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個對產品都很有想法的人一起創業,一定會出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5/158383.shtml

兩個對產品都很有想法的人一起創業,一定會出問題
和陽 和陽

兩個對產品都很有想法的人一起創業,一定會出問題

這是一個關於51.COM的兩個創始人,分分合合,藕斷絲連的故事。

龐升東。1977年生於浙江臺州。

張劍福。1982年生於福建南平。

2005年,龐升東收購了張劍福創建兩年的交友網站10770.com。他們給它起了新的名字,51.com。三年後,史玉柱以5100萬美元得到它25%的股份(詳見本刊2008年《大佬為什麽愛51》)。這時候,龐升東想要休息。為了說服張劍福管理公司,他無償給予後者6%個人股份。

龐想“偷懶”,也不在乎錢,但並未放棄做大公司的夢想。他不反對“產品天才”張劍福對產品的追求,只是不斷為公司引進讓後者深感掣肘的人才。2010年,公司擴張失敗,張劍福離職。他接受龐升東的投資,創立小兵信息。龐繼續經營51.com。

各得其所。他們來往密切,知己知彼,都感覺對方更適合做投資。龐認為張不善合作,張表示同意,並得出結論:兩個對產品都很有想法的人一起創業,除非他們的位置差別很大,否則一定會出問題。早分開比晚分開好。

龐升東:我跟阿福是同一類人

2008年我想休息,花了半年時間說服董事會,叫阿福做CEO。

說服阿福也用了很長時間。他的機會成本很高,他也要創業。我直接給他股票,零價格。他以前3%,馬上變9%,價值1000多萬美元。我覺得無所謂。我從來不管錢,也不看財務。

阿福的履歷很怪異。他1982年出生,整個管理團隊他最小,初中沒畢業。我用的最早的25個人中,有10個是中國前10名的大學畢業的。他格格不入。我總覺得一把手要懂產品,產品是最重要的。他產品能力很強,管理能力也比我強,整個團隊都hold住,做事比我細致。我覺得他做CEO,我的權益有更大保障。

後來他就做了。我2008年10月開始去長江商學院讀書。當時我想再創業。Evernote傳到中國是2009年,我2008年做了寶盒網。那個時候,我精力大部分在寶盒這邊,產品都是我設計的。

51當時搭的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公司的架子。我覺得如果我們順利成長為小騰訊了,那現有這些人肯定是不夠的,所以一個勁兒去找人。但是我們沒做起來,找的人其實都挺牛的,只是沒必要那麽多,有重疊。求賢若渴,很好的伯樂形象,其實也是沒經驗的表現。

我們最高到過300多人,做了幾十款棋牌遊戲,花好多錢去推廣,後來發現它的ARPU值非常低。還做了視頻聊天,好像和我們的主業也不搭邊。阿福管理特質還是有,不過看產品比較多一些。我肯定是給了他權限,他是可以弄的。但是可能確實公司有老人,然後是不是有誤解或者是怎麽樣。

阿福在職做對的幾個事情,一個是順應當時金融危機的大環境大幅度壓縮成本,另一個是只留一個平臺,其他不馬上掙錢的一律砍,人裁了三分之一。

砍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我也沒註意。我的一個助理跟我說有一些人要請我吃飯,說他們要走了。啊?這些人怎麽要走了?他們視頻聊天那個項目準備不做了,我說OK。想想不做也有不做的道理,就這樣。

做社區很難,阿福能夠讓用戶數往上走,很不容易。但是我發現我管理比他厲害,這個攤子還是我來接吧。我覺得有一個詞挺好的,敬畏自己,就是發現自己還是值得敬畏的。

第一,我的策略能力比較強。第二,我還是比較大方的,大家的回報都很好。我2005年的核心團隊都沒散,主動離職率是零。這樣的人還是比較適合做組織者的,壞的地方是很懶散,每個事情都要拖上半個月。

阿福當時也是不堪重負,健康狀況很差。他失眠很嚴重,一天就睡一兩個小時,不停地搬地方,有一點點聲音都不行。他自己也一直有創業情結,一直想自己做個東西。當初讓他接這個擔子確實不一定對,我是創始人加大股東,人也都是我招進來的,即便他能力比我強,他發揮也不容易。我年齡更大,行業經驗也更多,如果在管理上我肯琢磨,就會比他強。但是我這個人很懶,懶得去想,一旦有人很強,就覺得這個活好像我不用幹了。現在看,偷懶真是創業大忌,產業變化這麽快,如果不及時跟進,經常會錯失機會。

