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Y Combinator幕後故事:第一印象很重要 避免投機取巧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04/232024.html

北京時間9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技網站GigaOm專欄作者埃利薩·科恩(ElizaKern)發表文章指出,要想加入硅谷最古老、最知名的創業孵化公司YCombinator到底需要哪些條件?通過對創業者面試、展示活動等整個過程的追蹤關注,一部新作揭示了這家創業孵化公司的幕後故事。

現在,創業孵化工具和加速項目似乎都不再是稀罕事,但是保羅·格拉漢姆(PaulGraham)於2005年參與創立的YCombinator為其 他項目打下了基礎,並且通過AirBnB和Dropbox等公司的崛起證明了自己的成功。那麼,格拉漢姆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成為格拉漢姆支持的項目需要達 到哪些條件?

一部名為《發射架:硅谷最獨家的創業公司加速器》 (TheLaunchPad:InsideSiliconValley'sMostExclusiveStartupAccelerator)的新書就是 要探索YCombinator幕後故事,揭示創業公司如何從進入YCombinator、到展示自己,再到創建成功的公司。這部書的作者是《紐約時報》數 字領域的專欄作者、商學教授蘭達爾·斯特羅斯(RandallStross),他獲得了格拉漢姆和YCombinator合夥人的許可,得以追蹤關注 2011年夏天進入YCombinator的一批創業公司,從他們最初接受面試到成果展示。這部作品將於9月27日出版,但讓我們先睹為快。

這本書並沒有透露太多令人驚愕的秘密,很多關注Quora和HackerNews的讀者可能已經瞭解YCombinator如何運作,另外格拉漢姆最著名的言論和他關於創業公司的哲學也已經發佈到互聯網上。

但是這本書介紹了YCombinator合夥人的指導風格,揭示了多少公司和創始人真正通過YCombinator取得成功。在我看來,這本書還可 以看出多少創業公司在經歷前三個月的艱難探索之後終於提出穩健的理念,展示活動中多少創業理念只是幾週前才剛剛面世。這不僅是一部介紹格拉漢姆和 YCombinator的作品,而且是一個關於創業公司努力探索的故事。

以下是這本書裡面的一些有趣片段:

-格拉漢姆告訴創業者們要住在山景城,儘管這裡很枯燥,因為距離近是YCombinator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他還表示,創業者們在展示活動結束之後可以前往舊金山過「嬉皮士」(hipster)們的活動。

-24/7:格拉漢姆建議創始人們把除了睡覺和吃飯以外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自己的項目當中,他的妻子、YCombinator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傑茜 卡·利文斯頓(JessicaLivingston)表示,一些成功的創始人體重會下降15磅,他們吃得非常簡單,而且在不工作的時間去打網球。

-女性稀缺:利文斯頓估計,2011年冬季進入YCombinator的一批創業公司當中,只有4%的創始人是女性,而2011年夏季進入 YCombinator的160位創始人當中,只有2位女性。格拉漢姆將這個原因歸咎於多方面,包括男性在孩提時代更早接觸計算機技術、提出加入 YCombinator申請的女性創始人數量稀少、人們更願意與自己的同性好友共同創業等。在這部書撰寫的時候,也就是YCombinator成立6年之 後,在YCombinator資助的300多個項目當中,只有1個團隊完全由女性組成。

-術語:很多人將「孵化器」、「加速器」和「種子融資」混為一談,但格拉漢姆更喜歡用「種子融資」這個詞,部分原因在於他認為「孵化器」僅僅是提供辦公場所的一種項目,他反對這種理念,因為真正的黑客不願被告知應當在哪裡工作。

-面對面交流:儘管格拉姆漢與這些創始人們共同打造高科技解決方案,但他更喜歡面對面的交流。他不喜歡通過Skype參加會議的人們,認為面對面交流說明創始人對自己的工作更負責任。展示活動期間,格拉漢姆將創始人與投資者安排在同一個房間,這也是出於這個理念。

-第一印象很重要:YCombinator合夥人表示,展示活動是為了使投資者對創業公司產生足夠的興趣,願意觀看他們的展示並且事後找他們商談。 很多投資者在展示期間無所事事,有的投資者只能記住其中的一個詞或一句話,比如「關於雜貨的某個東西」。因此,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避免投機取巧:格拉漢姆表示,不要在展示中使用美女等圖片,否則以男性為主的觀眾注意力將被轉移。不過這與新派投資者戴夫·麥卡羅爾(DaveMcClure)的觀點截然相反,麥卡羅爾認為展示必須具備以下三要素之一:性、錢、權。

