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深圳率先落實科創新政 成果收益可拿七成讓科研人員驚喜不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137.html

很快,深圳對科研人員的獎勵可能就不只是評職稱、漲工資了。

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後,作為中國科創重鎮的深圳已經率先在全國推出了落實科創體制改革精神的地方細則。根據這一新政策,深圳明確,政府所屬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將下放到項目承擔單位,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也將提高到70%以上。

深圳市政府推出的上述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力度之大,讓當地科研人士驚喜不已。有科研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據他了解,這一數字是迄今為止全國最高的。這一新政策有利於引導更多的科研機構以更大的積極性加入到科創大潮中。

深圳科創新政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更高收入

今年5月底,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上所提出的“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的重要論述讓很多地方都關註到了成果轉化、體制創新和人才發展環境三個最關鍵的科創體制改革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前,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出臺了《關於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幹措施》、《關於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幹措施》、《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幹措施》,在推動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政策和資源供給上“三箭齊發”。

那麽,如何讓科研人員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如何提高收入?對於創新高地深圳來說,這一問題尤為重要。

創新已經成為深圳的標誌。2006年,深圳將自主創新確立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主動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城市。2008年,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深圳全面啟動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制定了全國第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形成了鼓勵和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

一系列創新政策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2015年深圳PCT專利申請量為13308件,申請量連續十二年位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不過,絕大多數的專利權人是企業。

對於政府所屬的科研單位的研究人員來說,在新政策出臺前,科研動力仍待提高。深圳一位科研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單位沒有多少成果轉化,不到5%吧。因為即便轉化了,收益也落不到自己頭上,所以沒什麽轉化的積極性。”

他說,高校和國有研究機構科研人員的動力比較弱,科研人員想的無非是發篇論文,把職稱評上去就行了。

一位來自深圳另一家政府所屬科研機構的科研骨幹也表示,之前科技成果轉化後,骨幹人員到底能拿多少收益,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70%的科研人員收益比例走在全國前列

在深圳科創新政頒發之後,這一狀況有望得到改變。

根據上述深圳市政府出臺的政策,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將下放給符合條件的項目承擔單位。

同時,單位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對科技成果在境內的使用、處置不再審批或備案,轉移轉化所得收入全部留歸項目承擔單位,處置收入不上繳國庫。允許市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協議確定科技成果交易、作價入股的價格。

此外,市屬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職務發明轉讓收益可以在重要貢獻人員、所屬單位之間合理分配,提高科研負責人、骨幹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至70%以上。

深圳大學一位關註科技研發的教授告訴本報記者,迄今為止,這是他所了解到的、國內類似規定中最高的比例。“過去很多屬於財政供養的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在將科研成果孵化成產品並推向市場時,遇到的阻力很大。即便是推向市場後,科研人員的收益也經常會遭到層層克扣,真正的研發人員得不到太多的收益。”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劉國宏對本報記者表示,深圳科研資金改革創新一直走在了全國前列,2013年深圳科研資金改革方案就已開始轉變,試圖更多地發揮專業機構的作用,推進科技計劃項目。“而這一次則直接對政府所屬科研機構放權讓利,對激發這些科研機構及其人員積極性無疑會有重大作用。”

有利於彌補深圳科研院所短板

一直以來,深圳的科技創新以企業為主導。在深圳,即便是中小企業,在創新活動中也是非常活躍的。他們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技術創新成果,並迅速把技術轉化為產品,組建企業,進而打造一個產業鏈條。

深圳的自主創新也因而形成了一個最大的特色,即 “四個90%”:90%以上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職務發明專利生產於企業。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告訴本報記者,早在2000年左右,深圳就形成了上述創新格局。從積極方面來說,深圳在嚴重缺乏國家科研投入的背景下,闖出了自己的一條生路。但這同時也是深圳的短板之一。

高等院校和研發機構較少,加上政府所屬科研機構人員動力不強,深圳一直被視為一座缺乏源頭創新的城市。而上述政策有望推動彌補這一短板。

鄭宇劼說,深圳在創新上,最早只是模仿,在第二個階段是追趕式創新,現在正向源頭、引領式創新邁進。但是走到這個階段之後,就不僅僅是企業的事了。“比如說,華為已經走到了行業內全世界領先的位置,靠它一家企業再去突破就很難了,一定要有科學發現,而這是政府的事情。”

他說,企業的職能是利用公共的科學發現,去進行產業化,而科學發現本身應該由政府來完成,政府應該在創新的上遊來投入。深圳不能永遠停留在“四個90%”。

深圳市政府也在加大對科研機構的扶持。深圳從“十二五”到現在,成立了上百家新型研發機構。

所謂新型研發機構是指以多主體的方式投資,采取院校與政府、企業共建,或者企業自建等多樣化的模式組建,企業化的機制運作,主要從事研發及其相關活動,投管分離、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新型法人組織,在運作方式上,打破了傳統科研機構的“鐵飯碗”。深圳的華大基因、清華大學研究院等被稱為新型研發機構的代表。

鄭宇劼說,這些研發機構在體制上多種多樣,有些是事業單位,有些是民辦非企業單位,但是大多受政府資金支持。

從“十二五”開始,深圳的科技創新戰略也逐漸從應用型創新向上遊方向走,開始承擔國家大型項目,比如國家基因庫,大亞灣的中微子實驗室等。

按照深圳市的規劃,未來十年,大概有10所中外合作、以理工科為主的學院興建。鄭宇劼說:“這意味著深圳的公共性的科研投入將越來越高,‘四個90%’的狀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