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於2016年7月14日(周四)上午9:30,在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應熱點問題,發改委相關負責同誌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對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要密切關註其庫存下降情況,加大住房供應,合理引導住房消費,防止房價持續過快上漲;對三、四線等商品房庫存較大的城市,要根據當地市場情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房地產庫存。
他稱,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基調仍然是去庫存。下半年,針對市場分化的情況,應更加註重分類施策、因城施策,促進市場平穩發展。
對於我國當前經濟運行情況,趙辰昕稱,我國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
回答記者關於民間投資的提問時,趙辰昕表示,中國將采取措施提振民間投資。為推動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地,研究解決制約民間投資的問題,5月20日至30日,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對政策落實情況開展自查的基礎上,國務院派出9個督查組,赴18個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
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重點介紹了7個方面情況,分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情況、我委開展經濟形勢調研的情況、上半年發用電量情況、投資工作情況、價格運行和價格監管情況、經濟體制改革情況,以及交通領域發展有關情況。
第一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情況
去產能方面,中國上半年鋼鐵和煤炭企業經營改善。鋼鐵、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提升,貨款回收有所好轉,市場預期有所改善。
去庫存方面,一是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今年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850億元,加大了對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式,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完善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三是支持合理住房消費。出臺了差別化的信貸、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引導住房需求合理釋放,促進商品房庫存的有效化解
總體上看,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基調仍然是去庫存。下半年,針對市場分化的情況,應更加註重分類施策、因城施策,促進市場平穩發展。對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要密切關註其庫存下降情況,加大住房供應,合理引導住房消費,防止房價持續過快上漲;對三、四線等商品房庫存較大的城市,要根據當地市場情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房地產庫存。
去杠桿方面,主要是降低企業杠桿率。按照國務院工作部署,我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降低企業杠桿率的綜合措施。
降成本方面,主要是減稅、清費。一方面,研究制定了降成本總體思路和《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10多個地區已出臺降成本專項方案。另一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措施。
補短板方面,我委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制定了《關於提高投資有效性 保持有效投資力度 著力補齊短板工作方案》,並按照有關要求,抓緊推進專項建設基金工作,優化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等,取得了積極進展。
第二方面,經濟形勢調研情況
我國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經濟基本面和社會大局基本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經濟走勢仍然分化,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從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從經濟運行上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方面,上半年發用電量情況
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277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1.4個百分點。
上半年,二產用電總體仍較低迷,用電同比僅增長0.5%,特別是高耗能行業用電降幅較大。其中,冶金、有色行業用電同比分別下降9.4%和4.3%,增速同比分別回落2.9和9.6個百分點。兩個行業用電下降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達-47.9%,拉低全社會用電增速1.3個百分點。
從發電情況看,6月份全國重點水電廠來水較好,清潔能源消納政策落實較好,發電結構繼續優化。
第四方面,投資工作情況
第一項是我委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情況。
1至6月,我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96個,總投資4616億元。其中,6月審批核準項目23個,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和高技術領域。
第二項是11大類國家重大工程包進展情況
自2014年9月我委陸續推出11大類重大工程包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59499億元,比4月底增加1780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403個項目,比4月底增加5個項目。
第五方面,價格運行和價格監管
6月份,12358價格監管平臺保持平穩運行。根據平臺數據分析,關系民生的停車收費、網絡購物、物業管理等依然最受關註。下一步將在繼續組織藥品價格、涉企收費檢查的同時,適時部署開展停車收費、物業收費重點檢查。
第六方面,經濟體制改革有關情況
一方面是紮實推進黨中央國務院交由我委牽頭的各項改革任務。
另一方面,下大力氣抓改革舉措落地。一是全面實施電力體制改革。二是出臺《鹽業體制改革方案》。三是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解決地方保護、區域封鎖、行業壁壘、企業壟斷等不符合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問題。此外,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公務用車制度、國有林場林區、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等也在抓緊推進。
第七方面,交通領域發展有關情況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委連續推出了多個交通領域的重要文件,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關於打造現代綜合客運樞紐提高旅客出行質量效率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等。多個文件相互關聯、互為支撐,共同形成政策體系。
以下為答記者問實錄:
央視財經記者:關於民間投資是近期大家關註的一個熱點,國務院最近也派出了專項的督查,發改委成立了專項督查組,請問目前督查取得了什麽樣的進展?下一步對民間投資有哪些針對性的措施?
