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福布斯排行榜上十大富豪中的一半以上已經在布局體育產業時,同樣以投資見常的郭廣昌,卻一直在等待時機。
在遇見國際足壇的超級足球經紀人豪爾赫•門德斯(Jorge Mendes)後,他終於找到了進軍體育產業的切入點,並在半年之後火速拿下一只英國足球俱樂部。
7月26日,複星宣布從前任主席史蒂夫•摩根手中收購了英國狼隊足球俱樂部100%的股份。
從去年開始,中國資本就在海外掀起了一股收購足球俱樂部股份的熱潮,英超、西甲、意甲球隊已經先後被收入中資企業囊中。
為什麽收購英冠球隊
相比國際米蘭、馬德里競技、曼城等球隊,複星此次收購的狼隊,並沒有那麽有名氣,不過成立於1877年的狼隊,是足球聯盟(1888年成立)創始成員之一。曾經獲得過10次聯賽冠軍(其中3次頂級聯賽冠軍)、4次足總杯冠軍、2次英格蘭聯賽杯冠軍。全英歷史綜合排名前6。
“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看過15到20個歐洲俱樂部,與狼隊第一次見面,雙方便一拍即合。” 俱樂部代表施瑜對記者透露,“雖然狼隊承載著傳統與古老,但這支平均年齡23歲的年輕球隊,讓我們看到了極大的潛力和成長空間。”
施瑜提到的潛力和成長空間,與複星投資時一貫註重的投資風險也有關。狼隊的最新年報顯示,2015年5月之前的年度,俱樂部營業額達到3500萬美元,稅前利潤為96.4萬美元(約合73萬英鎊),這樣的數據在國外足球俱樂部中還是屬於比較健康的。
此外,盡管目前狼隊還在征戰英冠聯賽,但由於其歷史傳統悠久,也曾有在英超聯賽中競技的經驗,未來升入英超並不是沒有可能。
“除了狼隊自身的實力,我們也很看重英超的商業價值。”施瑜表示,“五大聯賽中英超的盈利能力最強。在前年的賽季中,狼隊英冠排名第7,與第6同分,與英超已經非常接近。相對於收購英超所面臨的成本和保級壓力,對於我們而言,狼隊沖超的投入會更加合理,沖超的潛力也更值得期待。”
德勤英國近日發布的《2016年度足球財務報告》也顯示,從盈利能力看,英超在五大聯賽中無人能及。雖然在2014/2015賽季,英超沒能像上個賽季一樣創造盈利紀錄,但總盈利仍再次超過了5億英鎊,20家俱樂部中有17家創下歷史新高。西甲各俱樂部間的盈利能力懸殊,2014/2015賽季西甲利潤的80%來自巴薩和皇馬。而法甲和意甲則在2014/2015賽季出現了虧損。
“未來我們還會幫助狼隊開拓中國市場,為中國粉絲提供更多渠道與狼隊接觸,除此之外,結合俱樂部比賽、青訓、當地歷史文化等資源,體育旅遊也將成為我們業務發展的一個方向。”施瑜進一步指出。
值得註意的是,早在今年1月,郭廣昌曾通過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複娛文化”,與葡萄牙Gestifute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在中國境內的公司,開展球員經紀、賽事運行以及肖像權經紀代理等方面業務。
而Gestifute公司的創始人,正是豪爾赫•門德斯,2010~2014年連續五年被“Globe Soccer Award”評為的世界最佳足球經紀人。這也符合郭廣昌及其複星系一貫的投資與合作模式:進入一個新領域時,會邀請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合作夥伴,學習世界上最好的模式,並嫁接國內外資源。
中國資本球隊收購潮
值得註意的是,這是自聯合睿康集團收購阿斯頓維拉後,中國資本今年收購的第二支英冠球隊。
而從去年開始,中國資本就在海外掀起了一股收購足球俱樂部股份的熱潮,最近的一筆交易是,蘇寧以約2.7億歐元(人民幣超20億)的總對價,獲得國際米蘭俱樂部約70%的股份。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資本迄今已經完成了對英格蘭、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荷蘭和澳大利亞等10家海外俱樂部的並購,其中8家實現控股,這8家當中有3家實現全資控股。
資本紛紛看好體育產業,與國家近兩年多來頻頻制定政策加速這一產業不無關系。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又發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相比2014年的1.36萬億元增幅達121%。而足球是體育產業中最大的單一項目,占體育產值比重超過40%。
“足球是世界上第一大運動,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體育市場。引入歐洲頂尖足球俱樂部到中國發展,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並購國際米蘭,可以提升蘇寧足球俱樂部的技術體系和運營能力。”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曾如此闡述收購國際米蘭的原因。
這也是中國資本布局體育產業更傾向從海外成熟足球俱樂部切入的原因之一。多位行業內人士就指出,歐洲近年經濟低迷,一些豪門足球俱樂部也受到影響,急需尋找買家化解危機,而對於中國買家來說,投資成熟的足球俱樂部,不僅有利於品牌提升,也有助將其經營經驗反哺國內的體育產業,不過,要想賺到錢,也需要有長期投資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