-展示之後:格拉漢姆非常看重YCombinator的黑客文化,但這對於創始人準備與投資者交流沒有太大幫助,因為投資者不會很喜歡未完成的理念或者不完美的產品。因此,在展示活動後與投資者的交流過程中,創業者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成功機率:加入YCombinator並不意味著成功籌資,2011年夏季加入YCombinator的63家創業公司當中,約有12家沒有籌得 資金或者取得成功,還有7家創業公司僅僅籌得1.5萬美元到6萬美元。不過,在獲得投資的51家公司當中,平均籌資額為85萬美元(不計入 YCombinator相關的資金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74

二孩政策改變購車需求 行業協會勸車企勿“投機取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598.html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研究成果認為,二孩政策的放開打破了傳統的家庭結構,隨之也改變了人們對座駕的要求。但目前,汽車生產企業仍存在切勿盲目跟風、簡單抄襲模仿,為搶占市場先機犧牲質量等問題,“投機取巧不是長計”。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日前發布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2016)》藍皮書稱,一直以來,國內商務車MPV市場幾乎呈“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要麽偏重商務,要麽專攻家用。

20世紀90年代MPV進軍國內之初,進口、合資品牌一邊獨大,別克、豐田、奔馳等品牌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MPV當時售價高昂,購買者大多為出於商務接待目的的企事業單位等,消費群體讓MPV貼上了“商務專用”的標簽。

歷經多年的發展,目前大型MPV市場份額整體呈下降趨勢,而宜商宜家等家庭用途需求強勁、價位相對較低的小型MPV則與之相反,呈現上升的趨勢,得益於三四線汽車市場的崛起,慢慢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藍皮書稱,隨著MPV市場商用與家用的界限日趨模糊,宜商宜家的中高端全領域MPV正憑借其通用屬性而崛起,對傳統MPV市場提出了挑戰。隨著消費升級,小型MPV市場銷量未來將逐漸下滑,宜商宜家的中型MPV將異軍突起並非偶然,亦是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市場對汽車行業的重新洗牌。二孩政策的放開打破了傳統的家庭結構,隨之也改變了人們對座駕的要求,全能型七座MPV的春天即將到來。

藍皮書分析認為,正是捕捉到了國內MPV市場的消費走向,各汽車廠商紛紛進入中型MPV市場,預計未來價格適中、空間寬敞的中型MPV將成為最大的細分市場。

調查發現,目前微車企業的重心已向乘用車轉移,拓展方向主要是MPV和SUV領域,目前,微車企業的小型MPV和中型MPV車型越來越多,SUV車型也越來越多,微車企業產品呈多元化發展趨勢。

2014年工信部453號文件《關於加強小微型面包車、摩托車生產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使傳統微客成本提高,價格優勢降低;同年公布的“6年免上線檢驗”等年檢新規使傳統微客不能享受“6年免檢”,有關政策加速了傳統微客市場萎縮,促進了小型MPV市場發展。進入狹義乘用車領域後,微車企業面對的競爭層次也明顯升級。

此外,藍皮書介紹,近年來,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產品市場發展迅猛,SUV新品投放非常快,尤其是中國品牌產品SUV新品投放速度驚人,這就難免會忽略了產品品質,一旦品質跟不上,將不會為企業帶來持續的競爭力,中國品牌轎車產品的發展可作為借鑒。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介紹,目前,企業都瞄準SUV這一市場機會,尤其是中國品牌企業,為了發展SUV產品,將轎車、MPV產品市場速度放緩,因此,產品結構單一化趨勢明顯,呈現SUV獨大的局面。隨著合資品牌產品價格下移,市場日趨飽和,產品結構單一化的競爭劣勢將凸顯。

藍皮書表示,乘用車企業切勿盲目跟風、簡單抄襲模仿,應避免自身產品與行業主力產品的高度同質化現象而陷入新的惡性競爭。企業需要慎重審視未來發展戰略,重視產品的差異化風格打造,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將獲得新發展。

