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建行以“以小為主 以微為重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中做好金融服務”為主題,亮相銀監會第52場例行新聞發布會。
支持小微企業納入轉型戰略
眾所周知,“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小微企業發展瓶頸。建行董事會秘書陳彩虹表示,融資難主要難在“缺信息、缺信用”。小微企業本身信息不夠透明,銀行難以全面獲取並準確識別信息,加之其較難提供銀行普遍認可的抵質押擔保措施,獲貸能力有限。
為破解這一難題,建行一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挖掘小微企業交易、資信、行為信息等數據,依托評分卡判斷其商業交易的真實性及履約能力,如“稅易貸”基於企業納稅信息進行風險評價。二是借助政府等第三方,使小微企業獲得增信。如“助保貸”以政府提供的資金組建風險補償資金池,建行通過信貸杠桿放大小微企業受益面。
“融資貴,主要貴在擔保公司和過橋成本。”陳彩虹表示,為減少小微企業融資負擔,建行一是通過創新信用貸款,借助政府增信等手段,免去小微企業尋求擔保公司擔保。二是通過續貸、再融資業務,減少企業尋求搭橋貸款的資金壓力。三是創新“網銀循環貸”,讓企業信貸資金隨借隨還、循環支用,降低資金成本。四是主動減免服務收費,免費服務項目數量在大銀行中居前。
大銀行做小微企業貸款並不“劃算”,這是過去業內的共識。對此,陳彩虹不以為然,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各家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面臨巨大災難的時候,有一家銀行別具一格,這就是富國銀行。富國銀行做小企業,使它規避了風險,躲過了金融危機一劫。
“從國際經驗來看,大企業做小企業不是做不做的問題,也不是做不做得好的問題,關鍵是能否把它作為戰略目標去選擇,而且找到最合適的方式。”
2014年,建行將“大力發展小微企業”納入到了“CCB2020”轉型發展規劃之中,明確了“以小為主、以微為重”的戰略方向,從政策、策略和技術手段上,引導和保障分支機構支持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的發展。
截至2016年3月末,建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萬億元,貸款客戶25.5萬戶,戶均貸款大銀行中最低,連續五年完成監管要求。單純從利率水平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基本不超過8%,2015年建行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87%,在同業中相對較低。
深耕互聯網和大數據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的事物,也是全新的模式。互聯網金融也給傳統行業帶來了挑戰。我們始終還是感覺到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大銀行的轉型。”建行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李曉芳表示,建行加強互聯網渠道,遵循移動優先。2012年建行推出了網銀循環貸,可以7×24小時隨借隨還,節省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突破了線下服務人員受制於人員、時間、空間的缺陷。
在此基礎上,建行構建了“小微企業快貸”的全線上的快速融資模式。基於小企業主、企業的資產情況、信用狀況、賬戶行為等信息,為客戶快速授信、實時審批、即時到賬,真正實現全流程“不落地”的線上操作。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重視大數據應用,組建了國內首家上海大數據中心。去年建行與第三方的數據公司合作了客戶數據篩選,針對存量的280萬小微客戶建立了精準篩選項目,在海量數據中篩選敏感因素。
李曉芳表示,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客戶群體的需求。通過一系列產品提供精準服務,提高效率,有效降低風險。在客戶服務上構建了篩選模型,提高客戶的精準,利用大數據技術做到了客戶的精準篩選。
在客戶評價上,建行開發了小企業評分卡模型。小微企業的財務信息不充分,評分卡關註客戶的履約能力、信用狀況、資產狀況,根據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打分,提高小微企業客戶評價的針對性、有效性。在產品的供給上也創新了一系列的大數據信貸產品。
同時,建行還在大數據上進行了風險監測,開發了預警系統。根據企業的賬戶行為就可以提前監測、預判,從而發出早期預警信號,控制小企業的風險。
創新支持科技金融
建行小企業業務部總經理劉守平透露,建行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服務小微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行專門成立了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采用“專業團隊+集團優勢+全能服務+合作夥伴”的模式,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創新服務和產品。同時也是按照建設銀行綜合性、多功能的轉型方向,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劉守平表示,建行對科技型企業服務主要體現在“五+”,即一是“政府+”,借助政府為科技企業增信;二是“創業+”,發揮建設銀行眾多客戶資源的優勢,搭建眾籌平臺,撮合有融資需求的科技型企業和有投資需求的客戶,開展科技股權、專利權眾籌試點,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科技產業;三是“企業+”,實現企業的融資升級。創新科技信用貸,根據高科技企業的納稅額、代發工資、科技專項獎勵、專項扶持基金等大數據信息,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授信;四是“資本+”,推動資本的運作升級。創新科技鑫三板產品,對新三板擬掛牌或者已經掛牌的科技企業,通過債+股的方式,滿足企業資金融通需求;五是“私享+”,為科技型企業的員工提供專屬服務。
此外,建行與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部門對接,在風險補償、知識產權質押等方面進行探索,搭建科技金融平臺,打造科技金融的服務平臺,扶持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