趙辰昕:民間投資是近一段時期以來社會非常關註的熱點問題。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1—5月,民間投資11.6萬億元,同比增長3.9%,比2015年全年增速降低了6.2個百分點;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62%,比去年同期下降3.4個百分點。
為推動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地,研究解決制約民間投資的問題,5月20日至30日,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對政策落實情況開展自查的基礎上,國務院派出9個督查組,赴18個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並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行政學院、全國工商聯和新華社開展第三方評估和專題調研。在督查、評估和調研過程中,召開300多場座談會,實地走訪500多家民營企業,訪談3000多名企業家、行業協會代表、有關政府人員等,發放10000多份調查問卷,廣泛聽取了各方意見建議。此外,我委還派出6個督查組赴其他12個省區市開展專項督查,組織開展專題調研,並運用大數據加強分析研判,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督查、調研的基礎上,6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相關情況的匯報,並對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安排。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促進民間投資有關工作。這個文件是結合督查、調研發現的問題制定的一個最新的政策文件。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對民間投資體量大、同比增速下降較快和近期民間投資增速滯後的省區市組織開展重點督導,抓好對督查和評估調研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切實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日報社記者: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特別東北地區情況非常嚴重,我想了解一下發改委怎麽看待東北地區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下一步有什麽具體措施來支持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
趙辰昕:這是大家普遍關註的一個熱點。 今年上半年,盡管東北三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在農業、服務業、居民收入、物價水平和就業社保等領域表現相對平穩,同時,也有一些積極有利因素正在集聚。我點一點這幾個方面的積極因素和有利因素:
一是優勢領域新動能正在加快培育。如沈陽市機器人、民用航空、集成電路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產值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黑龍江省瞄準改善型品質型消費需求,高端食品、特色旅遊和健康養老產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二是投資結構出現積極變化。吉林省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電子信息、醫藥制造和商貿流通業等領域投資實現快速增長。長春市前5個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31%,民間投資活力正在逐步釋放。三是一些城市地方財政收入有企穩回升態勢。沈陽、哈爾濱1—5月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5.3%和14.6%,分別高於遼寧省、黑龍江省14.3個和8.8個百分點。四是部分城市去庫存取得積極進展。遼寧省今年以來全省商品房銷售實現較快增長,部分城市去化周期有所縮短。
同時應當看到,東北三省部分主要經濟指標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各省經濟運行走勢也有一些分化。三省十分重視這些問題,相信經過努力能夠解決,能夠保持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大勢向前。
關於對東北新的支持政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委將會同有關部門以貫徹落實《若幹意見》為主線,支持地方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全面推進東北振興重大政策文件貫徹落實。二是加快推進東北地區重點領域改革。三是支持東北地區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四是支持東北地區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五是支持東北地區謀劃建設重大開發開放平臺。這五個方面每個里面都有非常具體的內容。如果大家感興趣,會後可以把相關的具體內容給大家,在這里就不占用時間一項一項的具體說了。
同時,我委在促進東北地區加快轉變觀念,推動創新轉型和振興發展方面,也開展了一些具體工作。主要是6月底會同東北三省共同舉辦的“標桿企業東北行”活動,媒體已做了不少報道,這個活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請了很多有典型發展經驗的企業,到東北與東北地區的企業家進行交流,大概有5000多位企業家參與了報告會的交流,對他們轉變觀念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今後,我們還會創新方式方法,與東北三省加強互動配合,為東北振興提供多方面切實有力的支持。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剛才您提到去產能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請問這些積極變化會不會反過來影響到地方去產能的積極性?
趙辰昕:確實一些人有這樣的擔憂,總的看,鋼材、煤炭價格不同程度回升,有利於鋼鐵煤炭企業扭虧增盈,當然這種變化與積極推進去產能工作是分不開的。但同時,也確實會對一些地方和企業去產能的決心產生影響,已經減產、停產的企業也有意複產,增加了化解過剩產能的難度。
應該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將長期保持中高速水平,鋼材消費會在峰值平臺區持續較長時間,鋼鐵總供給過剩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鋼材價格持續上漲態勢缺乏足夠支撐;煤炭由於清潔能源替代等因素,需求增長空間有限。可以判斷,倒逼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的市場環境,短期內不會因價格一時漲跌而出現根本性變化。
各相關方面要排除幹擾,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著眼全局和長遠,進一步堅定決心,毫不動搖地堅決推進化解過剩產能的進程。下一步,國家有關方面還將繼續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
新華社記者:您剛才介紹了供給側結構改革五大任務的進展情況,其實在這五大任務中“降成本”是和企業利益非常相關的,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的投資預期。我想請您再詳細介紹目前為止降成本主要的舉措和取得了哪些成效?
