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近十年城市經濟競逐:長沙重慶領跑 東莞溫州大減速

經濟學家張五常曾說過,中國經濟奇跡的奧秘在於地區間的經濟競爭,正是這樣的激烈競爭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奇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過去十年33個主要城市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的比較,為讀者揭示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面貌及其背後的結構變化。數據顯示,過去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其中長沙、重慶領跑。

長沙、重慶靠工業領跑

2005年,我國GDP達到18.2萬億元,2015年這一數據是67.67萬億元,十年間增長了271%。從主要城市的增速來看,高於這一平均水平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必須指出的是,由於在2011年“三分巢湖”後,合肥進一步做大。因此合肥的數據不具備可比性。不過,合肥仍然是過去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例如,2006年合肥經濟總量在全國僅位列第56位,但到2010年,合肥已上升至全國第38位。2011年三分巢湖後,合肥仍繼續高速發展。

在除合肥外的其他33個重點城市中,長沙以460%的增幅位居榜首。過去這些年,長沙主打產業裝備制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以裝備制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在國內響當當的裝備制造企業。由於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進行的大規模基建投資計劃,大多用於鐵路、公路及機場等的建設,長沙的很多產業正是滿足了這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需要。

長沙之後,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以412%的增速位居第二。作為一個經濟總量大市,重慶能取得這樣的增速實屬不易。與長沙一樣,重慶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來自工業。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值得註意的是,在實體制造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長沙和重慶的樓市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今年7月,重慶均價每平方米7008元,長沙為每平方米6676元,在主要城市中均比較靠後,且十分平穩。可見,經濟增速快,並不一定會帶來房價高漲;相反,合理平穩的房價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

表1、十年來33個城市的增速對比

城市

2005

2015

增幅

長沙

1520

8510.13

460%

重慶

3069

15719.72

412%

武漢

2238

10905.6

387%

貴陽

603

2891

379%

南寧

722.66

3410

372%

西安

1270

5810

357%

成都

2371

10801

356%

天津

3663.86

16538.19

351%

鄭州

1650

7315.2

343%

南京

2413

9720.77

303%

南昌

1007.7

4000

297%

福州

1482

5618.1

279%

昆明

1062

3970

274%

全國

182321

676708

271%

長春

1508.6

5530

267%

大連

2150

7731.6

260%

蘇州

4062.52

14500

257%

深圳

4926.9

17503

255%

廣州

5115.75

18100

253%

沈陽

2084

7280.5

249%

青島

2695

9300

245%

杭州

2942.65

10053.58

242%

北京

6814.5

22968.6

237%

佛山

2379.8

8003.92

236%

廈門

1029

3466

236%

寧波

2446

8011.5

228%

濟南

1876.5

6100.23

225%

哈爾濱

1830

5751.2

214%

太原

895

2735

205%

無錫

2805

8518.26

204%

石家莊

1852

5440.6

194%

溫州

1600

4619.84

189%

東莞

2182

6275

188%

上海

9143.95

24964.99

17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長江中上遊城市發展相對較快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而言,不用三十年,各地之間的經濟發展就會發生很大變化。上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本世紀初蘇州很耀眼,到“十一五”後天津最為迅猛。而近幾年來,除了天津,中西部的幾個城市包括重慶、長沙、合肥和武漢無疑成為星光閃閃的“四小虎”。這其中,武漢的增速也達到了387%。

在統計的33個城市中,過去十年增幅超過300%的城市共有10個,其中有8個城市來自中西部,分別是長沙、重慶、武漢、貴陽、南寧、西安、成都和鄭州。只有兩個城市來自沿海,其中天津增速位居第33個城市中的第8位,南京位居第10。

這也大體符合過去多年來的“西高東低”的發展態勢。一方面,沿海發達地區自身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非常有限,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外向型經濟拉動。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貿出口受阻,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而內陸地區受外需影響較少,又受益於國家擴大內需的拉動。

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很多城市資源充足、土地資源豐富。近年來,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斷加快,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家擴大內需的投資又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此消彼長,內陸城市的增速也就大大跑贏沿海城市。

從地理空間上看,增速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上遊地區,如長沙、武漢、重慶、貴陽、成都等。區域經濟專家、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首先長江中上遊幾個省份因為遠離沿海,外向度比較低,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出口受阻對它們的影響也很小。

近十年重慶發展一直比較快

其次,相比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不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比較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也比較小。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方便很多。再加上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做得比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制造業當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

沿海城市增速普遍低於全國

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快速增長,過去十年,沿海城市的增速要慢了不少,大部分城市的增速都低於271%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東莞、溫州和石家莊的增幅甚至低於200%。

不過,在增幅靠後的城市中,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中,上海、北京這兩大一線城市增速較慢,主要是這兩地主動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尤其是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了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惡化等“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產業疏解的政策。

例如,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新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人,同比下降1.5%。專家指出,這主要與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關,尤其是近幾年上海在實行經濟轉型升級,低能級的制造業在萎縮,相關企業轉移出去,用工就會減少。

