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京銀行評級再遭降 國際機構唱衰銀行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9/1020468.html

在連續兩年調降評級之後,近日南京銀行終於坐不住了。經過與標普的溝通無效之後,南京銀行與標普終止了多年的合作。南京銀行的評級風波僅僅是國內銀行評級遭調降的一個縮影……

Nj.thumb_head

在連續兩年調降評級之後,近日南京銀行終於坐不住了。經過與標普的溝通無效之後,南京銀行與標普終止了多年的合作。南京銀行的評級風波僅僅是國內銀行評級遭調降的一個縮影,而銀行和評級機構之間存在明顯的視角差異。

實際上,國際評級機構兩年來頻頻在唱衰中國銀行業,擔心銀行業受到國內宏觀經濟拖累,但是國內業界對銀行的風險多持樂觀態度,對評級機構普遍的調降評級並不認可。

評級爭議

6月27日,標普評級宣布,將南京銀行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並將該行大中華區信用體系長期和短期評級也相應的做了下調,並確認該行長期“BB+”和短期“B”的發債信用評級。不過,此後應南京銀行要求,標普撤銷了上述評級。

標普認為,評級的負面展望反映的是中國經濟風險上升,而南京銀行的資本水平下降。標普預計該行資本充足率可能將降至5%以下的水平,而5%是南京銀行當前評估和整體評級的最低界限。

南京銀行方面則稱,南京銀行加強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維持了相對較高的撥備水平,此舉能夠應對未來銀行資產質量的惡化,但卻被標普誤認為資本的弱化。同時,銀行在通過各種手段補充資本,並於去年發行了150億二級資本債券。

“標普的評級標準是按照它的一套方式,而忽視了銀行方面應對風險的能力。”南京銀行相關人士稱,南京銀行正處在一個擴張期,指標也是符合現行監管規定的。單純考量資本充足率進行評級,對銀行的管理和風險評定並不全面。

數據顯示,南京銀行在2015年核銷不良資產總額27.1億元,而2016年一季度核銷8.56億元;2015年末撥備覆蓋率為430.95%,2016年一季度則為447.33%。

在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6年3月末,南京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2015年末的9.38%下降至8.21%,一級資本充足率從10.35%下降至9.03%。

南京銀行方面表示,年初均為銀行業務的集中期,而該行一季度的業務擴展肯定是對資本有所消耗的。同時,監管部門對於創新業務、同業和表外業務也增加了計提資本,這些都會引起資本充足率的變動。

更重要的是,標普將南京銀行的長期發債人信用評級從“BBB-”下調至“BB+”之後,在債券市場的認可將影響較大。據了解,按照標普的評級序列,BBB序列與BB序列最明顯的區別是,前者稱為投資級,後者稱為投機級,評級結果的定性將會導致債券歸類差別。

“銀行方面的業務和財務都沒有問題,甚至是越做越好,下調評級是缺乏說服力的。”上述南京銀行人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南京銀行高管對標普所稱的風險並不認可,並用實際行動表現出其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6月8日,南京銀行董事及高管增持了公司股份3.9萬股。

南京銀行董秘湯哲新表示,由於南京銀行和標普的合作期滿,加之雙方分歧較大,南京銀行決定終止雙方合作。

看空銀行業?

在中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南京銀行並非被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下調評級的國內銀行。6月17日,某股份制銀行的長期發債人信用評級由“BBB+”下調至“BBB”,展望穩定。其理由仍是未來12~24個月內該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實力將面臨壓力。4月1日,標普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將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則在今年3月份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調降至負面後,將25家金融機構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12家國內商業銀行。

“評級機構下調評級的理由大致相同,就是經濟下行、銀行不良上升,以及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變弱的預期。”一家股份行人士稱,國內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和國際評級機構存在區別,而這種差異還在逐漸變大。

記者了解到,國際評級機構在對銀行作出評級時,主要是對“一般資本水平”的情況考量以及近期行業的風險預期。其中行業的風險預期則是由宏觀經濟的趨勢評估和商業銀行風險趨勢評估兩個部分。宏觀經濟趨勢評估是國家經濟預判和政府支持;商業銀行風險趨勢評估則側重看資本緩沖。

但是,國內監管層表示評級機構過於擔憂。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曾表示:“對我國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不會產生明顯影響。這些機構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我國推進改革、應對風險的能力。”

2016年7月6日,銀監會起草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旨在健全風險管理治理架構和要素,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尤其是中小銀行在擴張時,監管將重點把控其潛在風險。”銀監會相關人士表示,大行的風險目前是可控的,而小行在於業務創新中的規範,要通過制度和法規建立,降低其風險。

  • 中國經營報
  • 姚祥雲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