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名科學家“重返地球”,出來後最想跳進海里遊泳

當地時間8月28日上午9點,6位“封閉”生活了一年的科學家在“歡迎返回地球”的歡呼聲中,“重返”地球。

據外媒報道,這6位科學家去年8月在夏威夷毛納羅亞火山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模擬居住火星實驗。他們其中一位是法國天文生物學家、一位是德國物理學家,另四位是美國人,職業分別是飛行員、建築師、醫生兼記者和土壤學者。在過去長達一年的時間里,這些參與實驗的科學家生活在“居住艙”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居住艙其實是火山里的一座穹頂性建築,此前在這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建築物中也開展過為期4~8個月不等的火星模擬實驗。實驗所處的高海拔環境意味著那里幾乎沒有植被生長,而毛納羅亞火山山頂的土壤與火星相似,因此成為了可以讓人類模擬火星生活的地方。

那麽,在“火星”上的生活究竟是怎麽樣的?

實驗期間,參與實驗者能享用的物資十分有限,只能進食粉狀奶酪、罐頭金槍魚等食物,外出時必須穿著太空服,甚至連上網和通訊也受到限制——因為要模擬火星的傳送速度,傳送信息時會延遲20分鐘,從而盡量模擬火星上的環境。只有每個周日是休息時間,並且很少與人接觸。

一名成員吉福德(Sheyna Gifford)這樣幽默地描述“火星”與外界與世隔絕的程度:“在過去二十四個小時里,我在掂量著自己做一張名片,上面寫‘請放慢語速,本人剛從火星回來。對於總統候選人、最新歌曲、電影以及明星八卦一無所知’,最好不要使用文化俚語,也不要動作過快。”

吉福德在離開“居住艙”之前發布了一篇博客,表達了對美國航天局2030年火星送人計劃的看法。她稱:“我基本可以保證,我們已經知道如何讓人在一個有光、有熱和有重力的地方健康地生存。過去十二個月我適應得很好,每分每秒都在待命的狀態。”

關於重返地球後最想做的事,吉福德早就有計劃:“出去之後,我準備去度個假。”

夏威夷太空模擬中心的負責人賓斯特德(Kim Binsted)表示,“重返地球”的成員們最想做的事就是跳進海里遊泳,吃一些“火星”上沒有的新鮮食物。

另一名成員、法國生物學家韋爾索(Cyprien Verseux)在一年的實驗後顯然對火星之旅很有信心。他表示:“我個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登上火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已經可以克服技術和心理上的障礙。

在德國成員海恩克看來,科學家已經具備了在幹旱的環境尋找到水的能力:“通過實驗證明,在看上去幹旱的土地中仍可提取出水。這也意味著在火星上,我們同樣能夠找到水。” 不過,海恩克也提出,居住在“火星”上的最大敵人是苦悶,人們必須學習相互遷就。

美國宇航局(NASA)資助了此次研究,這也是全球持續時間第二長的火星模擬實驗,僅次於此前俄羅斯國家航天基地企劃的520天模擬火星實驗。以往同在毛納羅亞火山展開的實驗,一般只維持4~8個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