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應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綠色金融隨即成為熱詞,帶動整個綠色金融行業擺脫前幾年的瓶頸,行業熱度迅速升溫。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綠色金融與全球經濟綠色化”論壇上,中國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就保險行業在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中提供了微觀層面的解讀。
梁濤首先提到,保險業在推進綠色發展中將會大有作為。這一點首先是因為保險業的自身行業特點就具有綠色特性。保險業屬於資金、技術和智能密集型行業,本身生產依賴的就是產品的定價和資本的歸集,因此不會對環境產生任何汙染。從這個角度來看,發展保險業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
而隨著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從行業意誌上升到了國家意誌,整個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保險行業僅在今年1—6月份就完成了5.8萬億的保額,同比增長37.3%。梁濤表示,保險業的持續發展為其服務於綠色產業提供了基礎。
在保險行業助推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不應回避問題。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高汙染責任險在中國漸有“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環境汙染責任保險起源於歐美發達國家,並為歐美國家環境汙染防治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我國,它卻並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自願投保的方式產生了市場失靈。
2015年,遼寧省環保廳共確定了420家環責險強制試點企業,其中129家企業能夠按照遼寧省環保廳的要求辦理,但保險覆蓋率不足3成,保險的社會職能未能完全發揮。而江西從2013年開始試點的環責險則面臨在2015年12月試點結束後,沒有企業續保的尷尬境地。
針對出現的種種問題,梁濤在論壇上重點強調了對於高汙染行業征收強制責任險是保險業對於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作用。在2013年環保部就配合保監會啟動了對重有色金屬礦(含伴生礦)采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石化等涉及重金屬汙染物產生和排放的企業強制投保環境汙染責任保險的試點。在對高汙染行業實現保險“硬約束”的同時,保險行業還為相關企業提供環境汙染保障。梁濤表示,在2015年,保險業為相關企業提供了1.4萬筆環境汙染保障,涉及金額達245億元。
環責險的試點在中國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場失靈,保監會是否應該配合相關部門制定對高汙染行業市場引導與強制推行相結合的思維。同時保險業是否也應該站在這些高汙染行業的顧慮角度,從而改變企業將環保支出視為負擔的傳統思維。而從實施的角度上看,推行強制環責險也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如何確定哪些企業在強制範圍內;保險公司如何定價等都是棘手問題。
雖然保險行業將註定成為推動中國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但是前路漫漫,問題多多,每一步還是要紮紮實實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