“切勿為搶占市場先機犧牲質量,乘用車用戶有更高的品質要求,一些中小企業新產品推出速度很快,但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技術、試驗驗證。”藍皮書說,在乘用車領域競爭,投機取巧不是長計,企業不能為當前在新市場上取得了一些快速突破而沖昏了頭,企業需要綜合提升市場、研發、質量、成本、營銷等方面的能力。

藍皮書認為,微車企業轉型開發的MPV和SUV等車型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溢價都較低,微車企業的乘用車新品雖實現了一定銷量,但這是在當前MPV和SUV領域競爭不夠激烈且對品牌相對不太敏感的環境下實現的,隨著合資品牌的系列化進入、產品的豐富、消費的升級,缺乏品牌支撐的產品將逐漸被邊緣化,被始終壓制在最低端,或被更快淘汰,為此,大力進行品牌建設尤為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90

昆機退市記:從輝煌到沒落,投機取巧終自掘墳墓

*ST昆機(600806.SH)的A股之旅將在2018年止步。因四年連虧加財務造假,公司將被“踢出”資本市場。

5月22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對*ST昆機做出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就*ST昆機而言,其觸及了凈利潤和凈資產兩項退市指標。”上證所表示,*ST昆機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凈利潤均為負值。2017年凈利潤再度虧損-23.63億元,凈資產-1.98億元,同時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

三度易主,由盛轉衰

在1993年上市前,*ST昆機身披榮光。

*ST昆機前身是1936年在南京籌備成立的中央機器廠,後1938年抗戰期間遷入昆明,改稱中央機器有限公司昆明機器廠。

民國“央企”*ST昆機,在新中國成立4年後,更名昆明機床廠,成為第一機械工業部直屬的“十八羅漢廠”之一,開啟了專業生產機床的歷史。

1994年,制造出T68臥式銑鏜床,並代表國家參加萊比錫國際博覽會;1965年,制造出T42100坐標鏜床,精密機床的制造水平達到世界一流;1985年,制造出中國第一臺精密加工中心.....在上市之前,諸如此類的第一,*ST昆機可數眾多。在這家公司網站的榮譽墻上,列著“曾創造140多個中國第一”的無上榮耀。

但90年代後,重組改制成功掛牌上證所的*ST昆機,卻來到了拋物線的下滑端。

上市前十年,*ST昆機一直處於在虧損邊緣掙紮的狀態,凈利潤最多多不過三四百萬。在2006—2010年,*ST昆機曾有過幾年輝煌,每年凈利潤可達億元級別,到2011年之後,機床行業由盛轉衰,*ST昆機利潤還是加速下滑,主營業務從2012年開始虧損至今。

而上市以來,原來的國民“央企”也歷經了控制權三度被轉手,管理層幾番動蕩,公司最後賣無接盤的窘境。

第一次轉讓在千禧年,雲南省政府將*ST昆機29%的股份轉讓給西安交通大學產業(集團)總公司(下稱“交大產業”),退居二股東。彼時,交大產業承諾將選擇含金量高的高科技項目註入*ST昆機,隨後,*ST昆機收購了交大思源、交大賽爾、恒通智機以及交大產業相關技術。

但大手筆註入資產,卻讓*ST昆機仍然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交大產業入住前一年,*ST昆機營收0.91億元,凈利潤0.04億元;收購上述資產後,2005年,*ST昆機的營收增長至6.73億元,但凈利潤卻只有0.21億元。

註入機床資產後,交大產業更為優質的電子信息等資產並未裝入*ST昆機,2005年*ST昆機又被轉手賣給了現在的大股東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沈機集團”)。而交大產業裝入*ST昆機不到數年的資產也再度轉手。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述裝入的資產中,西安賽爾已成為*ST昆機難以甩掉的包袱,後2017年3月還被*ST昆機揭露造假,這一事件也成為*ST昆機財務造假暴露的開端。

落後挨打,造假保殼

沈機集團是國內的機床龍頭,其旗下還有另一機床企業上市公司沈陽機床(000410.SZ)。

在收購*ST昆機之時,沈機集團在行業之中風光無兩,2005年營收已近46億元,殺入世界機床行業收入前十。當時沈機的目標是2010年經濟規模達到150億元,利稅20億元,進入世界三強。但顯然,這一目標隨著國內機場行業的式微,並未實現。

