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滬深兩市小幅高開後維持震蕩,早盤醫藥、港口、軍工等板塊一度走強,10:50左右,兩市開始震蕩走低,午前出現極速跳水,滬指逼近3000點;午後,兩市慣性走低,放量大跌,滬指跌幅一度接近4%,最低摸至2940點,創業板盤中則暴跌超過6%。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92點,下跌1.91%,成交額3168.1億元;深成指收報10405.85點,下跌4.11%,成交額4900.9億元;創業板收報2155.39點,下跌5.45%,成交額1367.9億元。
熱點板塊:
央企兼並重組提速,國企改革概念股弱勢上揚,早盤深科技(000021)一度強勢漲停,午後上海國資改革異軍突起,意圖逆轉市場,開創國際(600097)、申達股份(600626)、上工申貝(600843)強勢漲停,多股逆勢大漲;公交板塊走勢也較為抗跌,強生控股(600662)、申通地鐵(600834)上漲;港口航運板塊較為抗跌,天津港(600717)、營口港(600317)、上港集團(600018)持續收紅。另外,權重板塊中的銀行有護盤動作。
消息面有:
1、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2、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上海要堅定不移深化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管好國資、放開企業,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之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全力以赴支持總部設在上海的央企“國家隊”深化改革。
3、證監會:正確處理好監管與行業的關系;過去是以呵護為主,監管環境以松、寬、軟為主,現在要回歸監管本位,從嚴治理;通道業務遲早要消亡。
4、銀監會部署加強對高風險機構、高風險業務、高風險地區的排查,建立起風險機構、風險業務、風險產品、風險客戶的一覽表,同時研究逃廢債的現狀問題。
對於今日暴跌原因,綜合市場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
1、高層強調去杠桿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政策的定調仍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此次會議上,主要明確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此外,政治局會議罕見提及了“抑制資產泡沫”,這一表態無疑為資本市場未來行情帶來政策隱憂。
中金公司稱,政治局定調里已經透露了金融“防風險、強監管”的意味。特別是昨天的政治局會議的新聞稿中提到,“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這些都意味著今年下半年金融領域里重點的工作是防風險、疏通渠道、去杠桿,把資金盡量往實體經濟“驅趕”。而一行三會近期的監管動作頻頻,已經體現了這樣的意圖。
2、銀行理財監管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個獨立信源獲悉,銀監會於本月在2014年意見征求稿基礎上,已初步形成了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意見征求稿,並召集部分銀行進行討論。
中金公司策略團隊分析認為,今日盤中的跳水與市場傳聞的有關理財監管有關。雖然目前還沒有統計銀行理財資金有多大規模進入股市,但從寶能與萬科之爭的案例透露出來的情況來看,銀行理財資金通過比較隱蔽的方式進入股市,的確是在給銀行和股市帶來潛在風險。
中金公司稱,清理理財資金,短期影響風險偏好,加速資金“脫虛向實”、向優質股票集中。我們認為,加強監管銀行理財資金,從中長期來看是正確的事情,避免了相關風險進一步擴大,但短期會影響風險偏好。
3、金融監管風暴再升級
從“特停”機制到最嚴重組(借殼)新規,再到近期重拳整治定增亂象,IPO審核趨嚴,遏制“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夥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炒作等,監管層抑制市場非理性炒作意圖明顯。
4、新股發行提速,市場心理面受影響
