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組監管趨嚴 “國企殼”能否一枝獨秀?

6月1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修改意見,意見中對實際控制人認定趨嚴、明確配套募集資金、業績承諾等規定,以進一步規範“借殼”上市。不少公司對照重組新規後“知難而退”,Wind資訊統計顯示,6月17日至7月18日,兩市共有38家上市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或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雖然重組監管趨嚴,國企改革卻在加速,近期又有兩例央企重組產生,如中國國旅整體並入中國港中旅、中國中紡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分析人士指出,國企殼資源具有較明顯資本運作訴求,且國企殼資源受監管趨嚴的影響相對較小,與一般殼資源相比,國企殼資源具有明顯的相對優勢。

從證監會近期發布的一系列監管新規以及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審批來看,證監會對借殼重組的監管正逐步加強。尤其是6月17日出臺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修改意見,意見中主要針對兩大方向來念“緊箍咒”,一方面是強化監管力量對借殼的話語權,對近期在監管方面有問題的殼公司實行了“一票否決”,另一方面是制約了借殼套利的行為。

長城證券分析師汪毅指出,國企殼資源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而民營上市公司殼資源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民企由於其自身特點,在資本運作過程中靈活性和意願比較強,和運作過程中規中矩的國企相比,較容易出現違法違規事件。新規下,受譴責12個月及遭立案調查36個月之內的公司都喪失借殼機會,民企殼資源公司受到的影響更大。

從ST板塊走勢來看,證監會6月17日發布文件後,6月20日ST板塊有跳空的缺口,此後逐步氣溫回升。一位券商人士指出,這說明市場短期有規避,借殼上市肯定受到了沖擊,但長期來看還是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新標準會激勵公司自力更生,不再總是依靠收購方來拯救自己。

證監會發布監管新規的一個月內,兩市共38家上市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或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上市公司公告發現,上市公司終止資產重組的主要原因為市場環境變化、政策環境變化、相關方未能達成一致等。而在這一個月中,多家國企資本運作活躍。據不完全統計,近20家國企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重組目的多數為橫向整理,其中多家買殼上市的公司尚處在董事會預案、證監會受理等。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資產配置研究總監陳文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國企改革是中央指定關於改革方面的重要舉措和任務,是不會停止進行的。監管部門對重組管理嚴格化,但只要符合國家政策導向、促進供給側改革、資源重新配置的,監管部門依然會支持。監管更多會去規範不太符合產業規律、純粹概念性炒作的資產重組。

大規模的國企改革預期從2014年開始預熱到2015年年中南北車合並複牌達到最高峰,其後隨著南北車股價崩盤以及數輪股災之後,國企改革預期降至冰點。不過國企改革並不是一蹴而就,隨著國改的資本運作需求,國改概念股、國企殼人氣會否逐步升溫呢?

不過,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重組監管趨嚴,所有殼資源都會受影響,即使沒有監管趨嚴,重組對市場和股價的影響也已經大不如前,主要是因為投資者預期發生了變化,比如對註入資產的盈利前景、對註入資產的估值等等缺乏信心。預期發生變化之後反過來又打壓殼資源價格,目前市場仍然在這樣一種負反饋的過程之中。

對於當前的國企改革大潮,莊正不像大多數機構那樣樂觀。在他看來,國企改革主要是聚焦在控制權和管理方式兩類,在當前積極發展國有企業的背景下,讓大批國有企業控制權發生變化並不現實。另外,在反腐的大背景下,激勵不變管理方式也難有大的創新和突破。至於國企內部1+1是否大於2,還要畫一個問號。

陳文招指出,國企殼仍需看具體標的,看國企改革具體是哪個行業、哪個公司來做國改的,若資產註入不能帶來好的投資效益,也具有一定的風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簡單以國企民企來劃分的。“不能按民企國企來分,國家也很支持民企,鼓勵民企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並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劃分清楚的。國改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存在浪潮這一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