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打通分行事業部 邵平詳解平安銀行事業部制改革新征途

打通行業事業部、分行的有機聯系,實現雙方利益重新平衡,推動組織架構改革三年之後,平安銀行事業部制改革再次啟程出發。

“過去分行、事業部之間,協調起來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現在確實要進行完善、優化。”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平安銀行行長邵平說,經過過去三年的改革,平安銀行已經形成成熟的全產業鏈模式,下一步將以橙e網連接點,實現事業部、分行之間的上下遊業務分工、落地,實現分行、事業部之間的平衡。

打通分行、事業部協調機制的同時,可持續的資產負債、收入結構,也是平安銀行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邵平表示,一家銀行是不是可持續,就看業務結構、收入結構、客戶結構是不是合理。

協調分行事業部

“2016年是我們的第二個三年,還要繼續推進分行、事業部的改革。”邵平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下一步的改革,將是打通分行、事業部之間的協調機制和關系。

實際上,早在2016年3月,平安銀行就宣布,將深化分行、事業部改革,按照下一個三年的目標,該行事業部要成為全行公共、專業平臺,分行則要向專業化、集約化轉型,提升業務質量和服務品質。

2013年5月,平安銀行啟動組織架構調整,推進事業部制改革。當年8月,該行首批三個行業事業部、十一個產品事業部、一個平臺事業部正式成立。按照計劃,平安銀行將形成八大行業事業部的格局,目前已經成立的行業事業部有六個。

組織架構改革的成果顯而易見。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銀行地產、能源礦產、交通等六個事業部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301億元、3007.47億元,管理資產余額6909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準備前營業利潤分別為80.77億元、65.86億元。

相較於事業部,分行的發展亦不遜色。邵平介紹稱,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分行,平安銀行的一些中型分行,過去在當地處於三、四梯隊,現在已經進入第二甚至第一梯隊。下一步的任務,是讓一些發展困難、虧損的分行,兩年之內實現脫困盈利。

但事業部制改革的背後,並非一路坦途。分行、事業部之間的關系,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事業部制推行後,各事業部與分行之間,在協調機制、分工合作上始終存在一些分歧。

“說實在話,平安銀行能有今天,這幾年的改革立了頭功,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一位已經離職的前平安銀行某分行中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但事業部制改革,導致很多權力被上收,分行員工內心確實有些想法。

對於這一事實,邵平並不諱言。邵平告訴本報記者,已經成立了專門小組,並由該行副行長胡躍飛牽頭協調,這一工作目前已經進行了半年。

按照平安銀行的計劃,在新的三年里,該行將推進“C+SIE+R”的商業模式,再次進行升級,實現分行、事業部之間的再平衡。而所謂“C+SIE+R”模式,是指“核心客戶+供應鏈客戶、產業鏈客戶和生態圈客戶+零售客戶”的全產業鏈模式。

平安銀行認為,過去三年的改革,該行已經找到全產業鏈經營的模式,將產業鏈從以往的核心企業,拓展到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以此推動小企業轉型、事業部與分行合作、批發與零售互動。

“過去是一個點、一個點的做,現在做全產業鏈經營,就是把珍珠串在一起。”邵平說,上遊的C端龍頭客戶拿到手以後,其全產業鏈都進入該行橙e網平臺這一連接點,通過線上對接,事業部有專門的產業鏈開發中心,而事業部開發的中下遊業務全部在分行落地。如此一來,分行和事業部就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以前對分行來說,你做了我可能就做不成,現在你做得越多,我這兒落地越多,落地越多生意就會越好。”邵平說,在專業化方面,各個分行也有專業的團隊,對接相應業務。

繼續改善資產、業務結構

盡管凈利潤告別了兩位數增長,也低於今年一季度增速,但平安銀行上半年的表現,仍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547.69億元,同比增長17.59%;撥備前利潤達到361.56億元,同比增長28.26%。實現凈利潤122.92億元,同比增長6.1%。而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截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3.17%。

大幅計提撥備是平安銀行凈利潤增速回落的直接因素。今年上半年,該行計提撥備200億元,達到2012年、2013年兩年總和的兩倍之多。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平安銀行共計計提撥備僅100億元。

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利差、息差均有所提高,利息收入、支出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上半年,該行凈利差為2.67%,凈息差為2.79%,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0.1個、0.08個百分點。

在利息收支方面,該行上半年利息收入為635億元,同比去年的658億元減少23億元,降幅約為3.5%;同期,其利息支出為273億元,而去年上半年則為347億元,同比減少74億元,降幅高達21%以上。利息支出的大幅下降,成為驅動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

“我非常滿意的就是效益型指標的改善,凈息差、凈利差持續改善,收入成本比原來是40%多,這幾年一直在下降,現在已經不到30%了。”邵平說。數據顯示,上半年該行成本收入比為28.8%,比2013年末下降了12個百分點。

實際上,凈息差和凈利差的逆勢上升,與其付息負債的利率下降,以及資產負債結構的改善密不可分。邵平總結道,平安銀行這幾年各項效益指標的改善,來源於對資產負債結構的合理調整,這是銀行管理的真功夫。只有規模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關鍵是結構的改善。

“我們的業務結構改善了,客戶結構變了,優質客戶多了,在存款里面,結算型存款占到70%,非銀同業占30%,一般存款里高成本的負債現在嚴格控制。”邵平說,增長和發展是兩個概念,增長是規模的擴張,發展是結構的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