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人在深圳:被微信統治的生活

“我不會說中文,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我本以為會把自己弄丟。”本傑明自嘲道。本傑明是美國一家科技雜誌的編輯。

從沒有來過中國,甚至沒有來過亞洲的他,上周只身一人來到深圳。他是來深圳參加一個會議的,主辦方從第二天開始為他們安排翻譯,不過抵達的當晚,本傑明必須自己解決出路問題。

就這樣,本傑明對科技改變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不懂外語也能溝通

本傑明拿出iPhone手機,連上國際無線漫遊設備Mifi,這樣就可以上網了。他點開打車軟件Uber,深紅色的背景跳出白色的銅錢形狀的圖標,界面提示他Uber已經自動切換到中國的版本。他才意識到前不久Uber中國和滴滴出行合並了。不過這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他很快用Uber打到了一輛BYD。

本傑明在蘋果地圖上輸入他從Airbnb上所訂的公寓的位置,輸入的地點很快被自動翻譯成中文。他拿給出租車司機看,司機很快就明白了,於是兩人上路。

抵達公寓後,本傑明就遇見了接待她的女主人。不過女主人只會說非常簡單的英文,當然比本傑明的中文要說得好,但是兩人仍然無法正常對話。這時,萬能的微信發揮了作用。在女主人的指導下,本傑明很快就裝上了微信App。

他打開微信軟件,一個孤單的小人站在月球上,遠遠地凝望地球。看著這個標誌性的畫面,本傑明想到了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處境——這不正是眼前的自己嗎?女主人在微信上輸入了一些他看不懂的漢字,本傑明按住這些遙遠東方的文字,再按一下彈出的翻譯選項,女主人的心意就躍然紙上。本傑明用一串英文字母回複了一些感謝的話,女主人用同樣的方法按下翻譯。彼此不懂對方語言的兩人交流似乎並無障礙。

按照App的方式生活

經過了一晚上的倒時差,本傑明第二天天沒亮就醒來,他的身體似乎仍然陷在美國時間的泥潭里。他現在迫切需要一杯咖啡。竭盡洪荒之力起身,本傑明走出房間,打開蘋果地圖定位功能,搜索附近的星巴克咖啡店。不過星巴克要早上7點才開門。看了看手表,現在才五點半。幸好他通過定位又搜索到隔壁就有一家24小時麥當勞,本傑明走進店里,點了一杯咖啡,結賬時,他用蘋果支付成功付款。

本傑明感嘆道:“這里的零售店都好像是在以一種App的方式運作。它們建立在非常獨特的代碼之上,能夠方便所有人連接並且參與遊戲。商家不管是開店還是服務客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遊戲規則,而顧客也知道他們在訂餐時候需要按下哪一個確切的按鈕。一切都是那麽井然有序。”

不到12小時,本傑明已經在不和任何人說話的情況下,用手機完成了打車、指路、點餐等多項任務。但是他發現自己還可以完成更加複雜的任務——感謝百度神奇的翻譯App。“這個百度App真的非常神奇,它可以通過圖像識別功能識別一件物品,並把它轉換成各種語言版本的語音。”本傑明介紹道,“比如你拍了一個咖啡杯、一把鑰匙或者一把傘,這個App就會用中文讀出來。”這讓他著實有一種星際迷航里的未來世界好像即將發生的即視感。

本傑明後悔自己沒有能夠來得及去香港機場轉一圈,因為這能夠讓他綁定美國的信用卡,而在內地這個任務沒有辦法實現。“綁定銀行卡之後,我還能用微信做更多事情,比如支付。”本傑明說,“在中國微信支付的支配地位太強大了,幾乎所有的商家,不管是超市、餐館、出租車,就連水果攤和路邊攤也都可以用微信支付。這在美國是連蘋果支付都不敢想的。”

還有一些來到中國幾個月的老外,他們已經習慣於用微信支付來完成一切:訂火車票、買電影票、訂酒店、付水電煤。在深圳居住了三個月的加拿大人勞倫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有了微信錢包,你會覺得可以只憑一個QR二維碼走遍整個中國。這太神奇了!”

不過勞倫斯說,微信占據太大主導地位也有負面的影響,“比如你去中國電信買一張電話卡,店家竟然只接受微信支付,不接受現金和信用卡。”勞倫斯猜測這或許是電信為了方便流量監控,“電信甚至取消了預付卡,用現金無法激活賬戶。”

本傑明在深圳待了兩天後也發現,幾乎人人都在被微信左右著:“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微信方便了人與人的交流,但是這種過度的關註也讓人感到不適。只要你一段時間不看微信,就會錯過很多信息,但是你一直盯著看,又會錯過很多與真實的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最後發現在地球的另一端,你好像只是沈浸在了一個虛擬的手機世界里。”

科技能改善生活嗎?

於是他把自己放空,把剛到深圳一家創業公司工作的表哥約出來吃飯,兩人決定不用手機軟件打車。但是站了半小時,發現深圳晚飯的高峰時間,根本沒法用揚招打到車,無奈,本傑明重新打開Uber,直到一輛尼桑司機接受了訂單。

這一晚用Uber打車節省下來的時間,兩人去了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白石洲是一個容易讓人陷進來的地方。看著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服務的形形色色的店鋪,生活在里面就像一個小社會,什麽東西都自給自足。”本傑明說,“在這里,你看到的是30年前的深圳,還是一個漁村的樣子,後來深圳變成了2000萬人口的城市叢林。”

在白石洲的村子里閑逛,本傑明和表哥穿過空中懸著的錯亂的電線,在一戶半掩的門縫中,他們看到了一群光著膀子玩撲克的農民工。煙圈在房間里繚繞著,透過煙雲,里面擺放著六張上下鋪的床。

從白石洲出來,夜幕已落。兩人用大眾點評搜到了奧巴馬肯尼亞的胞弟馬克在深圳開的一家叫“木屋”的燒烤店。馬克娶了一個臺灣太太,在中國做起了連鎖餐飲生意。本傑明點了一份六道菜的套餐,最後在網絡簽到平臺Foresquare上登錄直播,讓全球的小夥伴一起分享他在中國的奇妙經歷。

本傑明想,深圳的主流生活在白石洲的外頭,里面的人有的壓根就沒有這樣的夢想,只想賺點錢早日回家,有的擡頭向外張望,還有的每天穿梭於深圳的優雅寫字樓和白石洲不見陽光的出租屋里。從這里走出去,不難,從這里走到深圳最漂亮的公園和最豪華的住宅也不遠,只是,走出去的不僅是一雙腳,還要有能真正融入深圳主流生活的機遇和能力。

而這一切,科技能改變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