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海瑟)
處於艱難的結構性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在2015年GDP增長放緩至6.9%。而海外經濟學家是如何看待今年中國經濟走向的?在全球範圍內,諸如可能的英國退歐、美聯儲加息又將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大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專訪了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海瑟。
他表示,鑒於中國政府和央行能使用的經濟政策工具,預計中國政府能夠穩定經濟發展,但中國經濟發展勢頭進一步放緩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預計今年的實際GDP增長將從去年的6.9%放緩至6.5%。
預計中國今年GDP增速6.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6.9%。而今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結果為比上年同期增長6.7%,增速進一步放緩。
“我個人觀點認為,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像很多人講的那麽糟糕,因為中國現在處在轉型期,之前是依賴於投資驅動增長,現在轉向消費驅動增長。因為全球的需求都在下行,目前中國凈出口對中國的增長沒有太大的貢獻,所以會看到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在放緩,但是總體來說並沒有那麽嚴重。”邁克爾·海瑟表示。
而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的經濟轉型並非一蹴而就。邁克爾·海瑟認為,目前中國還面臨一些宏觀經濟失衡,這些失衡主要源自中國之前的增長模式。這些失衡的負面影響可能在轉型期損害到中國的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制造業數據確實比較消極,比如說有產能過剩等問題。一些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和制造業可能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導致一些新興行業和小企業都很難融資,不僅僅是實體資源也包括金融資源,可能過去都是向老的傳統行業傾斜,這是需要改變的。”邁克爾·海瑟稱。
盡管如此,鑒於中國政府和央行能使用的經濟政策工具,安聯經濟研究團隊預計中國政府能夠穩定經濟發展,防止增長出現大幅減速。此外,中國私人消費的趨勢讓邁克爾·海瑟對中國的短期前景充滿信心。同時,中國的服務行業目前占整體經濟的近57%(2001年僅為41%),且市場情緒仍然正面。
“現在私人消費在中國來說占GDP的比重雖然還較小,但是也在增長。另外工資水平也在增長,價格卻增幅很小,這就意味著購買力的增加,這對於服務業是有好處的,我覺得這種趨勢會延續幾年,與此同時,整體的經濟增長會放緩,但是我覺得這樣的組合並不是一個壞的、消極的東西。”邁克爾·海瑟稱。
根據安聯經濟研究團隊預計,今年中國的實際GDP增長將從去年的6.9%放緩至6.5%,明年則可能下降至6%。
相對於貨幣政策或者是財政政策,邁克爾·海瑟認為人民幣貶值的“副作用”會更小,因為貨幣政策會帶來信貸過度擴張,財政政策可能會導致之前出現過的產能過剩。“如果人民幣貶值是比較緩和、有序的,則對於中國經濟是一件好事,中國人民銀行也應該允許人民幣繼續有序地貶值。”他說。
而在保險市場方面,2015年由於壽險市場強勁複蘇,壽險保費增長21.5%,非壽險保費增長11.4%,中國保險市場總規模按總承保保費(剔除健康險)計算,繼續領先英國,排在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邁克爾·海瑟預計未來十年的市場發展將略慢於過去的十年。經濟發展對非壽險的影響大於壽險,中國壽險業還將受益於老齡化人口不斷增長的私人養老需求。但由於人均保險支出明顯低於馬來西亞和泰國,中國仍有積壓的保險需求,因此,邁克爾·海瑟預計中國壽險和非壽險業在未來十年都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保險市場平均增速將達到12.0%。在此背景下,預計中國將在五年內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
英國如退歐則是“雙輸”結果
隨著6月23日這一英國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的日子臨近,英國的“脫歐”派和“留歐”派的唇槍舌劍愈演愈烈。
而邁克爾·海瑟顯然是站在“留歐”一邊的。
“其實我認為如果英國最後‘退歐’,那短期內一些政策不會有什麽大的改變。英國的勞工政策和移民政策短時間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移民近幾年為英國經濟做了很大貢獻,即使‘退歐’也不會立即就將邊境線關閉。而一旦‘退歐’,由於和歐盟等其他國家要重新進行貿易談判,對貿易也很難有何好處。所以我個人認為投票結果‘留歐’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邁克爾·海瑟強調,盡管預測“退歐”可能性不大,但一旦出現“退歐”的情況則是“雙輸”的結果。“首先英國自己的經濟會受到影響,因為剛才提到要進行很多所謂的協議重新談判,有這麽多的不確定性投資人對英國會持觀望的態度,從而導致英鎊走弱、英國經濟走弱,而這對於歐盟、歐元區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短期來說對於金融市場是負面的影響。”
但他認為,英國“退歐”與否主要的影響更多在於歐洲,對於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可能的英鎊貶值、歐元走弱帶來的人民幣升值,以及英國經濟、歐洲經濟的變化對中國經濟造成的連鎖反應,但總體影響不大。
而針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邁克爾·海瑟預計美聯儲今年很可能會非常謹慎地繼續加息。但包括美國的勞工數據表現欠佳等因素可能導致加息拖延到7月份。
總體來看,安聯經濟研究所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約為2.6%,高於2015年的2.5%。工業化國家的GDP增長預期為1.8%,而新興市場的GDP增長可能上升至3.6%。後者2015年僅為3.3%,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和2015年一樣,今年的金融市場將主要由貨幣政策和主要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推動。安聯經濟研究所認為,和美聯儲的大概率加息相比,歐洲央行預計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關鍵利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安聯經濟研究所同時預計,歐洲央行在今年年底前不會縮減其非傳統刺激措施。
在這樣一個全球利率走低的情況下,邁克爾·海瑟表示,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目前壓力較大,而權益類資產相對而言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要區別對待不同地區的不同風險溢價。邁克爾·海瑟透露,安聯集團正在大幅加強對歐洲和美國房地產方面的投資,並考慮進入新興市場的房地產項目。同時,也參與了一些可再生能源和綠色環保產業、德國風能、南歐太陽能產業、倫敦下水道重建工程等基建項目,這些投資在安聯投資總額中占比雖小,但是增長迅速。