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4日,G20第三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舉行。
會議制定了結構性改革的指導原則,並通過了一套監測和評估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指標體系。會議表示,G20成員已經做好準備積極應對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潛在經濟和金融影響。
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架構、投資和基礎設施、金融部門改革、國際稅收合作、綠色金融、氣候資金、反恐融資等議題,核準了各議題下的主要成果,並發表了會議公報,為杭州峰會做好了財金成果準備。
會議認為,全球經濟持續複蘇,但仍舊弱於預期,下行風險持續存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G20成員已經做好準備積極應對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潛在經濟和金融影響,希望看到英國今後作為歐盟的密切夥伴。
會議指出,G20正在采取行動增強信心和促進增長,並重申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以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目標。
會議承諾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活動,保持價格穩定。在強調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作用的同時,會議強調財政戰略在促進實現共同增長目標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會議承諾繼續研究在必要時可能采取的適合各國國情的政策措施。會議重申將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並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會議核準了G20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在4月華盛頓會議確定的結構性改革九大優先領域基礎上,制定了結構性改革的指導原則,並通過了一套監測和評估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指標體系。會議指出G20在落實增長戰略方面已取得新的進展,將在杭州峰會前完成增長戰略更新和問責報告。會議承諾采取進一步行動重振全球貿易和提升投資,致力於減少過度的失衡,並在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促進更多的包容性。
會議核準了國際金融架構(IFA)工作組關於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架構的建議,承諾進一步加強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核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網,歡迎即將開展的清邁倡議多邊化與IMF的聯合演練。會議期待IMF在2017年年會前完成第15次份額總檢查,包括形成一個新的份額公式,並支持世界銀行集團按照達成一致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實施股份審議。
樓繼偉指出,盡管近期國際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未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大的沖擊,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G20各國有必要加強合作,重申G20上海會議的共識,繼續采取財政、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所有政策工具,增強信心,促進增長。一是需求管理政策仍然重要。貨幣政策的邊際效益在下降,要實施更多增長友好型的財政政策,有財政空間的國家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二是要通過結構性改革應對低增長態勢。發達經濟體要繼續提高勞動力市場彈性,促進投資和生產率增長;新興經濟體應增強經濟韌性,放松管制,促進競爭,推進金融部門改革。三是要繼續支持經濟全球化進程,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克制使用限制性貿易措施。四是有關國家要積極應對現實挑戰,希望英國與歐盟積極構建密切的夥伴關系,對外傳遞積極信號,穩定市場對其經濟前景的預期。
樓繼偉強調,今年G20在結構性改革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初步建立了一個框架,為G20深化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政策參考以及衡量手段,並提高各方改革行動的協調性和有效性。今後,G20將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完善結構性改革框架,推動全球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