阿福是我最要好的幾個朋友之一。他去做“小兵”我投資。像這種兄弟,你去創業不管做什麽,我這個錢先打給你了。股份也是你自己說,你看著給就行。

我跟阿福應該是同一類人,個性很像,誌趣很相投,經常一起玩,K歌,讀書。他比我勤奮一點。他是產品天才,這方面比我強。我呢,做互聯網時間比較長,這個行業的積累,他肯定是沒有我多,比如2006年的校園,他對這塊市場沒有感覺。他初中沒畢業,沒那個概念。我說過我很懶,也就沒有堅持,雖然已經有了很多不錯的設想。

我覺得創業者需要學歷。我是低學歷的(大專),但是我極少用學歷不好的。我對文憑極度重視,我的秘書,第一任是複旦畢業的,第二任是交大,連行政經理都是複旦畢業的。阿福比較特別,某些方面特別強,是我見過的人里面悟性最高的。叫他去搞,他可以搞十幾個公司。思維極其發散,很聰明的人。當然他心很大,老想大事情。

他更適合做投資。管理能力,協作能力,他肯定是有缺陷的。他沒在別的公司待過。他的風格是,最好大家不要理他。他這種創業最好的情況,是有特別好的合夥人,能夠把綜合管理這一塊給弄好,如果沒有,牽扯精力很煩。

他獨立創業,現在也體會挺多的,覺得我也很不容易。他還是會失眠。我心理素質非常好,多大壓力都能行。

51現在變遊戲公司了,我覺得以他的能力,也是可以做遊戲的。比起做他的投資人,我覺得做合作夥伴還是更好一點。以我們現在的能力、產品把握、綜合管理,一起幹搞頭更大。

張劍福:我走得太晚了

當年我們的一個矛盾點在建立團隊上:到底建一個什麽樣的團隊?什麽時候擴大這個團隊?

有個哥們兒叫王悅,當年是我們的產品經理,能力特別強,後來出去做了愷英網絡。當年他在做遊戲,龐總又發現一個更優秀的,就用那個人來做遊戲了。那個人跟王悅思路不太一樣,王悅就走了。這件事情對我刺激很大。都是因為過早地剔除了優秀的人,導致了各種折騰。

我特別不喜歡空降兵,主張內部人上來。我認為做互聯網產品特別是社區這種東西,是要有一脈相承的產品精神的。誰要是跟我講一個東西,美很重要,我就堅決不接受。我一直認為美觀和流暢度應該可以排到第七八名去吧。界面搞那麽花哨幹嘛呢?你用一個交友軟件,目的是什麽?我把重點都放在這些地方,簡單,實用。到後來51來了一大撥人,說什麽51做得太醜了,天天在那兒改版。我就特生氣。我心里就在想,51用戶發展最快的時候就是我做得最醜的時候,它是最實用的,知道吧?

其實龐總很尊重我的意見,很支持我做事情。但是2008年到2010年,我只是負責產品的高級副總裁,不是CEO。我在產品上懂一點,但要管理一個數百人的公司,能力還差很多。他在尊重我意見的同時不斷引進新的人才。他並不是說要來控制我或者幹嘛,他只不過真的喜歡人才。他擔心未來這個公司做大了,你一個人是hold不住的。也就是說,他雖然不管產品,但實際這邊有好幾個人在負責產品,各種雜音讓我如陷荊棘叢里。我想做個很輕的公司,51的業務很單一,完全不需要那麽多人啊。

我休假過一兩個月,但還沒有想到要離開。我不認為龐總離開過,他一直都在。他上“長江”又耽誤不了什麽時間。寶盒網也不是他自己在弄,主要精力還是在公司里。他從來沒有不參與重大決策的,只有一件事情他沒參與,就是裁員,因為他非常愛人才嘛。後來我就跟他講,你開車到外面玩兒一個月,剩下的咱們來幹。他開車到廣東湛江,溜達了一圈。他應該就屬於半放手狀態,這可能是他的風格吧。他喜歡這種風格。

我認為創業公司要尊重事物發展的節奏,尊重在這里面最有動力的那個人。他對這個東西的成長過程是最了解的。如果你期望找別的人把這個事情扭過來取得更大的發展,就應該讓原來的人走嘛。你沒讓原來的人走,又讓新的人進來,最後就變成畸形。

