再擔任信託受託人,但於2007年最終放棄。此後吉娜也把他包括在此約定之內。
  雖然吉娜的三名年長子女都「造反」了,不過幼女,也就是剛滿25歲的吉妮亞,一直和母親保持同一陣線,並認同其哥哥姐姐都不適合掌管信託。吉妮亞指稱,兄姐們的所作所為對事情全無好處,反倒是暴露了他們的貪婪、嫉妒和自私。她提出:「這根本就是一個屬於家庭內的私人事務,他們實在不應該把它弄得如此街知巷聞。」
  這次吉娜家族內鬥鬧上法庭,不但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受損,家族也成為了澳大利亞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幸好四位孫兒女的信託只佔家族企業23%的股份,吉娜個人持有51%股份,事件對公司控制權影響不大。不過家族和諧及企業名譽受損已成事實,這些傷害在短期內確實是難以彌補。

  信託治理:信託結構的設計
  其實,當年漢考克所設立的信託結構極其簡單,只是把一筆預留給四位孫輩的企業股份交由信託保管並由女兒管理,在孫輩全都年滿25歲之後就交給他們。漢考克沒有考慮未來會發生什麼,例如家族與企業會如何變化,所以對未來的可能變化沒有預留任何相應措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隱患開始浮現。假如當時信託成立人能未雨綢繆,為信託結構作較完整的設計,提前為信託的管理制定好長遠規劃,也許今天家族後代所面臨的問題不會發生。
  有些家族信託的受託人是銀行,但是銀行只能執行公式化的信託規定,如收益分配。銀行顯然不能執行複雜的決策,例如行使企業投票權,甚至經營企業。因此,信託成立人常在信託之外成立信託管理公司,並將信託資產的決策權交到該公司,並由家族成員擔任該公司的管理人,做企業決策。反觀吉娜,被身為家族信託成立人的父親漢考克指定為信託受託人,意味著其有全權直接管理信託下資產、進行股息分配等,可謂大權在握。因此,受託人或管理人的角色至關重要。若其能力有限,或讓私心左右其決策,家族與企業就可能面臨危機。例如吉娜以受託人的身份,更改信託期限,又要求兒子約翰服從一些與信託無關的指示才可獲得信託理應定期發放的紅利等。企業家選定信託受託人或信託公司管理人時必須深思熟慮,除了要有能力外,還要特別注重其人品,以免所托非人。吉娜是漢考克唯一的女兒,信託交由她管理雖是合情,但是觀察其後她對子女的極度強勢與缺乏誠信,我們也應思考是否有更合理的方法。
  與其將家族與企業命運押在一名信託管理人身上,不如成立一個信託管理委員會,其優勢在於對信託下資產進行決策時,可吸納集體意見,集思廣益而作出最有利的決策,更可防止單一管理人權力過於集中,避免其為一己私利而作出對家族或對信託不利的事情。委員會可以包括家族每個分支的受益人代表,透過彼此約束,遏止對家族不利甚至是不合法的決策。委員會更可邀請非家族成員的中立人士,提供專業、公平、公正的意見,目標就是要做好對信託有效的管理,平衡家族內各  成員的權力與利益。
  雖然上述兩項措施可以解決「一人獨大」和「青黃不接」的問題,但吉娜延長信託期限的舉動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吉娜延長信託的年期至2068年,屆時吉娜已114歲,且不論她是否戀權,或子女未成才也好,都意味著吉娜有意續當信託受託人直至魂歸天國。但總有一天她會離開的,那麼屆時信託的控制權又交予何人呢?現在吉娜的幼女和其他三名子女已經出現不和,很難想像他們將如何一同和諧地接手信託。吉娜並沒有設立一套信託的傳承機制,假如她辭世,那接下來是誰說了算呢?
  一些大家族成員在家族重心或長輩還健在的時候已經開始鬧不和了,如新鴻基地產的郭氏三兄弟,要母親出手調停。郭老太年過八旬,隨時都可能無力繼續管理信託,屆時又由誰說了算呢?群龍無首,或是多人覬覦權力,都不是好事情。應在信託條款中預先將決策權交接方式規劃好,例如前述的成立管理委員會集體決策。

  家族治理:家族人才培育與和諧
  吉娜繼承了父親的企業,成為了信託受託人,眼裡就只有信託和企業,忽略了對基業長青更為重要的家族治理。吉娜的子女從小生活奢華、揮霍無度,如今更是不知悔改,這顯然是吉娜專注於事業卻疏於教養子女的後果。
  在給子女的一封郵件中,吉娜以譏諷的語氣指出,子女訴訟毫無必要,因為從2012年1月起,子女獲得的分紅將比之前更多,足以維持他們的豪宅及無止境的度假。以物質為誘餌期望子女放棄對更多物質的追求也算無奈之舉。紈褲子弟或許對企業經營缺乏追求,但對物質的追求卻是無止境的。歸根到底,這是「富二代」沒有把「富三代」教育好。家族信託只能鎖定有形資產,無形財富則需通過家族治理傳承。家族信託這個法律工具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族治理的優劣。由于吉娜家族治理不善,「未來接班人」如此不堪,即便有上述信託委員會和其他良好的機制,將來他們又如何有能力去接手企業呢?

  給中國企業家的啟示
  考慮以家族信託傳承家業的中國企業家應以萊恩哈特家族的教訓為鑑。萊恩哈特家族的危機,歸根結底源於創辦人漢考克和第二代獨生女吉娜對信託治理和家族治理兩方面的疏失。要避免重蹈覆轍,成立家族信託的企業家要謹慎選擇信託管理人,宜訂立一套信託控制權的傳承機制,並考慮成立信託管理委員會以集思廣益,互相監察。此外,家族治理也必須同時進行,以傳遞家族價值觀與維繫良好的家族成員關係。否則將來家族內鬥可能性增加,更因為家族受益人被信託綁定,內訌爭鬥在信託期滿之前將持續存在,最終家族和企業都嚴重受損。這可不是家族信託成立人的初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