隨著機床行業長期供大於求,國內機場企業技術上積弱積貧,不具備與國外企業搶占市場的實力。眾多的機床企業都在2011年前後開始了困難期,而*ST昆機網站的榮譽墻,在2011年之後也未有再更新。

2011年後,*ST昆機就長期在虧損邊緣掙紮,而“大哥”沈陽機床也並不樂觀,後者在2015年、2016年連續虧損而“披星戴帽”,但2017年,沈機集團承接沈陽機床虧損資產,成功助其脫帽。但對於*ST昆機,沈機集團選擇了再次將其變賣,由此還引發了*ST昆機股東不滿,指責沈機集團偏心“親兒子”。

2015年—2016年,沈機集團曾試圖以9億元向紫光卓遠轉讓其所持有的*ST昆機1.33億股權,但後因在相關公告中未披露“3個月自動解除”協議和“獲得雲南各部門支持”等必須披露的生效條件,因此被證監會警告,處以40萬元罰款,時任*ST昆機的董事長、董秘等高管也被證監會警告並分別罰款15萬元。

沈機集團選擇放棄*ST昆機,與其主營產品屬性相關。就過去數年間的公開資料來看,沈機機床產品主要為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數控機床,而*ST昆機則主要為臥式鏜床等大型精密機床,自動化程度較低,難以進入高端市場,在數控機床,智能化日益成為行業主流的背景下,*ST昆機成為了落後挨打的那個。

在轉讓股權失敗後,沈機集團也逐漸失去了對*ST昆機的耐心,這使得*ST昆機深陷保殼的困境之中。在2015年轉讓股權信批違規之前,*ST昆機及其上屆管理層就走上了了投機取巧,秘密造假保殼的道路。

2017年3月20日,*ST昆機新管理層自爆公司過往存在四大財務問題:存貨不實、銷售收入確認違規、費用少計、子公司“多套賬”塗改票據,所涉金額上億元,隨即引發市場的軒然大波和監管層的強烈關註,自曝造假兩天後,證監會正式就此展開立案調查。

經過8個月的調查,2017年11月16日晚,*ST昆機造假事實被認定,監管層對公司原任及現任董事、監事或高管做出處罰決定。經證監會查明,2013~2015年間,*ST昆機通過跨期確認收入、虛計收入和虛增合同價格三種方式虛增收入約4.8億元;同時通過少計提辭退福利和高管薪酬的方式虛增利潤約2961萬元;此外,2013~2015年間,*ST昆機年度報告中披露的存貨數據也存在虛假記載。

“之前公司曾表示過,財務造假加上連續的虧損,肯定會退市。也說大股東沈機兩年也沒有拿出什麽有效的重組措施來保殼,反而是公司以造假保殼。”*ST昆機的一名投資者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股民,在上證所對*ST昆機下達”退市令“之前,均知曉退市已是定局。

3萬踩雷股東何去何從

和同時被判令退市的*ST吉恩不同,*ST昆機還有財務造假的案底。對於這家A+H股的老牌機床公司而言,退市或許可以讓公司的窘迫暫別大眾目光,風波告一段落。但對於3萬多名*ST昆機中小投資者而言,虧損的噩夢遠沒有結束。

“如果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投資者因此造成損失的,投資者可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通過司法途徑尋求民事救濟或賠償。”上交所表示,投資者可以通過退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采取措施維護股東權利。

*ST昆機的財務造假將其加速推向了退市深淵。對於造假賠償,此前,有持股*ST昆機的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稱,*ST昆機管理層於今年初曾對投資者給出承諾,公司會保護股民利益,對於退市以及此前的財務造假,還計劃成立賠付基金。

彼時,*ST昆機曾表示,正在估算賠付範圍和額度,細化方案。但從目前來看,這一承諾很大可能將被證實只是一張“空頭支票”,*ST昆機及其管理層對此也未再做出任何回應,

實際上,*ST昆機目前財務狀況非常糟糕,到2018年一季度凈資產虧空的窟窿近1億元,不具備賠付能力。5月10日的股東大會上,*ST昆機提請向沈機集團借款,金額不超過2億元,該方案最終獲得通過。