今天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心態是不成熟的,參與公司治理的水平也欠缺,更多是停留在抱怨的心態上,而沒有突破性地去解決。總體上回顧,51是被拔苗助長的,本來是一個適合悶聲成長的存儲型社區,但因為渴求快速成功,融資也比較順利,心態膨脹了,盲目擴張了,你不能安靜做事。盲目擴張的結果是要應對溝通的部門多了,開銷也巨大,創收壓力猛增,開始粗暴地往頁面上堆砌收入型產品,到處的廣告、破壞虛擬禮品體系的抽獎,整個社區的氛圍就變了。如果公司浮躁了,產品一定是浮躁的。

我要夠成熟,把龐總介紹來的兄弟全給拒絕了,也行;要不然我當時氣魄大一點,就退出來了,也可以。有一次我看到很多個用戶在一個帖子里說51的產品問題後,寫了一篇隱藏的日記,罵了整個管理團隊包括自己。剛剛去翻了一下,還有類似無奈的日記:“2009.9.12,看著一個個產品被改得越來越爛,心中無比地痛。很想自己親手把一個個細節改好,卻告訴自己不能這樣。這樣培養不起人才,鍛煉不了團隊。”

那時候我的失眠已經嚴重到寫過遺書,什麽心理醫生都看過,能想到的藥都吃了。失眠的時候想去開車撞橋。

我認為我走得太晚了。原想一年的約束期滿後,就出來再創業,但後來發現龐總和其他幾個高管都很優秀,公司發展機會也大,就打消了獨立創業的想法。2008年走,也許不會壞事。這還是自己放不下吧。

沒想過再回51。現在按遊戲這塊來走,我認為他管的還挺好的,收入也可以嘛,我認為我去對他沒有什麽幫助。

我創辦“小兵”,他是天使。像我們這種關系,當時說搞個什麽事情,大家一起就搞了嘛。我們不像傅盛跟周鴻祎,何必呢?我們認為這叫不成熟。不管怎麽樣,周鴻祎原來也是你老板,要不然你傅盛怎麽出來的?

綜合看,他比較適合做投資人。第一,他比較愛人才,比較大方。我忘了是給我5%還是6%的股份,沒有收錢。看你怎麽去想這件事嘛,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幫我把事情做得很好……他肯定是我遇到過的最大方的人,徹底的性情中人,路上看到兩個民工騎車撞傷,都會各給兩千塊錢讓他們上醫院。第二,他眼光還是比較不錯的。但他做投資,要給他配個很好的財務總監,要不然這個項目什麽情況他都不知道。

我不適合做投資人,太感性吧。我很容易被團隊感染。做投資首先要判斷嘛,還是要比較冷血的吧。做投資人比做創業者難多了。我跟龐總私人關系很好,經常跟他在一起,唱歌、喝酒。其實他也很感性,喝了酒,唱歌能唱哭了。他學習能力很強,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很外向。我比較喜歡安靜。他不太勤奮,我某些時候比較勤奮。

我沒上過高中。當年家里生意破產,但不至於上不起學,主要是自己不想學了。爸媽讓我將來別做生意,我也覺得做生意挺累,一直想當郵遞員,感覺踩著單車吹著口哨一家一戶地送信是最快樂的。

我不是一個好的創業者,不是一個好的合作者,因為比較自我嘛。我在產品上面比較走極端,很理想化地去做事情。他其實也是一個有產品理想的人。

兩個對產品都很有想法的人一起創業,除非他們的位置差別很大,否則一定會出問題。早分開比晚分開好。

—整理/本刊記者 和陽

——本文刊發於2013年9月,創業家

點評

大樸網創始人 王治全

我感覺,龐升東與張福劍之間存在著“相互認知錯位”的問題。龐升東眼中的張劍福,與張劍福的自我認知並不重合,反之亦然。他們雖然都承認對方對自己的幫助和貢獻,但卻評價不一,甚至大相徑庭。

造成這種相互認知錯位的原因,我猜想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雙方的有效溝通不夠。從訪談中看到,兩個人都承認“個性很像,誌趣很相投”,

並且能夠互相給予尊重和支持,但是作為創業合夥人,僅僅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其他層面的溝通,比如公司的理念、文化和價值觀;長期發展目標和戰略;核心團隊的篩選標準等等,似乎並不充分、坦誠、有效。和這些溝通比起來,是否經常一起K歌、喝酒顯然並不重要。相互認知錯位造成的結果,就是兩個人的分工始終沒有明確的定位,進而導致公司發展的搖擺和起伏。

龐升東 張劍福 51.com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