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冰城哈爾濱:“寒區公交”是如何變暖的?

粉紅色的底板上,晶瑩剔透的雪花中,有一輛淡黃色的公交車,這讓人立刻聯想到在冰冷刺骨、雪花紛飛的嚴冬,跳上公交車後的溫暖與舒心。

這是冰城哈爾濱市交通運輸管理局專門為“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題活動設計的標識。“要說哈爾濱公交最大的特色,就是‘寒’了。”8月22日,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譚洪誌對記者們說。

“暖庫停車”讓公交車也有家

哈爾濱是我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城市,具有極寒極地氣候特點。由於冬季漫長寒冷,每年哈爾濱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月份有5個月,冬季極端最低氣溫近零下40℃。

“每到冬季,公交車經常出現打不著火的情況。”譚洪誌對記者們說,記得前些年,公交車大多使用液化石油氣,加上線路老化,司機在淩晨熱車(讓發動機運行半小時)時,經常出現明火,引起火災。2007年、2008年就發生過多起“火燒連營”的事故,最多一次燒了23臺車。

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第五分公司106車隊隊長路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2年前,公交車晚上收工時都是路邊停車。“有專人負責熱車。淩晨1點和3點各一次,司機早上5點多發車時還要熱一次車。不僅增加了燃料損耗,也增加了車輛磨損。”

譚洪誌介紹,2012年,哈爾濱市成為首批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工程創建城市。市政府規定,將公交基礎設施建設納入了城市保障房工程、棚戶區改造等城建重點項目中,實施統一規劃、統一開發。通過城建統籌資金、爭取國家和省補貼資金、爭取世行貸款支持、社會融資、企業自籌、合作建設等措施,累計籌措建設資金21億元。

哈南公交綜合樞紐里的公交車輛地下暖庫。攝影/章軻

從2012年年初開始,哈爾濱市公交行業開始推出以“暖庫停車、暖屋候車、暖車運營、暖心關懷”為內容的“四暖工程”。

23日下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哈南公交綜合樞紐看到,這里包括公交車輛地下暖庫、公交車輛檢測和維修整備車間、駕駛員公租樓等,都已經投入使用。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綜合樞紐站由哈爾濱市政府投資4.88億元建設,占地6.9萬平方米,2013年8月投入使用。在被稱為“世界寒帶地區最大的公交地下停車庫”里,記者看到,這里的景象與大城市里常見的地下車庫類似,但空間距離更大。

“冬季地下車庫內的氣溫能達到0℃以上,司機不用熱車就可以上路行駛。”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車庫可同時停放400臺公交車,車庫內還設置了可燃氣體報警裝置、監控系統和采光井,通訊信號也能覆蓋。

哈爾濱市110路巾幗女子車隊駕駛員陶秀榮在擦拭車窗玻璃。攝影/章軻

譚洪誌說,截至目前,哈爾濱市共新建停車庫房8.8萬平方米,使全市52.75%的公交車在冬季有了“溫暖的家”,解決了大部分地區馬路停車、馬路發車、馬路修車問題。“暖車運營”工程使70%的新增公交車輛達到了“在車外環境溫度-30℃時,車廂內平均溫度不低於12℃”的技術要求。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哈爾濱市目前正重點推進交通運輸部支持的“公交都市智能化示範工程”項目和世行貸款支持的“寒地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建設。譚洪誌說,目前這兩個項目正在履行審批、招標程序,將從明年起陸續建設使用。

“暖屋候車”破解北方城市之難

在許多北方城市,每到冬季,乘客只能在零下十幾、二十幾攝氏度的低溫下露天候車,而這已經成為北方城市冬季市民公交出行的一道難解的題。

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管延德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公交部門在公交首末站設置室內候車室,還結合道路改造和站亭改造,向各方爭取土地和資金,建設公交中途站室內候車屋。

哈爾濱市84路公交車及站臺。攝影/章軻

23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來到哈爾濱市濱江新城公交首末站,這是哈爾濱市建設的第一批標準化公交首末站。路群介紹,該首末站位於哈爾濱市道外老城區,周邊居民普遍采用公交出行。2012年9月該首末站投入使用,乘客、公交司機,甚至連出租車司機等都能從中受益。

