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各地整改審計問題 破部門利益推動財政資金統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各地各部門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通過改革完善制度提高公共資金績效。

會議指出,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是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建設現代政府的重要基礎。日前向社會公布的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結果,有力推動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政策落實和重點領域風險防範,也揭示了公共資金資源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據了解,此前的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國務院關於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點出了問題之一就包括財政資金統籌整合相關政策措施亟需落實。

為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益,近些年國務院多次要求加大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財政部等中央部門和地方積極采取措施,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審計部門也對此加大審計力度。

不過,《報告》發現在制度方面,有關影響專項資金清理整合規範、要求重點事項支出掛鉤安排等法律法規未及時調整,支出的領域間、結構性失衡較為突出,預算執行中資金缺口大與部分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並存的矛盾仍然存在。

其中,《報告》分析專項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的深層次原因時稱,由於專項資金管理權限分散在不同部門,按項目下達、分條線考核,主管部門對統籌整合存在“三不願”。即主管部門擔心失去行政管理權不願整合、擔心職能被調整不願整合、擔心機構人員編制縮減不願整合,基層政府存在“三不敢”:怕失去專項支持不敢整合、怕得罪主管部門不敢整合、怕影響業績不敢整合,導致財政資金統籌整合要求難以完全落實,也使大量財政資金無法發揮效益。

對於這個問題,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以整改審計查出的問題倒逼改革。針對一些年年審、年年存在的“頑疾”,抓住體制機制深化改革,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把行政審批、財政體制、國有資產管理等改革推向縱深,打破部門固有利益格局,整合各類專項,推動財政資金統籌使用,使公共資金資源更好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關於地方防範地方債務風險反彈和強化地方財政使用績效的問題,此前審計署的《報告》曾發現,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東和河南等4個省通過違規擔保、集資或承諾還款等方式,舉債余額為153.5億元;同時,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出資設立的13項政府投資基金募集資金中,有1082.51億元(占30%)結存未用。

上述問題也被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關註到。

會議要求,要改革完善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從制度上促進盤活存量資金,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和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創業創新的作用。要完善監管機制,嚴格規範國有資產、“三公經費”和扶貧等民生資金管理,密切關註可能增加政府債務的潛在風險點,對以各種方式騙取財政資金、違反財政收支規定等行為嚴肅問責追責,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規範金融業務創新、防範金融風險。

為落實審計督查效果,上述會議強調,要強化對整改工作的督促檢查,有關地區和單位要對照審計查出問題,倒排時間表,按時限按要求逐項、逐條整改,整改結果要於10月底前報告國務院,並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後向社會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