有證券法律師表示,漫長的主動索賠是*ST昆機投資者追回部分損失的唯一途徑。記者了解到,已有證券法律師代理的*ST昆機索賠案將在6月陸續開庭。

2018年5月30日開始,*ST昆機將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交易期限為30個交易日。有資格參與這場“危險遊戲”的個人,必須是具備2年以上股票交易,且實名證券賬戶內資產在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日均(不含融資融券)在50萬元以上。而不符合這一條件的個人則只能單向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34

富士康工人跳樓揭取巧加薪

1 : GS(14)@2010-11-13 10:2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57174

【本報訊】上周富士康深圳廠房有工人疑因未獲加薪而踏上黃泉路,成為富士康全國廠房第 18跳,令人關注到工人的困境尚未解決。有勞工權益團體近日到廠房明查暗訪,發現工人的薪酬及待遇根本未有改善,大部份工人不知道要經考核才可以加人工,亦有一半員工因未做滿六個月而不能受惠,只有少於一成人表示獲加薪至 2,000元(人民幣,下同),但加薪金額竟以津貼形式發放,同時工作量相應大增。團體炮轟富士康有誤導公眾之嫌,促請富士康為事件解畫。
做滿半年經考核才加薪

早前富士康接二連三發生自殺案,為疏導公眾不滿情緒,曾宣佈深圳廠房八成半工人會於 10月初,由 1,200元基本工資,上調到 2,000元。不過,上周的第 18跳,令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 SACOM)成員質疑富士康未有遵守承諾,於是近日到深圳龍華及觀瀾兩個廠房訪問 60名工人,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
SACOM項目幹事鄭依依表示,大部份工人不知道加薪資格,如要先做滿半年,再需經三個月考核期及考試,成功「過關」才有機會加薪;富士康從未對外公佈考核標準,加薪透明度極低。只有數名受訪工人獲加薪至 2,000元,但加薪金額 800元,卻以津貼形式發放,並不包括在基本工資內,令人憂慮公司會隨時取消津貼。有一名生產 iPhone工人向組織成員表示,加薪意味工作量隨之增加,產量需由以往 10小時 5,120件,增加兩成半至 6,400件;原先每 3人操作兩台機器,現一人要操作一台,「都累得要死了」。
此外,暑假雖已過,深圳廠房仍有大量實習生,實習三至六個月不等,月薪只有 1,200元。有實習生表示,他們是強制被送到觀瀾廠房工作,「要不就不能從學校領到證書」。亦有來自成都廠房的工人近月被調至深圳廠房,但月薪卻維持「成都價」 950元。
鄭依依炮轟,富士康的加薪政策有誤導公眾之嫌,促請管理層盡快解畫,並提高加薪透明度,改革其管理方式,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39

周顯﹕政府住宅供應數字取巧

1 : GS(14)@2017-08-29 01:26:26

【明報專訊】人們問我對樓市怎看,我說,你看新盤只要平過二手樓,馬上賣個清光,購買力肯定是有的,而且非常強橫,問題在於供應方面,究竟是少過、還是大過購買力呢?這是基本的經濟學供求關係,也是決定價格的基本原理。

查實香港的經濟底子並不太壞,問題只在貧富懸殊,中產階級沒有希望啫,但這對樓價影響不大。中國經濟好像也從谷底升回來了,所以,樓價仍然不會太壞。

單位實質總面積沒增加

通常,樓價大跌的背景,是同時遇上經濟衰退,以及供應大幅增加,單單一個因素,並不能夠推倒樓價,但暫時並未看到這個情况。如果看供應,未來可見的供應量,還未回到正常,所以根本沒有任何威脅。

所謂的「潛在供應量」,並非一年的供應量,而是好幾年之後才分批推出,這根本是政府用來嚇人的「假數據」,並沒有實質意義。在近兩年,香港的總供應單位數目是增加了,但其實單位面積減少了,新樓有大量的納米樓,所以實質的總面積並沒有增加。

我打個比方,如果政府一年推出500萬個麵包,人們說不夠吃,於是它變招推出1000萬個麵包,但是每個分量只有原來麵包的一半,這算是增加了供應嗎?但是,當政府的統計方式是以一個個計算,而不是總重量來計算麵包供應,便難免會出現這樣荒謬的事情了。

這當然也有賴市民和公共知識分子的愚笨,沒有人攻擊,才會令政府如此放肆。那些拿着統計數據的人,只懂得讀數字,根本看不到統計方法的錯誤,真是讀屎片。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56&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