趙辰昕:這位記者說的非常好,降成本確實涉及企業利益,關乎企業投資意願和發展信心。同時,它也是一項需要多方配合、綜合發力的工作。剛才因為時間的關系在介紹“降成本”具體措施的時候、包括降低融資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成本、降低政務服務成本幾個方面我只點了一下題,說的過於籠統,我再說的細一點。
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比如,通過督促銀行清理不規範收費行為,降低了貸款中間環節成本;批準籌建6家民營銀行,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股權融資,擴大債券市場規模,1季度直接融資規模15240億元,同比增長228%,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2.3個百分點。1季度銀行間7天同業拆借加權利率均值2.51%,同比下降44.6%,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財務費用。
降低人工成本方面,5月1日起暫定兩年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20%,部分具備條件的地區階段性降至19%。將失業保險總費率由現行的2%階段性降至1%—1.5%,其中個人費率不超過0.5%。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高於12%的一律予以規範調整,不得超過12%。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降低人工成本的舉措。
降低用能成本方面,通過實施煤電價格聯動,燃煤機組上網電價、一般工商業電價每千瓦時平均降低3分錢,加上利用取消化肥優惠電價等騰出的空間降低工商業電價,共減輕電費負擔470億元左右。7個地區試點的輸配電價改革,降低輸配電費用80億元,試點範圍現已擴大至18個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降低的費用還會進一步擴大。電力直接交易今年預計達到1萬億千瓦時,扣除去年4300億千瓦時電量,按每千瓦時降5分錢測算,可進一步減少企業支出285億元。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7元,可減輕下遊用氣企業負擔430億元以上。
降低政務服務成本方面,今年一季度,共取消13項行政許可事項,取消152項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規範了192項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縱橫聯動,前置審批事項大幅精簡,核準和審批效率明顯提升。近期,取消4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宣布506件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嚴重束縛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等文件失效。
人民日報記者:我還想再問一個去產能的問題。今年的目標是要壓減粗鋼4500萬噸,煤炭2.5億噸,這樣看任務很重,實現難度不小,現在已經進入下半年,我想了解一下今年的目標如期完成的把握有多大?怎樣去全力的保障?
趙辰昕:國發2016年6號、7號文件已經明確了“十三五”期間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的任務目標,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堅的要求,今年、明年、後年應完成大部分任務。從各地和中央企業確定的進度安排看,2016年壓減粗鋼產能要完成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要達到2.5億噸以上。
今年余下的時間不到半年,按時完成全年任務,直接關系總體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今後工作安排要更加緊湊、付出艱苦努力。一些地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形勢也較為困難,推進去產能,妥善安置職工、處置好企業債務,都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特別是隨著工作進展和市場變化,一些減產、停產的企業有意複產,有些地方去產能決心出現了動搖,對此需要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剛才我已經說到了這一點。
國務院領導多次明確指出,今年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必須完成。各省區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年底要一一盤點交賬。沒有完成全年任務的,都將被嚴肅問責。
瞭望周刊記者:近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很關註新經濟,也一直強調要改造提升傳統產能、要加快培育新動能,請問現在新舊動能轉換情況進行的怎麽樣?
趙辰昕:目前我們正在強調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和加快培育新動能,我個人認為新舊動能叠代更替是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必然會有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註意培育新動能,另一方面也要強調傳統動能的改造和提升,共同推動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積極進展。
加快培育新動能方面,主要是進一步突出改革創新,通過加大制度和創新資源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一方面,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清理規範工作取得新進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意見審議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快應用,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方案出臺實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另一方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在放管服改革和“雙創”帶動下,上半年新登記企業261.9萬戶,同比增長28.5%,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萬戶;前5個月,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14.4萬件,同比增長49.2%;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分別增長9.8%和7.9%,繼續快於整體工業;網上零售額增長27.7%。這是培育新動能方面。
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方面,主要是堅持分類施策,既堅定落實去產能工作任務,也切實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切實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二是積極推進降本增效,這兩點剛剛已經作了介紹。三是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及“中國制造2025”,運用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使傳統動能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滲透到傳統產業領域,網絡約車、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新服務積極湧現,促進了服務效率大幅提升。
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增長新舊動力實現動能轉換還需要一個過程。更要看到,9億多勞動力、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和優勢。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就一定能夠實現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路透社記者:請問英國脫歐對中國有什麽影響?
趙辰昕:英國脫歐是近期國際社會普遍關註的一件大事,結合您問的問題,我簡單談幾個觀點。
第一,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在經濟領域確實引發了世界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的波動,這些影響,隨著時間的進展正逐步得到消化。後續變化和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第二,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在這一背景下,世界經濟的重大變化特別是重要經濟體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都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對中國經濟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對此,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各個政府部門都會認真研究、密切關註。
第三,改革開放政策帶來了我國今天的發展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於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在當前錯綜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我們希望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提振信心、促進交流、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