記者在這里看到,該首末站設有智能調度指揮室,沿途各站點也都設有電子顯示屏,車輛什麽時間到站,乘客一目了然。站內還設有暖室候車廳、IC卡客服中心、長途客車售票處、的士服務中心、職工食堂等,旁邊還有加氣站等。

管延德對記者說,該首末站已經成為哈爾濱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中註重實現“綠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目標的標準樣板。截至目前,哈爾濱市的“暖屋候車”工程已實現了56處公交首末站、樞紐站的室內候車功能。

司乘人員利用工作間隙在吸氧。攝影/章軻

而“暖心關懷”工程同樣值得一提。譚洪誌介紹,哈爾濱市的公交首末站里不僅有職工食堂,還有“氧吧”。司機休息時,可以免費到氧吧里吸氧。“我們還建立了公交駕駛員的星級評定制度,對四星、五星級公交駕駛員重獎,三星級以上的駕駛員可以申請獲得公寓,還對外地應聘駕駛員給予優先辦理哈市戶口的政策。”譚洪誌說,目前已有324套“星級公交駕駛員宿舍”分到公交駕駛員手上。

39路駕駛員李波和他的新家。攝影/章軻

23日下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39路駕駛員李波家看到,兩室一廳有40多平方米的使用面積,水、電、煤氣都能使用,冰箱里也塞滿了肉類、蔬菜和水果。“拿到房子的第二天我就開始裝修,那些天,我連做夢都不相信能有自己的房子。”李波說。

星級公交駕駛員宿舍區的孩子們。攝影/章軻

哈爾濱市副市長任銳忱對記者表示,“公交都市”特別是“四暖工程”實施以來,哈爾濱市的公交狀況得到了明顯改觀。

數據顯示,目前,哈爾濱市公交分擔率由創建初期的35.7%提高到56.35%,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由77.2%提高到92.07%;公交車輛由3890臺增加到6085臺,萬人公交車保有量由13.2標臺提高到18.6標臺;公交車進場率由40%提高到72.3%。

采訪中,譚洪誌也表示,“哈爾濱市有國有公交企業3家,民營公交企業29家。民營公交企業占了半壁江山,但他們需要更多的扶持與幫助。”

哈爾濱市新三中公交首末站以及84路公交車是由民營企業禹聖客運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的。該公司經理顧淑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禹聖公司從1996年就開始運營84路了,前些年由於油價、車價和人工費用等較低,效益不錯。但這幾年就不行了,年年虧損。我們核算,每人次運營成本在2.4元左右,但票價只有1元。”

顧淑麗說,這幾年禹聖公司通過逐步更新純電動車,以降低運營成本,“平均可減少40%。但即便如此,去年仍虧損100多萬元。”她說,像禹聖公司這種情況在哈爾濱市民營公交企業中具有普遍性,“大家都呼籲市里有關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能盡早出臺,另外,還應該根據實際運營成本,適當提高票價。”譚洪誌對此表示,哈爾濱市公交系統將全面建立規範的公交企業成本費用評價機制和政策性虧損評估制度,合理界定企業成本標準,以有效保障企業利潤空間和投資回報率。

相關:

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是為應對小汽車高速增長和交通擁堵所采取的一項城市交通戰略,已成為全球大都市的發展方向。“公交都市”體現了一種以城市公共交通為機動化出行主體、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為導向的城市布局結構,是一種受資源、環境、安全等條件約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設形態。

交通運輸部在《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選擇30個城市實施“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通過5年的努力,在示範城市實現主城區500米上車,5分鐘換乘,公共電汽車運行速度明顯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50%以上。2011年,交通運輸部下發《關於開展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啟動了公交都市創建工程。

有專家介紹,盡管近年來城市公交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公交保有量、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的出行需求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大中城市公交分擔率平均約為20%,公交運行車速平均在15公里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城市的平均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