對京滬來說,近些年,隨著土地等發展空間的飽和,在產業結構上“退二進三”的推進,不少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項目紛紛轉移出去,金融、信息經濟等三產成為主打,相對來說,三產的規模也沒有二產來得大。

東莞、溫州、無錫、佛山這些外貿明星城市的增速之所以慢,主要原因在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進出口要再現過去的高增長已無可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在持續減弱。隨著外貿出口受阻,產能過剩嚴重,制造業很不景氣。

另一方面,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城市的不少產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比如江蘇的筆記本產能就有不少轉移到中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等地。

這其中,曾經的明星城市蘇州雖然十年來的增速達到了257%,在幾個外貿明星城市中還算不錯,但近兩年蘇州的經濟增速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今年上半年,蘇州的名義增速也只有6.62%,上半年該市出口下降9%,實際利用外資下降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2.2%。工業總產值負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5%的電子行業產值增長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增速回落。

但並不是所有增幅較低的城市都來自沿海發達地區。例如,石家莊、太原、哈爾濱、沈陽等城市主要位於能源重化省份。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地區受到較大的沖擊。此外,這些地方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難度也更大。

天津南京增速較快

同樣,在沿海地區,也有少數城市的增速靠前。比如天津,2006年開始成了又一顆“耀眼的明星”。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產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只在2014年以後,增速第一的位置才被重慶取代。

另一個增速比較快的沿海城市是南京。在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被坊間戲稱為“蘇小三”。不過,在2014年,南京一舉超越了無錫,在省內位居第二,2015年後南京對無錫的優勢進一步拉大。

這里面的原因在於,與無錫因外貿受阻、沖擊較大相比,省會南京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主要面向內需市場,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小。並且在地理位置上,南京更靠近中西部,直接輻射到安徽東南部等地區。

城市位次有進有退

從33個城市的總量排名來看,過去十年,不少城市的位次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中前十名中,2005年排名第9和第10的無錫、青島,這兩個沿海外向型城市退出前十,新進入前十名的城市是成都和武漢這兩個中西部省會,十年前成都和武漢分列第14和15位,現如今成都升至第9,武漢名列第8。這兩個城市均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傳統的十大城市。

此外,在前十名內部,原先排名第5的蘇州,2015年退至第7,天津和重慶分別上升一位,列第5和第6。在2005年,第7名的重慶與第8名的杭州相差無幾,而與廣深兩個一線城市則差距較大。數據顯示,2005年,重慶經濟總量僅為廣州的60%,但十年過去,現如今重慶的GDP已達到了廣州的87%!

上升比較明顯的還有長沙和鄭州兩大個中部城市,長沙從第24位提升至第14,鄭州從第22位上升至第18。相比之下,沿海的不少城市位次下降明顯,除了蘇州、無錫和青島,包括寧波、佛山、東莞、溫州等城市的位次也明顯後退。一方面,這些外向型城市受外貿出口調整的影響比較明顯。另一方面,無論是這些外向型城市,還是北上廣深等其他沿海發達城市,都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了中速平穩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調整轉型成為主題。

表2::2005年33個重點城市GDP及其排序

城市

2005年GDP(億)

排名

上海

9143.95

1

北京

6814.5

2

廣州

5115.75

3

深圳

4926.9

4

蘇州

4062.52

5

天津

3663.86

6

重慶

3069

7

杭州

2942.65

8

無錫

2805

9

青島

2695

10

寧波

2446

11

南京

2413

12

佛山

2379.8

13

成都

2371

14

武漢

2238

15

東莞

2182

16

大連

2150

17

沈陽

2084

18

濟南

1876.5

19

石家莊

1852

20

哈爾濱

1830

21

鄭州

1650

22

溫州

1600

23

長沙

1520

24

長春

1508.6

25

福州

1482

26

西安

1270

27

昆明

1062

28

廈門

1029

29

南昌

1007.7

30

太原

895

31

南寧

722.66

32

貴陽

603

3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表3 2015年33個主要城市GDP及其排序

城市

2015

排位

上海

24964.99

1

北京

22968.6

2

廣州

18100

3

深圳

17503

4

天津

16538.19

5

重慶

15719.72

6

蘇州

14500

7

武漢

10905.6

8

成都

10801

9

杭州

10053.58

10

南京

9720.77

11

青島

9300

12

無錫

8518.26

13

長沙

8510.13

14

寧波

8011.5

15

佛山

8003.92

16

大連

7731.6

17

鄭州

7315.2

18

沈陽

7280.5

19

東莞

6275

20

濟南

6100.23

21

西安

5810

22

哈爾濱

5751

23

福州

5618.1

24

長春

5530

25

石家莊

5440.6

26

溫州

4619.84

27

南昌

4000

28

昆明

3970

29

廈門

3466

30

南寧

3410

31

貴陽

2891

32

太原

2735

3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