證監會7月22日核發14家企業IPO 批文。自IPO新規公布以來,證監會每個月核準發行的企業數在10~15家之間,但今年7月份以來,核準發行IPO數量已達27家,如果按融資額估算高達211億元。分析認為,IPO提速會對市場帶來一定的心理影響。
此外,新股中銀行股不少。在近期獲批的14家IPO中,銀行股有2只,分別是貴陽銀行和江陰農商行。貴陽銀行獲批發行股數不超過5億股,為此前招股書設定數量;江陰農商行獲批發行股數不超過2.09億股,約為此前招股書設定數量的52%。江陰農商行定於8月3日發行。
5、招商魔咒
據知名微博曹山石微博稱,招商證券今日將召開宏觀固收研討會,“招商魔咒”來襲。
機構評論:
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認為,今天市場指數的下跌,導火索來自市場投機氛圍高漲,監管層進行了“口頭警示”與“窗口指導”,特別是以*ST欣泰今天的異動,大大的提高了市場對監管層擇機出臺相關措施抑制投機氛圍的預期(已求證);另外,深交所多次表態遏制炒作;有報道稱銀行理財監管新規稱“非標”投資擬不得對接資管計劃(待核實)。
存量消耗的市場,新股發行節奏加速,規模有放大。最新一批新股14只(前期13只),共募集金額120億(前期98億),且同一批中有兩家銀行股發行;
公募倉位高位,“恐高”是傾向。我們在每周倉位測算中,反複強調的一點:公募倉位已經處於高位,處於去年年底水平,本身有“恐高”的傾向,後續市場的空間完全取決於場外資金;
市場對貨幣寬松的預期將會出現修正。7月26日政治局會議強調更多的依賴於財政政策對沖經濟,而非貨幣;另外,建議各位去跟蹤下7月份信貸的數值;
美國近期數據好轉,美元指數攀升至97,近3個月高點,我們傾向於A股市場“吃飯行情”終將變為“買單”行情,配置上我們仍建議以“深港通”防禦的角度上配置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金融+消費”,會有超額收益;主題方面“國改、G20、深港通”等。
中金公司表示:今天上午A股收盤前出現快速跳水走勢,雖然尚沒有聽說明確的說法,但我們估計與市場傳聞的有關理財監管有關。
(1) 政治局定調里已經透露了金融“防風險、強監管”的意味。特別是昨天的政治局會議的新聞稿中提到,“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這些都意味著今年下半年金融領域里重點的工作是防風險、疏通渠道、去杠桿,把資金盡量往實體經濟“驅趕”。而一行三會近期的監管動作頻頻,已經體現了這樣的意圖。媒體報道的銀行理財資金監管,如果屬實,將對股市資金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雖然目前還沒有統計銀行理財資金有多大規模進入股市,但從寶能與萬科之爭的案例透露出來的情況來看,銀行理財資金通過比較隱蔽的方式進入股市,的確是在給銀行和股市帶來潛在風險。
(2) 清理理財資金,短期影響風險偏好,加速資金“脫虛向實”、向優質股票集中。我們認為,加強監管銀行理財資金,從中長期來看是正確的事情,避免了相關風險進一步擴大,但短期會影響風險偏好。從中期來看,銀行理財資金的監管無法改變收益率逐步下行的局面,可能也難以改變“低利率、弱需求”的局面,可能會加速資金“脫虛向實”,離開估值虛、盈利虛的板塊和個股,向估值相對實、盈利相對實的板塊和個股集中。我們將進一步觀察事態進展,相對收益的投資者可以穩守大消費,或者逢低吸納隨大市調整的估值不高、盈利文件的大消費品種,絕對收益的投資者可以適當調整倉位,靜觀其變。港股由於流動性是國際的,受此影響相對小,預計港股短期比A股更有韌性。
廣州萬隆認為,中小盤股為主的題材股集體殺跌跳水,這是監管政策對市場影響的進一步發酵並引發的市場恐慌。談A股總是繞不開監管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監管層的一些列舉措,不僅刷新了史上最嚴監管的紀錄,更對市場產生了深遠意義。近期各路遊資如驚弓之鳥,市場擔心隨時可能爆出個股黑天鵝,投資者需及時規避,謹防踩中雷區。如最新披露的銳奇股份(300126)公開提示退市風險,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被強制退市的*欣泰(300372)電氣,消息一出,資金連續兩日大舉出逃,跌幅巨大。
源達認為今日創業板盤中出現殺跌現象,次新股集體重挫,資金避險出逃,雖然*欣泰從跌停直線打到漲停,對市場參與者的信心有所刺激,但漲停後不排除借機出逃,後市有繼續陰跌的風險,提醒投資者切勿盲目參與,短期市場回調風險加大,短線投資者可考慮逢高減倉,精心篩選業績平穩,基本面向好,有政策支撐的二線藍籌,國企改革概念有望得到資金的輪換的下一版圖,可積極關註,等待回補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