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敢投資”,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作出如此表述。8月10日,由中信信托舉辦的“財富管理新趨勢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上,姚景源主要從“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三方面分析中國宏觀經濟,他也同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是正常的,和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和人口老齡化有關。
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僅僅為2.8%,2015年則為10.1%。對於今年民間投資大幅回落的情況,姚景源表示,“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預期較低,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為負數,大家都不敢投資”。姚景源呼籲在投資方面要避開傳統農業、中低端工業、低附加值的服務業,瞄準現代農業、中高端工業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
同時,姚景源認為經濟增速回落是正常的,“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不是數量問題、速度問題,是健康問題。中國經濟要走到一個新階段,由過去規模速度擴張的粗放增長,轉到質量效益提高的集約增長,就是由粗放到集約。”
此外,中國經濟速度的放緩也和長期累積的矛盾有關。一方面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過去的高速發展主要依靠大量的低價勞動力,生產低成本出口產品“打天下”,但如今中國的勞動力人口下降,勞動力成本上漲,過去的模式不可持續。過去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長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自然和環境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姚景源也強調中國步入老齡化,但是中國老齡市場的開發不夠,應學習日本的“銀發經濟”,盯住老齡市場。
在經濟結構方面,姚景源表示仍需要繼續優化,即農業應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工業應由中低端產業走向中高端,而服務業則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部分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面臨體制上的問題,如金融業方面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最根本還是在於打破壟斷局面。
動力轉化方面,必須讓創新和技術進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過去依靠資本、資源及勞動力大量投入,使經濟高速發展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