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風馳電掣的男子百米跑冠軍博爾特(Usain Bolt)、女子網球大滿貫得主賽琳娜·威廉姆斯(SerenaWilliams),巴西地產大亨卡洛斯·卡瓦洛(Carlos Carvalho)的名氣當然不怎麽響。就連在巴西國內,也很少有人聽說過這個低調的地產開發商。
但是,這個已經91歲卻對商機依舊敏銳的老富豪正打算從巴西歷史上的第一次夏季奧運會中攫取商機。
他的眼光有多獨到?在位於里約南部的巴哈區(Barra)的奧運會主場館附近,卡瓦洛坐擁至少6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84000個足球場。里約2009年競得2016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後,這塊土地以百萬級別美元的價值不斷躥升。
卡瓦洛的公司之前以PPP的形式參與了奧林匹克公園的建設,投入了約3.3億雷亞爾(約1.06億美元)。卡瓦洛的算盤是,奧運結束後,將把奧運村和奧林匹克公園的部分地產改造成奢華型酒店,繼續開門迎客。最近,卡瓦洛還在他所有的土地上新建了一棟帶有3000個房間的五星級酒店,屆時還將配有劇院、大學和100米長的林蔭大道。在卡瓦洛看來,一旦建成,連美國紐約都忍不住要嫉妒了。
巴西地產大亨卡洛斯·卡瓦洛(Carlos Carvalho) 視覺中國圖
不過,在巴西經濟歷經20年來最差表現時,誰都不敢保證可持續盈利。但是,卡瓦洛認為,他看重的是長期回報,同時還希望改變這座城市。卡瓦洛的設想是,借助奧運會的舉辦,要將巴哈區打造成一個精英匯聚的城市,不再有貧民窟,而成為里約新中心。
當然,這也沒少引發爭議。畢竟,巴西依舊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大打“奧運牌”為富有階層改善設施,並不是國際奧組委設想中的“奧運遺產”。為奧運大興土木,最終肥了地產開發商和富豪的腰包,一直以來是奧運會無法回避的問題。但卡瓦洛不介意。他在公司總部Carvalho Hosken的大樓里淡定地回應道:“我知道這會有爭議。但又有什麽關系?”
為了重新安置那些在卡瓦洛土地上居住的居民,里約政府也掏了錢補償那些主動為奧運讓路的居民,如果執意留下的,得到的補償也會減少。但在這搬走與留下的拉鋸戰中,沒少發生沖突事件。
卡瓦洛勾勒的五星級酒店綜合體中,除了3000間房間外,還有遊泳池、人工湖,7萬平方米的熱帶雨林花園。這似乎與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形成鮮明對比。那時,倫敦政府的初衷是振興倫敦落後的東部地區,翻新當地的住宅,而里約似乎著眼於高端地產行業。
當然,這不是故事的全部。當其他里約奧運的承辦城市在適度翻修當地住宅時,由於里約巴哈區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卡瓦洛及其公司的手中,因此,也由不得政府說了算了。卡瓦洛指著攤開的巴哈區地圖稱,標準不能降低,一旦降低就背離了初衷:一個匯聚精英與高品位的新城市。因此,新城市必須走高端路線。
把巴哈區改造成里約新中心,是卡瓦洛長遠的戰略。早在1973年,他就買下了巴哈區西部近1000萬平方米的土地,當時該地區是遍布沼澤、樹林與廢棄的咖啡種植地。經過40多年的改造,巴哈區“舊貌換新顏”,購物中心、高層建築隨處而見,利潤也隨之而來。卡瓦洛表示,真是獨一無二的經歷,就好像坐在冒油的油井上。
對於巴哈區的開發並不是每個人都贊同。有人將巴哈區視為“俗氣的眼中釘”,倒是很多遊客覺得巴哈區的風景與里約主城不同,更像是洋氣的邁阿密或者洛杉磯。
能成功獲得2016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又一次幫助了巴哈區的轉型。里約市長帕埃斯(Eduardo Paes)更是把政治生涯堵在了巴哈區。7年間,數十億雷亞爾投入了巴哈區的基建,從此巴哈區的地鐵得到延伸、高速公路被翻新,還新建了城市間的快軌。當然,還有數條新修的水管、汙水處理系統等。
難怪在卡瓦洛看來,這對於巴哈區是一次百萬美元級別的升值,因為奧運會把所有落後的基建都翻新了。
這或許還算溫和的估計。當地房產經紀人協會主管卡瓦爾坎蒂(Laudimiro Cavalcanti)表示,近年來,巴哈區的房價要比巴西其他地方都貴。2009年,每平方米土地的售價在3000雷亞爾(約960美元),如今已翻了三番,與里約其他街區相比貴了3倍,甚至與倫敦比肩。
目前,卡瓦洛的公司估值約合150億雷亞爾(約48億美元),也使得卡瓦洛躋身世界級富豪。“公司的股東就我一個人,因此要做些瘋狂的事也就得我一個人擔著。”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