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不一樣的觀眾與聽眾,更重視內在心靈、自我成長,而非一味追求外在比拼的態度
里約奧運落幕了。這次運動會創下諸多歷史紀錄,也衍生不少話題——新聞醜聞皆有,榮耀汙點齊出,太多故事可供媒體報道。當然無論如何,沒有人會忘記遊泳好手傅園慧。關於這位爆紅明星,她就是自己最好的批註,無須再說些什麽。但傅園慧那句“雖然今天並不是冠軍,但是我已經超越了自己”,至少會永遠留在我的心里,也讓我想起最近聽到的一場音樂會。
2016年7月初,來自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鄒翔,在臺灣演奏了蕭邦作品二十五的十二首練習曲以及二十世紀作曲巨擘利蓋蒂的全套三冊《練習曲》——後者自然是音樂會重點。這不只是此曲全集的臺灣首演,也是極其罕見,能在一場音樂會中聽完全本利蓋蒂《練習曲》的音樂會。這十八首練習曲個個刁鉆,其中幾曲之難,足令天下鋼琴家聞之色變。要在一場音樂會中彈完全集,對技藝、腦力和體力的嚴峻挑戰可想而知。我非常高興鄒翔帶來精彩演出,更欣喜他彈出了自己的聲音,把樂曲內化成自己的生命。
要公開演奏如此作品,自然得讓身體獲得肌肉記憶,鍛煉自己成為頂尖運動員——雖然其中有幾首,見諸錄音或我所聽過的現場演奏,至今仍無人能夠完美忠實符合樂譜要求。但也正因如此,每位鋼琴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逼近心中的完美——即使完美並不存在。“所有朝向完美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因為完美並不存在,”傳奇鋼琴大家堅尼斯(Byron Janis)曾這樣說,“就算完美存在,那也是一個死的狀態,因為任何的改變都會破壞這個狀況。如果本身不會改變,即使彈得再好都是死的……當然人們可以追求完美,但千萬別把完美當成目標。”
堅尼斯所提醒的,其實不難理解,雖然現實中並不容易做到。太多人把心放在是否贏別人,卻忘了贏自己更為可貴。這在體育競賽尤其嚴重。“更快、更高、更強壯”(Citius,Altius,Fortius)——這是奧運在1894年的創始核心宗旨,追求人類更進步的體能表現。那是以自身反映全體,不斷追求卓越,而非只是贏別人而已。“最重要的並非獲勝而是參與”,奧運另一則格言,強調的也是如此精神。得到金牌很好,但比賽獲勝並不一定就代表自我進步與成長,可能僅是對手的失誤與退步。獎金與名聲固然令人目眩神迷,不少人心里也只追求獎金與名聲,但如果傅園慧那句“雖然今天並不是冠軍,但是我已經超越了自己”能夠得到廣大共鳴(她也沒說過一句要和其他人爭勝比拼的話),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更不一樣的觀眾與聽眾,更重視內在心靈、自我成長,而非一味追求外在比拼的態度。
這也是為何鄒翔演奏的利蓋蒂,聽眾除了見證奇觀,更能獲得共鳴與感動的原因。所有辛苦自虐的準備並非為了要勝過別人,而是讓自己保持警醒專註,在一次次磨練中追求進步。已經成功演出過梅西安的《二十聖嬰凝視》和利蓋蒂全本《練習曲》的鄒翔,無論接下來還要挑戰什麽,希望他都能不忘初心。也希望聽眾終能體會:重要的不是贏別人,而是超越自己,千萬別讓爭強好勝腐蝕了心靈。
(作者為音樂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