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東媒體:“青島不怕淹”不是德國人的功勞

進入雨季以來,尤其是武漢等大城市遭遇前所罕見的內澇,山東省青島市的防澇系統再次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

青島不怕淹,是德國人的功勞嗎?今天,山東衛視晚間黃金段的山東新聞聯播以占“總篇幅”近五分之一報道:(青島不怕淹)不是德國人的功勞,是青島市吸取德國人建設經驗,經過幾十年自我打造建設而成的。

山東衛視的上述節目為此專門配發了短評。短評中說:看來,屢傳屢紅的德國神話,是利用了民眾在城市建設和水利工程建設缺乏常識。其實,青島不怕淹的神話,是建國以後幾代青島人,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十年高標準建設打造的。是青島在繼承雨汙分流經驗,又創造性發揚聰明才智艱苦探索取得的。

關於青島市排水系統的“段子”很多,很多都已經不可考證,但《膠澳發展備忘錄》顯示,1900年德國在青島首先提出雨汙分流的概念,雨汙分流的工程從論證到完工持續了5年之久,德國人顯示了特有的耐心。青島由此成為中國最早實現下水道“雨汙分離”的城市。到1905年,青島區鋪設的雨水管道29.97公里,汙水管道41.07公里。

但現在,德國人在青島修建的地下暗渠現在只剩下2.33公里,還不足現在青島市主城區暗渠總長度的千分之一。

在上述新聞節目中,青島市排水管理處副處長解力濤表示,目前青島市的主城區,建成在使用的雨水設施,已經達到了3400多公里。它的設計標準,重現期一般地區是1-3年,重要地區是3-5年,雨水暗渠是10-20年。

所謂重現期是個水文概念,即采用的最大暴雨量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國家采用的一般標準是半年到3年,青島執行的都是國家標準的上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