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7月外儲小降41億美元 主因央行外匯市場操作

央行日前公布最新外匯儲備數據,截至2016年7月31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10.57億美元,較6月底下降41.05億美元,降幅為0.1%。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了解到,7月外儲變動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了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解外匯供需平衡,以及貨幣、資產價格重估出現上升。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外儲下降反映了我國仍面臨著一定的跨境資金流出壓力,但從規模來看是可控的。

外儲小範圍波動

本報記者從外匯局了解到,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三是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對於7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下降41億美元,外匯局方面表示,從7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貨幣、資產價格重估出現上升,外匯儲備規模的小幅下降是上述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自今年3月份開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增加,5月掉頭下降後,6月再度回到外儲增加的軌道,並重返3.2萬億美元關口。

市場人士也認為,匯率變動影響料有限,不排除央行當月在掉期市場操作較多,增加其美元頭寸,給外儲“充值”。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7月上中旬開始,人民幣匯率由弱轉強。而本月外儲的降幅並未顯著擴大,意味著央行幹預外匯市場的力度有限。

與此同時,經謝亞軒測算,7月匯率計值因素的影響為+61億美元,如果扣除該因素,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下降102億美元,降幅小於市場預期。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7月外儲下降41美元,這客觀上反映了我國仍然面臨一定的跨境資本流出壓力,但從規模上看是可控的,不會對儲備總體安全造成威脅。

“從儲備數據、7月外匯市場波動、儲備投資收益、儲備投資標的資產價格變化等多因素綜合考慮,預計7月我國銀行結售匯逆差可能在100億~200億美元之間,2016年結售匯逆差大幅萎縮的格局未發生變化。”韓會師認為。

“雖然人民幣面臨一定貶值壓力,但結售匯等基本面數據並未發生明顯惡化,且在監管層疏堵結合思路下,市場結售匯也沒有明顯偏離,因此外儲基本處於小波動範圍內。”法興銀行中國區環球市場交易部董事總經理何昕在近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今年以來,銀行結售匯逆差呈現逐步收窄的趨勢,5、6月銀行結售匯逆差逐步收窄至125億美元和128億美元,此前1月至4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分別為544億、339億、364億和237億美元。

警惕貶值預期擡頭

7月人民幣匯率呈現先貶後升走勢,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警示,外儲減少,資本外流有所加劇,側面體現出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擡頭的趨勢。

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指出,降準引起的負債減少需要通過資產方的調整來平衡。若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松的預期,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

謝亞軒稱,上述解釋表明,匯率和資產價格仍是央行采用其他貨幣工具、延後降準時點的主要顧慮。匯率仍有貶值預期、跨境資本外流減緩導致降準工具使用的迫切性下降。

不過,在他看來,全球貨幣政策轉趨“保守”的方向變化,有助於在中期緩解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短期來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疊加外部環境動蕩帶來全球經濟放緩的可能性,使人民幣的壓力仍較大,需警惕人民幣貶值預期擡頭。

但另一方面,英國、日本貨幣進一步寬松也推遲了美聯儲加息的時間,這將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對外儲也將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中長期看,維持年底人民幣中間價在6.8左右的判斷,預計四季度才是人民幣匯率和外儲壓力最大的時點。

法興銀行則認為,英國退出歐盟對中國實體經濟影響整體不大。盡管此時間不可避免將提升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的不確定性,但人民幣匯率應不會大幅貶值,且中長期看,或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助力。中國央行或測試貶值限制,人民幣未來一年料貶值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